重读《清贫》

重读《清贫》

朱广志

在中学时代,就读过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虽全文只有千字,却字字千钧,折射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今日重读《清贫》,不啻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获益良多,感悟颇深。

方志敏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敌人给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写下了《清贫》和《可爱的中国》。毛泽东主席曾经赞叹道: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清贫,是方志敏一生最鲜明的品格风范,是他一生大义担当的生动写照。他在《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有些人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透过这质朴无华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圣洁的灵魂。

方志敏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了他的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国民党士兵真是不能相信,一个堂堂共产党大官,竟如此穷酸。方志敏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他的口袋里没有一个铜板,里面装满的是一个共产党人冰清玉洁的优秀品质。贫而不卑,安于清贫,禁得住诱惑,禁得住清贫,这一优秀品质,温润如玉,烁光泛金,具有高山仰止之凛然。

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各路人等轮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方志敏只用一句话回答:“朝三暮四,没有气节的人,我是不能做的。”他顽强地领导狱中斗争,在《致狱中全体同志书》中写道:“我们虽囚狱中,但我们的脑中,仍是不断地思念着同志们的奋斗精神,总祈祷着你们的胜利和成功!我直到现在,革命热诚仍和从前一样”。面对生死抉择,方志敏大义凛然地答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这次最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可见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气节,一名革命者对信仰的忠诚。

方志敏在《清贫》一文的最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强音:“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也是他出自心底的呐喊。“清贫”不是贫穷,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自愿自觉放弃对物质生活的多余追求,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宝贵品质。

方志敏的一生是清贫的一生,方志敏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在清贫中奋斗,为了光明而奋斗,他在奋斗中清贫,为了光明而清贫。他为着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而恪守清贫,他的精神是富有的、愉快的。恪守清贫不是不要钱,他爱钱、筹钱、管钱,但绝不为个人去捞钱。为了革命战争而筹措钱粮军响,为了改善群众生活而发展经济,为支援中央而慷慨地上交黄金白银,他自己则始终清贫洁白、无愧人民。

清贫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正是千千万万方志敏式的可爱可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甘于清贫,乐于清贫,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今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一定要好好读一读方志敏的《清贫》,重新领会和感受革命先烈的风节和操守,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好好体味“清贫”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丰富内涵,叩问为官从政的初衷,做到少一些对物质的追求,多一些心灵的滋养,在洁白朴素的生活中充实自己的内心;牢记“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理念,坚守“矜持不够,舍己为公”的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我们就拥有了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就能够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杞县县委群众信访工作部

通讯地址:河南省杞县南环路中段168号

联系电话:0371-22797301,13781184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