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是在進步還是在倒退?

慢熱的大強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問題很簡單,中國純粹的文藝片略為退步,但是退步得並不大。中國退步最大的是商業性比較重的文藝片,中國商業電影進步了,但亂象重重。


關於中國純粹文藝片的問題,再到中國商業性較重文藝片的問題,有興趣的觀眾,還請觀看本人上一篇貼子,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第三、中國商業片時代的亂象重重

眾所周知,開啟中國電影大片時代,公認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但中國電影市場真正騰飛,如果要算上外國電影,則是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達》,中國電影則是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


在此之後,中國電影票房節節攀升,不斷突破極限,短短五年時間,在2017年,吳京導演的電影《戰狼2》,達到57億票房。2018年春節檔,雖然沒有單片票房如此高,但單月票房突破100億,2018年暑期檔基本相同。

內地電影票房節節攀升,一舉成長為繼北美后全世界第二大票倉。但這些中國電影,尤其是商業類型大片。無論是開啟中國票房破10億,徐崢的《泰囧》,或者開啟中國青春愛情片,趙薇的《致青春》,再到賺得盆滿缽滿的奇幻電影,如鄭保瑞的《西遊記系列》,許誠毅的《捉妖記系列》等。


這些中國電影的口碑,質量,劇情三位一體的表現,是否感覺有些配不上,中國電影市場如此超高額票房的回報,至少,與同樣開啟美國電影市場票房的《星球大戰系列》相比,就不那麼好看。


再到每次電影技術的革新,甚至反饋現實科技進步的好萊塢商業類型大片,《銀翼殺手》、《異形系列》、《奪寶奇兵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終結者系列》、《指環王系列》、《黑客帝國系列》等等等等等——

中國商業類型大片,只有徐克《狄仁傑前兩部》《龍門飛甲》《智取威虎山》,烏爾善的《尋龍訣》,吳京的《戰狼2》,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把中國電影技術往世界水平拉近,注意是拉近,而非開創突破,中國電影工業距離韓國電影,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發展,確實廣泛吸引港臺,及整個大中華地區的資源和人才。


尤其是,曾經輝煌過的港臺電影,現在真正有著才華能力,沒有渡過創作巔峰期的導演,數量已經不多了。大多數港臺老一輩大導演,早就過了巔峰期,藉著早年的情懷,用各種方式不停的圈錢,吃相越來不堪。

中國電影市場上面,各種流量明星,圈錢資本,再到種種亂象,可謂是群魔亂舞,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總而言之,中國商業電影從2002年,或者從2012年到現在,電影市場上亂象重重。雖然產業飛速發展,票房節節攀升,但與好萊塢和韓國相比,雖然人家也有商業爛片產出,但與中國爛片大浪淘沙好片相比。

中國商業類型大片,是目前最需要發展進步,需要找到方向的電影類型。


更多關於中國電影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視覺效應一直在前進。

但選擇的題材方面,的確是倒退。

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

好簡單的提問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電影是有進步的,為何美國大片能夠風行中國呢?

還要搞保護國產片的檔期。

從這個角度去探討。這層面理解。

證明國產片的選擇內容題材沒有吸引力,的確是在倒退。


用戶4059029361764


毫無疑問是進步,認為退步的是一種“錯覺”。

這種錯覺是對電影史的誤解。有記錄的歷史,都有著沙篩的功能,我們只看到現存的老電影是好的,卻忽略了有著大量粗製濫造的壞電影同樣存在於那些年代。這是其一,第二就是在兩種不同環境下去比較電影質量水準,就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戲,現如今的市場化電影從體制上就是進步的。

類型片的豐富對於觀眾來說表現是最為明顯的。類型電影從單一的武俠片,逐漸變得更為豐富:懸疑、恐怖、科幻、動畫甚至是西部片都不斷地出現。從2011年開始,國產電影上映數量從不到百部,增長到500多部。類型片的豐富也證明了國產電影的工業化體系正在逐漸成熟。觀眾在電影院能看的電影越來越多,除了極少部分題材之外,觀眾想看什麼基本都能看得到,當然是進步。

其次就是電影的產業化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化規模的不斷壯大,能影響的不僅僅是票房的不斷攀升,對於形成獨特的電影文化體系也是有很大幫助的。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批評電影創作者的唯利是圖,但卻忽略了觀眾自身的觀影文化薰陶和培養,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從業人群激增、媒體聚焦、互聯網渠道等等的影響,也使得國產電影觀影人群正在逐漸形成特定的影迷文化。國產電影“有IP無文化”的局面相信很快就會有所改變了。

最後是文化輸出。有人指出近年來國產電影獲獎少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假象。新世紀以來,國產電影三大電影節碩果不少,另外,隨著萬達等企業的不斷擴張,收購AMC,收購傳奇,國產電影(合拍)已經逐漸進入了歐美主流市場,未來會是怎樣呢?我想樂觀一點並不誇張。


黑色菠蘿


現在的電影錢多了,但是導演大多不知道該怎麼拍了。 我挺懷念八十年代的電影,雖然手法比較幼稚,但思想比較活躍,各種題材,百花齊放,說商業的有少林寺,說藝術的有紅高粱,說恐怖的有黑樓孤魂,說科幻的有霹靂貝貝=。=,說炒作話題的還有寡婦村,,, 因為剛剛開放,然後又有文藝界的人士擔任高官,比如英若誠擔任過文化部副部長,當時影視劇的風氣是非常開放的,中國電影的尺度相當大,甚至《瘋狂的代價》中有露三點的鏡頭。有了這樣寬鬆的氛圍,才會有藝術片出頭的天地,能冒出那麼多尖子作品,跟時代、環境是有關係的。 現在嘛,你看姜文那個一步之遙,電影語言都隱晦到什麼程度了,連鬼都看不懂。姜文最好的片子就是鬼子來了,那電影語言已經天人合一了,三歲小孩兒都看得懂,這麼個大才,現在都被擠兌成什麼樣了。真別怪他把電影拍的那麼難懂,拍的太明白你就看不見他了。 另外80年代是個很朝氣也很嚇人的年代,幾十年的文化空窗期,導致了極端的爆發力,朱時茂、叢珊的《牧馬人》(謝晉導演,1982年), 1.3億觀影人次,我記得2014年中國全年的觀影人次才8億而已。所以現在中國電影市場出現單片24億的票房,我一點都不驚訝,因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遠遠不止這些。當然了,如果國產電影不爭氣,市場再大也是別人的。就算是喜洋洋和熊出沒這樣低智商成這樣的作品,還被老爺們連篇累牘的批判過,也不知道那些坐在廟堂之上的人,到底想讓老百姓看什麼。


巨大清平官


退步 類型化嚴重雖不是壞事但是 明確的商業模式 不成熟的觀眾 年輕的市場搞得烏煙瘴氣 各大導演簡直是比著拍爛片,一部比一部爛!不爛不罷休!三四線小導演拍爛片就算了,現在大導演還帶頭拍爛片!不能忍!

歐洲三大電影節,八九十年代我們拿了多少次獎?

然而最近十年,戛納只有婁燁和賈樟柯拿了個編劇獎,威尼斯拿了兩次,金熊倒是拿過幾次,然而王全安也廢了

這還是在可以自由送往境外參展的時代,再往後,送審的片子也必須先拿龍標,以後的情況可以想見


hujinlin


感覺應該是在退步。

首先,規定實在太多了,受各種條條框框所限,這不能說,那不能拍。就拿恐怖片來說,規定必須無鬼或證明片中角色是“心中有鬼”。這也是導致中國恐怖片狗血的很大原因。中國不是拍不出優秀的恐怖電影,只是拍出來也放不出來。

現在的演員也非常浮躁,想賺錢的越來越多,用心拍好電影的越來越少,整一整再炒一炒就可以上陣了,電影就像吃了飼料的雞一樣早早的出了籠,而演員也趕緊開始下一部電影。現在的演員有的我確實也很喜歡,漂亮,帥氣,但是演技好的真是沒幾個,我沒有看出絲毫演技,除了瞪眼殭屍臉我什麼都沒看到。想早年,雖然道具等條件很惡劣,但是演員演技都十分優秀,連眼神裡都是戲。而且長相辨識度很高,不像現在,清一色網紅臉,和玩連連看一樣,連臉都能撞。

還有劇情,看的讓人尷尬,不知所云。自從九把刀的那些年橫空出世,把青春片捧火了,好多導演就跟風拍,找一些俊男美女,按在翔一樣的劇情裡,呈現出讓人呵呵的作品。青春是什麼?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大多數人都有一段青澀的回憶,情竇初開,在愛情方面都是懵懵懂懂。不求像怦然心動那樣感人,但起碼也要像那些年一樣吧,孩子們單純,懵懂,善良。可是卻有那麼一群導演,拍出片子告訴你,如果你不劈腿,你的青春是不完整的;如果你不墮胎,你的青春是不完整的;如果你不作死,你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我就想問你想教導我們的就這些?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沒愛情會死啊?要知道,青春不只是愛情,還有友情,成長,思想的成熟。

有人很傳神的總結了下青春片:

美國——主角參加各種社團、比賽,然後順便談個戀愛,最後既實現了個人價值,又抱得美人歸,最後主角說:“我們的青春是如此精彩!”——一段青春期奮鬥史;

日本——校園熱暴力、冷暴力,主角一開始被欺凌,然後在朋友、家人和夢中情人的鼓勵下奮起,突然從小孩變成大人,靠自己的努力贏得大家和夢中情人的認可,最後主角說:“我們的青春值得奮鬥!”——一段青春期蛻變史;

中國——各種戀愛、各種花式作死、各種劈腿、各種約炮、各種墮胎,最後主角說:“我們的青春最終輸給了現實。”——一段青春期墮落史。

不過,最近網絡劇確實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品,希望能在被封之前看完。


龍門客棧說書人


我覺得中國電影有些地方進步了而有些地方切退步。記得以前的黑白電影,部部都是經典,演員個個表演精湛。因電影資金有限每個角色都是演員和導演在臺下一點點琢磨,一點點的完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每一句臺詞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拍出來的電影是家喻戶曉,經久不衰。那怕過去幾十年,現在拿出來看仍然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穿。而現在拍的電影,拍電影的資金高了技術提高了特技基本跟國際一個水平了。但就是拍出來的電影看的人越來越少了。除了國人的欣賞水平提高了,國人的知識文化和對美的欣賞也相對提高。而不得不承認中國每年都會出爛片,讓國人無法接受和吐槽,真正意義上的經典片,好片卻鳳毛麟角。拍電影的錢大部分都花在請明星和做特技上。而導演們演員們切沒有老一輩電影人的盡業精神,對劇本也沒有仔細專研。導致拍出來的電影不倫不類。而中國觀眾眼睛特別雪亮,不是幾個特技就能忽悠過去了。這樣的情況一多,觀眾也就不買賬了。導致觀眾越來越不想去看電影了。中國電影要提高要進步的是演員們和導演們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知識。


手機用戶53409093884


準確說是技術進步了,內容和演員嚴重退步了,就拿目前網上比較紅的《尋找前世之旅》來說,我本人特喜歡看穿越劇,早年的《尋秦記》,《穿越時空的愛戀》我每部都看了好幾遍,這次我一次滿懷信心地把十二集全部下到手機,結果只看了第一集,就失望地全刪了。劇中人物表演全靠電腦特技,內容特幼稚,男主除了裝酷,裝瘋,發狂外沒啥表情,女主不是發嗲就是發呆,或者發浪發花痴,臉是標準的蛇精臉,絕大多數時候眼睛眯成一條縫或虛視,時而睜得溜圓,但有個共同特色,就是全程面部僵硬,笑,臉上無動作,哭,好像只有聲音,表情做著,說臺詞生硬,一看就是在純粹背詞 ,如果這代表著新生代演員或明星的水平,那麼,不看也罷!搞不懂,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追捧!


揚帆AA


個人認為,就部分導演而言,是在退步……按商業需求在拍電影,講求票房,而不是尊重劇作……但就一些新崛起的新銳導演,確是在求新求變……特別是小成本,大製作……讓人耳目一新,但是,並非是可以上大院線,通過網絡平臺來播出,也可以,但太商業化,都搞會員制……如果為了某一部劇作,就開會員,著實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但是,往往一個網絡平臺,真的也就一部兩部劇……等到不需要會員就可以看了,至少一年半載……話說到底,真心願意為了劇作做的媒體人,肯定是有的,但是,太過商業化……看得起每一部新片的,不一定有相同的審美觀……


l小娜l


首先我們先明確這個問題針對的是什麼?是技術、數量、票房還是質量。

我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

一是技術、數量和票房,毫無疑問,技術肯定是進步了,威亞、特效、畫質上進步巨大,數量更是鋪天蓋地。

至於票房,得益於人民幣的快速貶值和推廣手段的日新月異,票房的刷新也是非常快。

二是質量。

以票房論英雄沒有什麼意義,宣傳力度不同,作假的行為,以及選擇面寬窄直接決定了票房,但這不能影響電影的質量。

什麼是質量?就是觀眾願意收藏並回看的次數,我想大家對這個應該沒有疑問。第一次可以被騙著看,但第二次以後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

外國的漫威系列、黑夜傳說、生化危機都是質量非常高的電影,中國的倚天屠龍記、東方不敗、唐伯虎點秋香、東成西就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用百看不厭來形容絕對不為過,哪怕現在拿出來依舊很有競爭力。

至於近幾年有什麼值得回看幾遍的電影……不知道,反正我一部都沒收藏,回顧就更沒有了。大家說幾部值得回看和收藏的國產電影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