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論「去中心化、互聯互通」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草稿

一、從生產製造供應鏈關係看,智能製造的基礎,必須依賴去中心化互聯互通。這裡的去中心化是去核心企業化的系統模式。這裡的互聯互通是創新重構的互聯化系統之間的賬號添加形成的互聯互通結構網絡,不是傳統信息化的EDI和API方式處理的連接,參考微信、QQ。

生產製造業中,一個供應鏈應用案例,一個產品的零配件BOM編碼和供應鏈上下游多元多邊、多層級關係,即多級配套商供應的零配件BOM編碼必須一一對應,同步一致。才能高效智能生產加工,裝配製造。由於配套供應商可能同一零配件配套供應幾個採購商,即裝配商,同一配件就可能存在多個編碼及管理。即每個採購商的對應的同一零配件的BOM編碼是不一樣的。

那麼需要多級供應商的業務管理系統能夠高效智能處理一個或多個採購商的一致性的BOM編碼的零配件計劃需求,即業務訂單;處理不同供應商一致性BOM編碼的零配件配套價格管理,配套合約管理。才能在不同業務計劃單產生後能夠高效精確執行,時間,數量,質量要求,資金總額等等才能精確核對和執行。

BOM編碼還只是其中一種生產製造供應鏈關係的一種行為應用,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還有很多的業務行為應用。

以上存在一個商流對多個商流的關係,一個企業對多個企業的關係,即存在一個業務系統對多個業務系統的關係。

當前的生產製造業,一般管理運行模式都是以核心企業及其業務管理系統為中心,配套商的系統採用EDI或AI的方式連接核心企業或使用核心企業提供的賬號系統;或是通過電子表格,再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業務需求和貨物需求的傳遞與執行處理和管理業務需求和任務單據,即常常說的1+N模式或結構。

這裡存在幾個弊端及問題。

1、現實中,很多配套商,即廣大中小型企業,信息化基礎薄弱,甚至沒有信息化的業務系統。業務系統架構及功能落後,系統不完善,人才及技術都不健全和強大,EDI和API的實施就是非常困難。

2、對傳統信息化業務系統漸進性的改造,企業系統形成複雜紊亂的技術特徵和功能。要實施EDI或API方式,成本高,風險大,耦合度低,使用效果差。

3、現實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上下游,每個都是中心,如果對每個都實施EDI或API,技術難度大,風險大,成本高,可複製性不強,重複冗餘。

4、配套商使用核心企業提供的賬號系統,只能滿足對一個核心企業的簡單使用,多個核心企業就會存在多個賬號系統。核心企業賬號系統不能滿足企業自己內部綜合複雜管理的需求,更不能通過一個賬號系統滿足針對其他核心企業的同步協同化使用,就形成系統孤島和數據孤島,企業數據整理清洗,分析挖掘的成本就高。

5、在當前,企業已經要求系統主權,數據主權的下,使用合作伙伴的系統,企業意識到有很多弊端,上下游關係更不對等,不民主,受制核心企業,不自由,數據價值得不到主張和變現。

6、現實中普遍情況是,核心企業一般通過電子表格,再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業務需求和貨物需求的傳遞與執行任務需求和計劃,效率低,效果差,容易出錯,核對處理成本高,時間長。

以上因素是什麼造成的呢?帶來什麼樣的不利影響呢?

那就是傳統信息化管理系統“單邊化,分散化,私有化,封閉化”的系統架構特徵與範式,以及傳統信息化系統的投資與交付方式。

造成生產製造業的信息化普及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企業管理和供應鏈能力參差不齊;造成生產製造的供應鏈關係不平等,不民主,互信程度低;造成各個企業的成本改善與降低走到邊際,效率提升空間有限,“牛鞭效應”不單呈現在庫存量造成的資金凝固方面,還造成上下游支付結算賬期的放大,形成流動性障礙,中小型企業資金週轉壓力大,而資金需求有必須,中小型企業必然需要融資。由於中小型企業的自身的原因和融資機構的原因,融資難、融資貴、債權債務處理難的問題自然產生,中小型企業生存壓力自然非常大,創新發展更是沒有好的基礎。

因此,基於生產製造的供應鏈關係,建立一個去中心化(去核心企業化)、互聯互通的生態平臺、基礎設施,就成為產業及企業的剛性需求。

基於SAAS模式、互聯互通、雲端交付的製造業生產性服務系統及平臺,恰逢其時。但是,舉目望去,這種基於生產製造業的企業與企業之間,SC2SC供應鏈to供應鏈)的生產性服務平臺的嚴重缺乏,成為製造業的創新發展之殤。

為什麼呢?

因為,SC2SC供應鏈to供應鏈)系統及平臺的複雜性和創新性是一種新物種,必須站在產業的高度,全局的視野,以量子化、互聯化、還原化的新思想重構傳統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以雲端交付與平臺服務的方式服務產業及企業。

未來,SC2SC供應鏈to供應鏈)系統及平臺成為產業的信息化系統及平臺服務的基礎設施和運用服務商,像水電氣的供應商一樣;企業不需要投資和開發建設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統,不需要配置相關部門和人才,互聯互通、靈活配置、按需使用,像使用水電氣一樣。

這樣的產品及服務,還有待出現;

這樣的基礎設施,是一個複雜網狀的應用網絡,是一個神經網絡結構,耗散型結構網絡,這裡暫時不談其無與倫比的優點、功效和價值,看看備註就知道對於產業經濟及企業的價值和功效。

備註:耗散結構理論,指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不管是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乃至社會的、經濟的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

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耗散論+協同論+突變論

二、從物流與生產製造關係看,

在物流發貨運輸,中轉倉儲,共同配送的過程中,零配件BOM編碼也必須一致不變,物流交易訂單,物流中轉運單,貨運司機運單,倉儲進銷存單,包裝加工配送單,產品或物料的BOM編碼也必須一致性和協同化應用。才能實現可視化跟蹤與溯源管理。

必須要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才能實現高效智能化的數據處理,業務處理,接力協同,核對查詢。

傳統信息化系統,是一個記賬式的業務系統,“單邊化,分散化,私有化,封閉化”的特徵,成為產業及企業創新發展的障礙。

三、從物流企業與物流企業,即物流運轉規律看

四、從貿易流通和分銷零售,

五、從支付結算和金融服務來看,

六、從社會化溯源和可視化跟蹤管理看,

七、從安全質量和業務監管看,

八,從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