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談人工智慧,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有什麼區別

9月17日上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這場大會的主辦單位包括: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等,可謂有著強大的官方背書。

在這個規格極高的大會上,BATM等國內科技巨頭的掌門悉數到會,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分別發表了對於人工智能的判斷和預測。當然,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京東的劉強東因故不再參加此次大會的活動。

那麼,對於人工智能,大佬們的發言可說各有特色,也最能代表他們的風格。

科技君注意到,馬雲的態度是,阿里巴巴對AI帶來的技術革命有期待也有困惑。不過他也表示,人類對自己要充滿信心。他說,過去我們把人類當成了機器,未來我們將會把機器當作人類來使用,未來不是萬物像人,而是要讓萬物像人一樣學習、去思考,未來機器必須去解決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去了解人類不能瞭解的問題。

“我認為機器永遠不可能控制人類,也不可能戰勝人類……機器只能快速計算,但人類有真愛。”這句話充滿了馬雲一慣的幽默。

作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程序員出身的馬化騰,其發言的風格明顯有學術範。他說,AI是一場跨國家、跨學科的挑戰,是不能拒絕的國際性奧林匹克競技,也不能閉門造車。AI的發展,離不開全球協作。去年騰訊在西雅圖設立實驗室,Google在中國也成立了AI中心,全球化協作趨勢勢不可擋。AI連接人與服務,將帶我們進入大社交時代。

“微信已經10億用戶了,完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下一步將連接人與服務,這會一個大社交時代,其中最關鍵的,就是AI的作用和力量”,馬化騰說。

那麼李彥宏呢?李彥宏的觀點有很多負面的內容。他說,萬物互聯的未來,對現在只會是降維打擊,比如金融、汽車等行業。現在的AI發展,硬件是基礎,但軟件能力的需求也在無限增長,軟件的能力會成為AI發展重要能力,不得不重視。

李彥宏說,我不擔心AI帶來的失業,因為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職業變革,也會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但人工智能能夠創造工作機會,不代表企業不會大量倒閉,那些無法擁抱AI、利用AI、AI化轉型的公司,會死掉。

最後看看雷軍。作為年紀稍長的創業者,雷軍的態度很坦誠。他說。人類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時代。因為今天全球最頂尖的公司都把人工智能列成了公司的核心戰略。

都在談人工智能,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有什麼區別

雷軍說,我們擁有用戶群,我們擁有海量設備,我們擁有海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對整個AI時代的認知,我們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迎頭趕上。我們選擇的突破口就是IoT。我們想用AI加IoT能夠在這個時代立足,而且為整個世界的人工智能的發展做一點點貢獻。小米的人工智能的代表,就是智能助力小愛同學,已經月活三千萬。

總結:

人的境界不同,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和理解也不同。

馬雲其實不太懂人工智能,但是不要緊,他只要讓懂的人替他幹活就行。馬雲不是一個親力親為的領導,他是戰略大師。因為對於人工智能,馬雲還是一慣的輕視加幽默。當然,還有情懷。在他看來,要讓人工智能幫助人類,而不是替代人類。這種觀點明擺著是樂觀向上的。馬雲是站在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看問題。

馬化騰在強調什麼呢?馬化騰在為自己的公司代言,繼續為微信鼓與呼。馬化騰是在企業家的層面看人工智能,境界要比馬雲低得多。他的觀點是,谷歌都在搞,我們也在搞,我們還很有優勢。但是對於人工智能的負面基本不談。

李彥宏呢?體現了百度一樣的價值觀。冷酷,或者說機械化的作風,不談人情,只看現實。他說了很多人工智能的負面影響,比如會導致很多公司垮掉。這其實是現實。汽車的誕生讓馬車伕失去了工作。每一個技術的迭代都是殘酷的。李彥宏說的是實話。有點冷血,但現實就是如此。李彥宏是個稱職的資本家。

雷軍的態度很值得玩味。他坦誠自己原來不懂,但是不得不懂。他也說了自己很焦慮。相比前面幾位企業家,雷軍更像一個真實的人。人性十足。當然,雷軍還是要推廣自家的人工智能助理小愛同學,這也再度證明了雷軍的坦誠。但是不管是戰略還是戰術層面,雷軍顯然對人工智能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應對策略。比較,小愛同學和人工智能相比,完全不在一個 層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