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风起长林之中,萧平旌和萧元时幼年时期情同手足,是形影不离的好玩伴,就如同梁帝萧歆和长林王萧庭生一般。

然而,一位是太子储君、未来梁帝,一位是逍遥天下、寄情山水的长林二公子,志向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他们只能相念于江湖,而非一君一臣,朝堂相对。

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梁帝萧歆生前托孤于庭生前,口中念的是“哥哥”两字,而沉稳持重的庭生回应的是“臣在”,纵使如何兄弟情深,萧平旌和萧元时亦不能免俗。

皇家礼制,向来是巍巍九五之尊。

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想当年,林家覆灭,林殊少帅,景琰封王,均已成年。景琰驾崩,新帝掌政,庭生掌军,均已成年。

元时13岁时,哥哥平章和父皇萧歆相继离世,14岁时大伯庭生去世,萧平旌扶灵北上,琅琊山守孝。

17岁左右,朝堂辅政的舅舅荀白水遇刺离世,于是元时身边还剩下真爱他但是短视自私、毫无用处的荀太后。

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而此时,准备图穷匕见的萧元启羽翼已成,朝堂百官面对山雨欲来之势,如同墙头草两边倒,各有打算。

平旌21岁走下琅琊山,父兄皇帝护佑他成长,身中霜骨剧毒之时,林奚和大哥平章竭力为他解毒。

父兄离世,林奚、长嫂蒙浅雪和幼侄萧策一直陪伴他左右。

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最后,他还有老王爷萧庭生的遗产继承——即使被撤编,仍可以聚集调动战斗力极强的长林军。

长林世子平章是按辅政的路子培养的,元时是按国家继承人的路子培养的,唯有平旌,是由着他自己长的。

皇帝都默许了一生随他江湖逍遥,何况他父兄的护持,平旌的军事天分可以在战场上帮助他取胜,但是琅琊山养出的简单心思不适用于老谋深算的朝堂。

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元时少年皇帝心性未定,最缺引导者的时候,兄父伯舅全没了。

此时平旌琅琊阁守孝,二人错过了最佳相互扶持期。最后平旌放不下元时,回京平叛。

元时开始经历真正的长成,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但是叛乱结束后,平旌会随着自己的心意和林奚归隐江湖。

琅琊榜:萧平旌冒死进京勤王救元时,为什么最后只能相念于江湖?

此时只剩元时一个人面对朝堂的云波诡谲,魑魅魍魉,真可谓是孤家寡人。

其实,这哪里是兄弟感情深浅的问题呢?

——是你我本就不同路,人生只能一起走一程。然后各自安好,相念于朝堂和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