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障碍的时候,要自我检查,自我反省,找到问题的根源

净界法师

你这两个资粮有了,就有资格来看看往后怎么走。

三、安心止观,定爱慧策;四、次第遍破三惑;五、识次第,三观为通,见思、尘沙、无明为塞,传传检校,是塞令通;六、调适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宝炬陀罗尼,入三解脱门,证中无漏;七、用前藏通法门,助开实相;八、善知信、住、行、向、地、等、妙七位差别,终不谓我叨极上圣。

这个地方三到八,这是一个过程。

这过程第一个,安心止观,定爱慧策。当我们有了正知见跟菩提心以后,当然第一个,菩萨道都是由内而外的,没有人说你一开始就走出去想干什么,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然你要先面对自己的颠倒妄想,就修止观。修止观一开始都先修止,先修定,在寂静当中再去修观慧。

但是修禅定的时候要注意“定爱慧策”,因为寂静会有种快乐的感受。你一个人很躁动,你的内心会有很大的压力跟负担,因为你这个不随顺法性,那么你心静下来的时候会产生贪爱,这个时候你要用空性的智慧来调伏自己。这个禅定的寂静也是虚妄,也是遍计执,躁动相是执着,寂静相它也是执着。所以你看大乘佛法,“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它远离两边。当然他也可以用菩提心来策发自己,用空性的智慧来策发自己。

总而言之,你在修禅定的时候不能产生贪爱。

四、次第遍破三惑,以空观破见思,以假观破尘沙,以中观破无明。当然它前面的空观破见思,它断惑而不取证,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

第五、你要知道修学次第。三观是通达的,见思、尘沙、无明是闭塞的,你要“传传检校,是塞令通”。什么叫传传检校呢?我们前面说过,你一开始走路就要有正见,有愿力。如果你觉得你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时候你要静下心来,先不要往前走了,到底你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个障碍、这个妄想,我老是过不去,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的禅定跟智慧的不均等,或者空观跟假观的不平衡,太空性、太沉闷了,或者太躁动了,太攀缘了?你一定要传传检校。你在每一个阶位有障碍的时候,都要自我检查,自我反省,找到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情况,让你闭塞不通。

第六、调适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宝炬陀罗尼,入三解脱门,证得中道的无漏。我们前面说过,大乘菩萨修行在前半段的时候,是共声闻学的,他还是要把声闻法的三十七道品——声闻的戒、定、慧拿来当作菩萨的一种光明,用以破除黑暗,使令成就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对三界的果报不生爱着。前面的识次第,传传检校是了解问题所在,这个地方的调适道品是实际地去解决问题,用三十七道品来解决你的前面的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