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黨建+旅遊品牌」,引領鄉村振興,話說,這個鎮的螃蟹熟了

关注|“党建+旅游品牌”,引领乡村振兴,话说,这个镇的螃蟹熟了

鑄造旅遊品牌 促推產業興旺

鶴龍湖鎮“黨建+旅遊品牌”引領鄉村振興

关注|“党建+旅游品牌”,引领乡村振兴,话说,这个镇的螃蟹熟了

◇湘陰週刊記者 邵柳 通訊員 焦文娟 攝影 郭雨滴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到湘陰吃鶴龍湖大閘蟹”,近年來已成為省內外食客們的時髦話題。隨著一年一度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將來臨,鶴龍湖鎮的養殖大戶們紛紛收到了來自省內外的大量訂單,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蟹黃厚實,肉質細嫩的“鶴龍湖大閘蟹”騷動不少食客的心。家家售蟹門店忙著開張事宜,店家手機屏幕不停跳動著異地新單滾動的信息,煞是熱鬧。近年來,鶴龍湖鎮“黨建+旅遊品牌”引領鄉村振興,依託境內兩萬多畝水面資源優勢,充分做活“水”文章,著力發展壯大螃蟹、稻蝦等特色水產養殖和休閒旅遊產業,極大地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助推劑”。

关注|“党建+旅游品牌”,引领乡村振兴,话说,这个镇的螃蟹熟了

鶴龍湖鎮村民在鄉村旅遊節上展示鶴龍湖的魚。

創新特種養殖品牌

打造經濟增長點

今年年初,鶴龍湖鎮黨委根據鶴龍湖產業發展的實際,制定了大力發展蝦蟹養殖、打造特色美食,進而促進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2月份,鎮黨委派出由8位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參加的考察組,赴湖北潛江等地考察稻蝦養殖工作,回來後迅速啟動稻蝦養殖項目。結合“黨建+協會”工作,支持各村(社區)成立了5個特色種植養殖協會,利用講習堂在新河村以及保合社區分別舉辦了“黨建+種養殖協會”經驗交流會,邀請縣農業局專家授課,讓各位養殖大戶互相交流了經驗。同時通過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支持規模養殖,並依託鄉村旅遊節,開發了稻蝦的田間體驗。

“今年是個豐收年,我養16畝稻蝦,目前已獲得12萬毛利潤了。”鶴龍湖鎮新河村的稻蝦養殖戶姚嶽輝笑容滿面。7月4日,鶴龍湖鎮召開稻蝦連作技術推介交流會,全鎮稻蝦養殖業主80餘人參加。

“以前我們只知道在水田裡種稻,可收成總不盡如人意。”姚嶽輝與其他養殖大戶暢聊起了各自稻蝦連作的養殖故事。長期以來,村民們單一種植水稻,由於稻田的農藥含量過高,生長環境惡化,產量居低不高。深感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鶴龍湖鎮黨委、政府,積極學習湖北等地的先進稻蝦養殖技術,“稻田為龍蝦提供了天然餌料和棲息地,養出的龍蝦個大味美銷路好。龍蝦吃掉稻田裡的害蟲,其糞便和殘餌又可為稻田增肥,提高稻穀產量。”該鎮鎮長焦志勇介紹說,鶴龍湖鎮水源條件好,適合水稻生長,經過認真調研後,鎮黨委積極創新由政府搭臺、市場運作、養殖戶受益、農民增收的新模式發展稻蝦養殖產業,“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蝦連作基本杜絕農藥、化肥的投放,既能提高小龍蝦的產量,又能提高稻米的質量,形成良性生態循環體系。

針對各養殖戶單獨發展,品牌意識不強,導致本地小龍蝦價值難以提升,產業規模小、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該鎮還引進湘陰縣翼龍稻蝦生態綜合種養協會,引導小龍蝦養殖戶抱團取暖、兵團作戰,通過市場的手段來解決市場的問題、農業的問題,並在以服務、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依法為成員提供稻蝦業生產資料的購買及其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鶴龍湖鎮要將蝦蟹養殖作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先手棋,打造農旅蝦蟹特色小鎮。”該鎮黨委書記秦獻鵬對全鎮工作提出全新的規劃,鶴龍湖鎮以肥美的螃蟹率先開啟了特色小鎮的大門,每年9至12月螃蟹盛產的季節總是賓客滿堂。2017年以來,該鎮通過搭建平臺,促進交流,為稻蝦養殖提供技術保障;研判市場,精準指導,為稻蝦文化提供產業支撐;吃透政策,健全機制,為產業興旺提供政策指導。大力發展稻蝦養殖有效填補螃蟹淡季的空白。據瞭解,截至目前,該鎮共發展特色綜合種植養殖面積34400畝,預計創純利潤9500萬元,全鎮人均增收1400元。其中黃鱔、甲魚、鱤魚等養殖面積13000畝,利潤可達3100萬元;生態養蟹5700畝,利潤1700萬元;最具特色的稻蝦共作面積15700畝,平均產量260斤至300斤/畝,均利潤3000餘元/畝,創收4700萬元。小蝦子成為了村民的“錢袋子”,更成為了鶴龍湖鎮的又一美食名片。

关注|“党建+旅游品牌”,引领乡村振兴,话说,这个镇的螃蟹熟了

龍蝦節遊客在近距離接觸鶴龍湖特色稻蝦。

拓展特色美食品牌,增加遊客落腳點

今年夏天,鶴龍湖鎮比往年更加熱鬧,休閒農莊、酒樓賓客滿堂。該鎮通過舉辦 “龍蝦節”“鄉村旅遊節”等活動,吸引外地遊客24.7萬人次深入體驗鶴龍湖精品遊,充分挖掘農家樂趣,“夏有龍蝦,秋有螃蟹”,擴大了鶴龍湖鎮的品牌影響力。6月1日,由鶴龍湖鎮政府主辦,鶴龍湖農莊承辦的2018年首屆鶴龍湖龍蝦節正式啟幕,來自各地的遊客紛紛湧向鶴龍湖,大嘗龍蝦美味。“以前我們農莊只能吃蟹、魚,季節性太強,其餘時間就只能關門。”鶴龍湖農莊負責人介紹,鶴龍湖螃蟹名聲在外,吸引長株潭以及周邊城市的諸多遊客前來,帶動了該鎮一大批休閒農莊的建立,鶴龍湖農莊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代表。2006年至今先後投入1100餘萬元,建立佔地50餘畝的休閒農莊,設立美食、水上娛樂、養殖垂釣三個區域,每年9至12月螃蟹盛產的季節總是賓客滿堂。可是,螃蟹淡季蕭條的景象讓該農莊不得不思考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近年來,鶴龍湖鎮通過政府主導、農民自發和村級配套,重抓小龍蝦養殖基地建設,該農莊負責人嗅到了商機,決心要填補美食空白,以湘陰縣第三屆鄉村旅遊節為契機承辦龍蝦節,大力推介鶴龍湖本土稻蝦,進一步提升“鶴龍湖”的品牌影響力,促進鶴龍湖稻田蝦的產業鏈升級。“現在遊客一年四季來我們這兒都有得吃,有得看,有得玩……”該負責人笑著說,每年3至9月份遊客可在該農莊品嚐口味蝦、蒜蓉蝦、油爆蝦、蝦尾等7種不同口味的龍蝦,夏季還開放水上樂園,白天賞滿池荷花,晚上還有水上屏幕同看“世界盃”等活動。“我們這兒龍蝦的價格實惠,口味多,味道好,絕對將成為鶴龍湖的又一張名片。”該農莊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農莊的蝦源全部來自鶴龍湖當地,具有價格優勢的前提下將更多精力投入品質提升方面, “鶴龍湖位置好,長株潭的遊客都喜歡往這兒來,現在正在提倡鄉村旅遊,來我們這兒體驗最合適了。”該農莊負責人向廣大遊客發出誠摯邀請。

关注|“党建+旅游品牌”,引领乡村振兴,话说,这个镇的螃蟹熟了

餐桌上肥美的鶴龍湖螃蟹。

發展現代新型農業,保持發展持久力

創建產業興旺農業特色小鎮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鶴龍湖鎮十分重視農業特色小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等措施,努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增強小鎮內涵,提高小鎮品位,打造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加快了構築農村新型城鎮體系步伐。

該鎮緊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契機,推進農業內部融合發展。以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穩定發展高產、高效、高附加值農業,打造區域綠色、生態優質稻品牌;以“鶴龍湖”大閘蟹標準化養殖基地為中心,建設鶴龍湖螃蟹、小龍蝦等名特優水產品生產保護區;以“鶴龍湖”系列商標為基礎,引進專業技術公司團隊,建設以小龍蝦養殖為主體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農旅功能融合發展。”秦獻鵬對鶴龍湖鎮的鄉村振興規劃提出更高要求,以鶴龍湖為中心,大力推進本地特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以鶴龍湖旅遊開發公司、湖南湘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為主體,積極開展與國內知名企業深入合作,打造特色旅遊名鎮、星級鄉村旅遊區和精品線路。目前已試點建設了新河村、聯星村等省市級美麗鄉村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示範點。打造都市後花園農業休閒旅遊基地,重點發展釣龍蝦、踩打穀機、踩水車、採摘太空蓮等農業休閒元素,結合生態菜園定製等項目,扶持基地農家樂,吸引省會及周邊城市都市人群參與鄉村旅遊。

“堅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積極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增強和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真正讓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改革成果。”秦獻鵬說,通過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組織在鄉村建設治理中的主體作用,以農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社等渠道讓農民參與建設,提高區域內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逐步實現農村社區化管理。該鎮新河村正在規劃運營新河村現代農業休閒體驗基地,將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村集體以基礎設施投入入股,基地農民以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入股,合資企業以項目建設、基地運營入股,組建三方合資運營企業,保障入股農民基本收益(土地承包金),並予以按股分紅。該項目將交由合資公司進行項目運營,依託鶴龍湖旅遊市場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傳統農業產業早已不適合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新動能,積極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才是現代農業產業化的良藥。鶴龍湖鎮耕地面積9.8萬畝,按照傳統模式種植雙季水稻,社會、經濟效益極低,今年以來,該鎮推廣稻蝦混養,通過稻蝦共作、稻蝦聯作,發展稻蝦養殖1.76萬畝,部分解決了傳統水稻種植效益低的瓶頸。今年該鎮將“鶴龍湖”大閘蟹申報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推進了本地小龍蝦、甲魚、黃鱔、青蛙、泥鰍、鱖魚等特色農產品“三品一標”品牌建設。目前正在建設鶴龍湖大閘蟹、小龍蝦、生態魚、臘製品深加工基地,在鎮區規劃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縱深發展“鶴龍湖”牌系列熟食、休閒食品,拉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建設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與湖南順豐速運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尤其是以鶴龍湖大閘蟹、小龍蝦為主的冷鏈物流倉庫,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輔助設施建設。同時,鶴龍湖鎮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模式。2018年總投資8000萬元的現代農業示範園項目正式落戶該鎮,目前正在啟動規劃建設。示範園將按照“全域化發展、全景式打造”的理念,以“田園綜合體”+“國家農業公園”+“特色鎮”的開發建設為特色示範帶動,以現代農業為發展基礎,以資源稟賦為依託,以湖鮮美食旅遊文化為靈魂,以科技為支撐,走出一條示範帶動作用明顯,農旅創意增收,經營主體和農民共營共富的智慧型特色示範園之路,構建一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鶴龍湖田模式”,加快推進地區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

关注|“党建+旅游品牌”,引领乡村振兴,话说,这个镇的螃蟹熟了

鶴龍湖鎮全景圖。

精彩評論 請往下看

关注|“党建+旅游品牌”,引领乡村振兴,话说,这个镇的螃蟹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