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區朱壩街道大劉村:土地「雙減量」 窮村大變樣

“現在的大劉村可是今非昔比,在十里八鄉中算得上是出類拔萃小有名氣。”筆者在洪澤區朱壩街道大劉村走訪時,親耳聽到現年75歲的劉老師一番發自內心的感慨。

大劉村位於朱壩街道西南,緊鄰205國道東側,面積2.5平方公里,515戶2010人,耕地面積4700多畝,下轄8個村民小組。

曾經的大劉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住房簡陋住居分散,村容村貌落後,基礎設施差,封建迷信活動盛行,聚眾賭博現象頻發,各類矛盾糾紛相互牽扯形如亂麻,幹群關係緊張,群眾有怨言領導有意見。2006年,大劉村被納入土地“雙減量”(當時稱土地整理)試點村,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大劉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按照劉老師的話說:巧用土地“雙減量”政策,讓窮大劉變了樣!

算細賬方知得失

2006年7月,朱壩街道土地“雙減量”試點項目的重任,落到大劉村的肩上。項目區涉及新莊和六組35戶。作為新生事物,許多群眾有念舊情懷,習慣了原有的居住地,動員拆遷一時難接受,加之當時每平方米建築面積補償主房只有100元,輔房才80元,更讓群眾不理解。大劉村黨組織書記趙培成透過現象看本質,他認為這是改變大劉村村容村貌的好機會。在村、組幹部、黨員、群眾代表會上,他與參會人員算細賬,如果就地翻建樓房,沒有一分錢的補償,樓房是新建的,道路還是泥濘不堪老樣子,周圍環境髒亂差還是沒有變。住進集中規劃點,花同樣錢建新房,水、電、路配套齊全,環境衛生與以前相比天壤之別,政府每平方還補助100多元,這樣的好事到哪裡找?通過算細賬,算得大家心服口服。黨員幹部的思想很快統一了,下去做工作時也順暢許多,但是仍有一些群眾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傾真情感知冷暖

通過宣傳發動做工作,許多群眾按照程序與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整理協議書》,陸陸續續拆舊房、砍樹木、籌材料,到村集中居住地建房。六組村民劉某卻遲遲不願與村委會籤協議,村組幹部多次上門做工作,劉某一直無動於衷。

趙培成一邊為村民集中居住點水、電、路四處籌資奔波忙碌,天天為村民們建房協調矛盾處理糾紛操心勞神。通過群眾籌資、“一事一議”獎補、區掛鉤單位交通局的鼎力幫助,終於將70多萬元的資金籌集到位。

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趙培成顧不上回家吃飯,直奔劉某家的門。經過一番促膝長談後,趙培成弄清了劉某的小心思。原來劉某家單門獨院三門環水,房前屋後楊樹林鬱鬱蔥蔥,自認為是風水寶地,一旦拆遷了樹木未成材,工作量大、損失多。找準了問題的癥結,趙培成對症下藥,通過算細賬、明事理、談未來,經過對照比較,終於讓劉某心頭的堅冰開始消融。當趙培成準備起身離開時,兩眼一黑一個踉蹌,被劉某一把抱住。已經是午夜時分,劉某得知趙培成為了大家拆遷安置的事忙得廢寢忘食,愧疚不已。第二天,劉某全家便開始忙碌起來,用實際行動支持村裡的工作。經過努力,大劉村按規定時間完成了整治土地上群眾的拆遷安置工作,為集體淨增土地60多畝。

幾年來,大劉村累計拆遷220戶,淨增耕地800多畝 。

搞配套轉變民風

在此基礎上,大劉村努力發展經濟,招商引資甩掉經濟落後的帽子。通過積極向上爭取獲得238萬元的美麗鄉村項目資金,將村民拆遷時不要的老物件集中起來建一個村史館留住鄉愁記憶。村史館以鄉愁記憶為情感紐帶。館內展品200餘件,大到石磨、石磙、泥火盆、木水桶等農耕用具,小到生活用品和文件資料等,2016年8月還獲評洪澤區青少年實踐基地稱號。同時,興辦道德講堂大力實施好人選樹工程,充分利用道德講堂這個大舞臺,開展身邊的好人宣講活動,使全體村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開展全民“推薦身邊好人”活動,評選表彰10名“大劉好人”,評出大劉“最美家庭”10戶。此外,還籌建了一個居民文化廣場,廣場上體育器械、路燈等基礎設施齊全,白天是村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晚上是村民們歡歌曼舞的大舞臺。每到晚上悠揚的歌聲在廣場上飄蕩,讓忙碌了一天的村民,疲憊的身體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緩解。曾經迷戀賭博的人紛紛遠離麻將桌,來到文化廣場,或參與體育鍛煉,或唱歌跳舞。

2015年大劉村獲批江蘇省美麗鄉村稱號;2016年獲得江蘇文明村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