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羣衆的「愛心大本營」——鎮巴縣創建「愛心超市」工作紀實

↑ 點擊上方“漢中市社會救助”關注我們

贫困群众的“爱心大本营”——镇巴县创建“爱心超市”工作纪实
贫困群众的“爱心大本营”——镇巴县创建“爱心超市”工作纪实

貧困群眾的“愛心大本營”

“沒有想到為自家勤勞致富還能得到這麼大的冰箱,實在是沒有預料到!”鎮巴縣觀音鎮桃樹灣村中營組村民賀習富感慨的說。

愛心超市實行以獎代補、多勞多得的積分獎勵機制,依據貧困戶的日常表現發放積分卡。貧困群眾帶頭整理戶容戶貌、主動參加技能培訓、自主創業、外出務工、子女參軍或上大學、搞養殖種植以及調解鄰里糾紛,做到家庭和睦、尊老孝親、鄰里團結受到表彰,均可獲得相應的愛心積分。當積分達到相當數量後貧困戶還可得到“愛心超市”以外比如電視機、冰箱等大件物品。村民賀習富就是通過此種方法得到冰箱。

鎮巴縣地處大巴山腹地,為深度貧困縣,全縣共識別貧困村129個、貧困戶19882戶54159人,貧困發生率24.7%。為有效改善此種狀況,堅持扶貧與扶志同行,由民政部門負責該縣“愛心超市”的建設。目前該縣“愛心超市”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村鎮打基礎、民政做保障、宣傳來引導、聯扶單位強後盾、社會力量同參與”。

村鎮打基礎

各鎮(辦)、村積極行動,不等不靠,克服困難,主動調劑村辦公用房,設立“愛心超市”。對無法單獨設立的,採用購買服務的辦法,臨時掛靠村電商服務站或代銷點,實行有償服務。截止2018年6月底,全縣各村全部建成了愛心超市,其中單獨設立98個,臨時掛靠設立31個。

民政助力 保障運轉

針對129個貧困村“愛心超市”建成後缺資金、缺物資、缺運營經驗的現狀,縣民政局啟動了社會救助程序,為每個愛心超市配送了價值2000元左右的的貧困戶日常生活物資。縣民政局還籌建了“縣級脫貧攻堅愛心超市”,負責收集社會各界捐贈物資。自去年底以來,共籌集大米22212公斤、食用油22212公斤、棉被3000床、棉衣褲500套,衣物1200餘件,均通過縣級“愛心超市”統籌安排分發到各村“愛心超市”。縣民政局統一製作了“愛心超市”管理辦法和“愛心超市”管理人員工作職責等模板。

宣傳引導 激發動力

通過組織引導群眾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困難群眾發展產業、弘揚傳統孝道美德等以自主自願的方式,用勞動換取積分,到“愛心超市”以積分換取商品。部分群眾由從前的“等靠要”思想轉變為通過自身勞動獲取報酬的方式,讓民風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扶貧效果也由簡單的“輸血”向“造血”功能轉變。

聯扶單位齊上陣 社會力量同參與

幫扶單位主動壓縮機關工作經費,支持幫扶村的愛心超市建設,並動員幹部職工捐物捐款。截止8月底,各聯扶單位共投入近110萬資金用於愛心超市建設。各社會組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積極參與,今年以來先後有12個社會組織為愛心超市捐款獻物,共籌集資金1.5萬元、捐獻衣物60套。江蘇南通川姜鎮聯合浙江商會等愛心企業捐贈500條冬被,價值15萬元。

愛心超市

目前該縣129個“愛心超市”已成為鎮巴貧困群眾“愛心大本營”。今後該縣還將繼續按照“政府主導、幫扶單位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民間合作”的路徑,規範運行,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積極作用。

鎮巴縣民政局 馮友芳 許鴻劍

贫困群众的“爱心大本营”——镇巴县创建“爱心超市”工作纪实

掃掃更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