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條」深深打動台灣青年的心

【編者按】2月28日,《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發佈實施,涉及投資、經濟合作、文化影視、教育及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等多個領域,臺灣民眾熱切關注這些“同等待遇”,不少省市陸續出臺貫徹實施“31條措施”的具體細則,讓臺胞臺企有更多獲得感。中國臺灣網現推出【31條措施專家解讀】系列,通過專家觀點和視角,向兩岸民眾更加全面地解讀“31條措施”。本篇文章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撰寫,題為《“31條”深深打動臺灣青年的心》。

“31條”出臺雖僅短短几個月,已然引領兩岸交流出現新高潮,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呈現新局面,尤其對臺灣青年的影響更為明顯。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只要繼續沿著既定對臺方針路線不斷前進,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國夢的光明前景指日可待。

一、兩岸交流掀起新高潮,兩岸融合進入新階段

“31條”公佈後,大陸各省市、各部門迅速行動,結合地區特色與自身職能出臺系列細化方案。這些舉措讓已在大陸經營多年的臺商投資條件更加優沃,投資方向更明確,投資質量不斷上升,投資回報也不斷增加。其他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廣大臺灣同胞也獲得了空前寬鬆的環境。面對機遇,廣大臺灣同胞不顧臺當局的種種干擾、阻撓措施,掀起了一波“西進潮”,讓兩岸交流出現新高潮,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入新階段。

當然,獲得感更明顯的應該還是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與生活的臺灣青年。學習方面,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由“心動”變為“行動”,湧現新一輪“大陸求學潮”。就連高中生也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到大陸上大學,並且,其目標不再限於幾大名校,地區也不僅限北上廣深。創業方面,隨著大陸多地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示範點)、具有濃厚臺灣元素的創客中心和平臺的紛紛建立,臺灣青年獲得了更多機遇。有的在老一輩臺商的指引下直奔目標,更多的則是自行前往開創一片新天地,正從“打工一族”變成“圓夢一族”。就業方面,不僅中國銀行等大型國企針對臺灣青年的就業信息引來臺灣青年“排長隊”,就連一些大學生也將實習之地選在大陸。尤其在與臺灣地區有著先天關聯的閩南地區,更是臺灣青年創業、就業的集中地區。並且,隨著在大陸創業、就業人數的迅速增加,臺灣青年的公共參與意識和行動也不增強。如在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就有35位臺灣青年歷經層層選拔出任多個小區的主任助理。還有臺灣青年因表現突出,今年首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廈門青年五四獎章”等殊榮。生活方面,隨著就學、創業與就業參與的深入,隨著在大陸學習工作時間的延長,不少臺胞開始整家庭遷到大陸,另有一對對志趣相同的兩岸青年男女紛紛組建起跨海家庭,真正實現了“兩岸一家親”。

面對當前兩岸的這種新交流新融合局面,有媒體稱之為,“老三通”即“通商、通航、通郵”之後的“新三通”,即“通婚、通就業、通升學”。不僅如此,臺灣青年對大陸的認知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有人表示,他們到大陸後才發現親眼所見與島內道聽途說完全不同,並深深認同“兩岸社會融合發展尤其重要,特別是青年交流至關重要”。兩岸同胞“心靈相通”已然在青年間發芽成長,並日益茁壯。

與此同時,“31條”公佈後島內民調機構跟蹤民調也顯示島內民意已悄然變化。“31條”公佈不久,臺灣青年認為大陸對臺友善的比例超過40%,願登陸發展的比例近60%,2/3認為“31條”對穩定兩岸關係有幫助,超過70%的青年對臺當局缺乏信心。近期,就連偏綠民調也顯示,“臺獨”支持率快速下降,比蔡英文當選時少13個百分點近300萬人。島內輿論調侃,近幾年“被刻意發明的”、民進黨蔡英文津津樂道的“天然獨”原來“這麼經不起考驗!”民調還顯示,隨著大陸落實“31條”,島內民眾對“臺獨”和民進黨的支持度也不斷下滑,尤以青年為甚,進而嚴重影響到民進黨年底“九合一”的選情。

二、兩岸交流融合的持續深入離不開大陸工作思路的新發展

“31條”實施時間雖短,卻已獲得兩岸尤其是臺灣同胞的高度認同支持,可謂旗開得勝。究其原因:

首先,“31條”順應了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包括廣大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夙願,當前是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的關鍵時刻。“31條”在此背景下出臺,是在貫徹落實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與十九大精神,是在順應了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其次,“31條”充分貫徹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解決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困境,當然要貫徹這一精髓,準確抓住當前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長期以來,“臺獨”分裂勢力始終想將兩岸政治分歧轉化為兩岸同胞間的對立,讓統“獨”矛盾成為兩岸關係主要矛盾。民進黨重新執政後,這一趨勢更甚。但事實上,當前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是,兩岸交流現狀已嚴重滯後於兩岸同胞日增長的擴大兩岸交流、加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強烈需要。正因此,習總書記提出“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這一整體構想,併為落實該構想,提出了“同等待遇”、“心靈相通”的具體要求。“31條”便是具體舉措。

再次,“31條”迎合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大陸黨和政府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明確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方略。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廣大臺胞自然是大陸黨和政府的服務對象,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自然是大陸黨和政府的努力方向。這種心聲是“合則兩利,融則雙贏”。正因此,儘管當前兩岸之間的溝通協商合作渠道受到“臺獨”嚴重干擾,但大陸促進民族利益,維護臺胞權益的決心信心與誠意都不會受到絲毫干擾,推出並落實“31條”就是決心信心與誠意的具體體現。

最後,“31條”反映了大陸“兩手都硬”的治理方式。解決當前兩岸問題離不開兩手:反對“臺獨”分裂、推進兩岸交流融合。兩手都要硬,同時協調好兩手間的關係。日前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時的講話,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就是大陸的明確立場。具體到當前,雖然反“獨”鬥爭激烈,但並不會影響到大陸黨和政府維護兩岸同胞權益、促進兩岸同胞福祉的決心信心與誠意。從“31條”實施的效果看,不僅將維護臺灣同胞權益推向了一個新高點,也將反“獨”鬥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即用事實戳破“臺獨”謊言,用行動促進臺胞福祉。

有比較才能鑑別。“臺獨”分裂只會讓臺灣越來越窮,越來越亂;交流融合只能讓臺灣同胞擁有更多機遇,學習、創業、就業、生活越來越好。“31條”讓人民高興讓人民滿意,自然能獲得人民積極響應。行百里半九十,好的開始只是成功的一半。當前,“31條”僅是開局,兩岸同胞只有更加謙虛謹慎,繼續努力,才能找到更多共同語言和利基,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國夢也才會變得更加深入人心。(作者:黨朝勝,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