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又出幺蛾子:海参“热死”,股价涨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用这句话来形容獐子岛(002069—CN)这个上市公司一定不为过。

就在今年1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报告中将之前发布的公司盈利1亿元左右的说法全盘推翻,改为亏损5.3亿到7.2亿。而当大家为此一头雾水的时候,獐子岛给出的原因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公告表示年末盘点扇贝发现“部分海域”“存货异常”加上扇贝市场不景气:扇贝瘦了、国外扇贝冲击、收入毛利降低,将导致公司2017年全年亏损。

说好的业绩预增1个亿,最后来个“扇贝跑了”直接亏损6个亿,一时间外界对獐子岛的这份年报是疑问重重的,部分投资更是喊出“扇贝跑了,活要见贝,死要见壳”,强烈要求獐子岛“交出扇贝尸体”。而二级市场上,獐子岛的股价就此8个交易日内重挫48%。

经过近半年市场对“扇贝跑了”关注度有所下降之时,而獐子岛8月3日却以《关于高温天气公司养殖产品生长状态的公告》的公告回到大家视野,市场纷纷对此作出猜想“是不是天气太热,扇贝又跑了?”

獐子岛又出幺蛾子:海参“热死”,股价涨停!

当大家对此疑惑不解时,昨日的一则“辽宁海参大面积被热死”的报道才解开了谜团,这次不是扇贝“跑了”,是海参被“热死”了。据报道获知:近期,东北地区持续高温。其中辽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有37~39℃,局地可达40℃。酷热的天气让人们大感不适的同时,作为重要养生滋补品的海参也受到了非常大影响。日前即有媒体报道称:“预计这一轮高温将毁灭性打击辽宁海参养殖,将有90%的参池绝收。”

更有资深人士表示:受此天气影响,总体来看,高温、缺氧、雨水少、溶氧量低等因素,是导致大连地区池塘养殖海参死亡的主要因素,接下来海参价格上涨将会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影响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海参养殖户通常都是滚动投放幼苗,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可以收获海参。如果养殖户投撒的是海参的幼苗、小苗,那么海参的成长周期都是在2.5年至3年左右,假设现在投苗,要等到2021年才能捕捞。

受此消息影响,市场预期獐子岛将会受益海参价格上涨,獐子岛的二级市场股价应声涨停截至8月6日收盘,股价为3.99元。

獐子岛又出幺蛾子:海参“热死”,股价涨停!

对此央视财经报道:受持续高温影响,辽宁多地的池塘养殖海参从7月23号开始出现缺氧、化皮的现象,到7月28号,水深在7米以内的养殖池就出现海参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从辽宁省海洋渔业厅了解到,全省海参养殖面积184.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98.5万亩。目前初步统计,海参受灾损失面积95万亩,损失产量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7亿元。不过,使用“底播海参”的养殖户,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次海参是受高温天气影响直接“被热死”的好,还是高温天气影响间接造成一系类海水缺氧、雨水少、溶氧量低因素也罢,我们还是来看看,这次海参被热死,獐子岛为何涨停原因吧。

而本次獐子岛的涨停是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天时”之势:是上述所说的,受高温天气影响。

“地势”之势:地理位置上獐子岛的海洋牧场海域就是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海域,由于受灾区域基本上都是浅水海域,而獐子岛该的海洋牧场海域是属于寒热交界地带,这里有特殊的大陆架结构,该海域平均水深达35米,属深水岛类型,为“辽参”的核心产区之一。獐子岛海域夏季上层水因增温降盐而层化,下层水仍保持其低温高盐特性。自产海参实施原产地区隔和生产模式区隔,产地分为獐子岛产地和长海县产地,獐子岛原产地海参产自于长山群岛中獐子岛镇所属四个岛屿的周边海域,采用资源养护,不底播海参苗种,实行大雪配额采捕。由于这特殊结构原因,本次的高温天气,对于獐子岛的深水海域的海参基本没什么影响;海参市场价格方面较去年的价格已经涨了不少加上这次海参灾害的出现,双因素的推动,导致海参价格未来了上涨空间加大。

“人和”之势:从獐子岛2017年年报可以获知:獐子岛的海参营业收入的占比只有总营收的5.7%,不过从毛利率看,海参毛利率高达59.39%。而今年的獐子岛在年报披露称,要做好海参品牌运营和增量运营,进行体制创新、合作优选、服务深耕,积极推行“事业共同体”的激励模式,充分发挥好公司天然海参原产地品牌优势,提升销售利润率。

獐子岛又出幺蛾子:海参“热死”,股价涨停!

对于獐子岛来讲“前有扇贝跑了”造成股价跌停,现如今的“海参被热死”造成股价涨停,这般操作只能以“戏剧性”来描述了。对此,你对本身“海参被热死”,怎能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