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門票降價要抓重點看長遠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工作會,要求各地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全力推動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工作落實到實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文件以來,引發社會各界持續熱議,多地紛紛採取措施積極跟進,展現出可喜的推進勢頭。中秋和國慶假期日益臨近,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度和期待值越來越高,各地政府和相關經營企業面臨的考驗也越來越大。

在民意、市場、政府三者相互交織、頻繁互動,民眾需求日益多樣、社會利益日趨多元、社會關係日趨複雜的今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已成為一道考驗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答題。毫無疑問,對於景區門票降價,公眾最關心的是降價範圍和幅度,最希望見到成效和實惠。因此,各地必須秉持旅遊為民、旅遊惠民理念,堅持讓利於民,堅強組織領導,堅定態度決心,採取有力舉措,確保在今年十一黃金週旅遊高峰之前,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堅持突出重點,不搞“一刀切”。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工作主要由各地負責落實,由於各地景區管理體制、投入力度、定價方式、收支制度等不盡相同,實際工作中應堅持因地制宜、有序推進。要以利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公園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以及5A級旅遊景區中現行價格水平較高、社會影響較大的國有景區為重點,降低偏高的門票價格,並積極推動4A級及以下國有景區降價。

抓關鍵環節,敢於“動真格”。當前,部分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偏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本構成不合理、不規範,承擔了一些“額外負擔”。圍繞解決“額外負擔”這一突出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要以開展定價成本監審或成本調查、糾正違規不合理收支行為為抓手,加大對地方、景區違規不合理收支行為的清理規範力度,加強督察問效和評估,逐步剝離門票承載的“額外負擔”,推動國有景區形成合理門票價格,實現降低門票價格與景區正常運營的互動良性發展。

注重綜合施策,防止“增亂象”。當前國內旅遊價格較高,除了門票“額外負擔”較重以外,景區“穿靴戴帽”過多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一些地方旅遊開發投入巨大,通過合理的收費回收成本無可厚非,但若是為了多收費而有意設計、變相加費就實屬不該了。事實上,依託公共資源景區而配置的擺渡車、索道、纜車等基礎設施,也應體現公益性優先的原則。在推動門票降價的同時,需要進一步降低索道、纜車、擺渡車、“園中園”等收費,防止出現捆綁消費、搭車消費等亂象,變相增加遊客負擔。

切實轉變思路,發展“大旅遊”。浙江杭州西湖景區、衢州等地免收景區門票,山東青島嶗山風景區門票實行“一票制”價格改革、榮成成山頭景區提供免費擺渡車,北京及周邊130多家景區門票實行打折或免費等實踐表明,景區門票價格下降或免費,可吸引更多遊客,盤活當地旅遊市場,景區總的門票收入不減反增,實現了景區與旅遊相關行業協調發展,構建了大旅遊發展格局。因此,各地和景區運營管理者要積極轉變發展思路,擺脫門票經濟依賴,提升服務質量和經營管理效率,更好實現景區持續健康發展。

誠然,景區門票降價需要算經濟賬,但從服務國家工作大局和我國旅遊業長遠發展來看,如果只停留於簡單的利益盤算,就窄化了景區門票降價的深遠意義。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需要用更寬的視野來審視景區門票降價的意義。應看到降低景區門票價格有利於優化旅遊消費環境,充分釋放旅遊消費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降低景區門票價格有利於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推動旅遊業加快由景點景區旅遊邁向全域旅遊。

進入大眾旅遊、全域旅遊時代,降低景區門票價格已被賦予重要使命。當務之急是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這需要政府讓利、部門合作、企業擔當、遊客參與、媒體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