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在潮汕的打開方式是,蘸醬油?!

楊梅在潮汕的打開方式是,蘸醬油?!

從5月起,

汕頭大小水果攤紅得發紫的果魁,當屬楊梅。

紅果秀色,侃價喧譁,

如同一個個現場版的小楊梅節。

楊梅在潮汕的打開方式是,蘸醬油?!

本著一個吃貨應有的自覺,

我曾和挑友嚐遍珠合市場所有水果攤店的楊梅,

為的就是辨識品種與口味。

青蒂楊梅,看色澤熟黑而蒂青翠的便是。

入口肉質偏細汁水多的,多是彬梅。

據說,這是金灶最古老的楊梅品種了。

浙江紅和荸薺種,色澤口感相似,

沒有專業訓練,舌頭瞬間很難辨認。

此外,還有福建紅、硬絲、碳烏……

公認最好認的是烏酥,

基本不用嘗甚至不用看,聽報價立馬能確認。

那叫一個金貴!

楊梅在潮汕的打開方式是,蘸醬油?!

然而,和一眾店主、挑友調侃中,

我卻意外的發現:

愛楊梅的人不少,知道根源的卻真不多。

比如楊梅的原產地,是浙江餘姚。

7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存在河姆渡河流域。

又比如楊梅喜愛酸性土壤。

再比如,潮汕唯一楊梅節所在地金灶,

種植面積1.8萬畝,

卻集中在小北山山區。

Why?

金灶梅好,不止天時地利!

一場好奇的金灶楊梅之旅,說走就走起了。

沿著S234省道,經金灶鎮山內路口,

直達楊梅區。

一路觸目所及,皆是果林。

都說金灶是水果生態鎮,果然青與秀。

楊梅在潮汕的打開方式是,蘸醬油?!

鮮美多汁的楊梅

步行上山,隨處可見的赤紅山土很是惹眼。

楊梅對土質有自己的選擇。

小北山這種富含硅礫沙壤、微酸的土質,

應是她的偏愛。

今天小雨。

滿山的紅果綠葉,都沉浸在水汽氤氳中。

不過這些山果平時並不缺少陽光的眷顧。

這裡年日照率達到48%。

在挑爺看來:

金灶梅好,不止靠天時地利;

她的優秀,更離不開人的努力!

多年之前,這裡的楊梅也是小且酸。

是金灶果農一步步學會了疏果技術。

有選擇的剪除過多的樹枝與幼果,

集中營養供給,

終於培育出瞭如今個大飽滿、鮮甜多汁的

金灶楊梅。

楊梅在潮汕的打開方式是,蘸醬油?!

給楊梅疏果

本來,還想找到傳說中的白楊梅。

可惜,雨勢漸大,只好作罷。

白楊梅,我們下回見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