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最近,湖南卫视出了一档节目,叫《少年说》。这档节目的内容平淡无奇,但就因为节目的定位,吸引了一波粉丝。

但其实这档节目是引进日本综艺《主张未成年》,这是一档让孩子们到学校天台上,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的节目。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而《少年说》与《主张未成年》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日本孩子上天台告白,中国孩子上天台控诉。

《少年说》真的很符合国情了。

在第一期里,有一个学生叫袁景颐,她对妈妈说的话,我猜这是中国大部分孩子的心声,也是大部分孩子少年时候的噩梦——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我好?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袁景颐的妈妈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你这么差,怎么会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

她问妈妈:“你为什么老打击我,难道你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吗?”

妈妈说:“你要不打击,可能就有点飘。”

我不知道为什么袁景颐的妈妈会认为女儿“不打击就会飘”,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孩子一定是最好的,无论做什么,家长都会给予万分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不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孤立无援,不被支持的。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除了袁景颐,宋丹丹的儿子巴图,也有过被妈妈打击的经历。

在《向往的生活》第一季中,宋丹丹无时无刻都在吐槽巴图。

早上起床,看到大华为大家准备了早餐,而一旁的儿子巴图却什么都没干,宋丹丹忍不住说,“怎么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到了中午,巴图想要帮忙搭鸡窝,宋丹丹再次神吐槽,“鸡窝要是能搭好,我就觉得这孩子没有白养”。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虽然宋丹丹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开玩笑的意思,但着实让人听着不太舒服,我想没几个孩子喜欢父母这样还玩笑吧。

至少我就不喜欢。

这样把打压孩子变成合理化,把批评孩子当成习惯的教育理念,是时候需要去除了。

袁景颐的妈妈和宋丹丹的这种教育,被大众称为“打压式教育”。

“打压式教育”很容易让孩子因为别人的怀疑或责问就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点,那种从小就深埋在心中的自卑和不自信,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难跨越的心理障碍。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如果你还认为像上面两个例子那样的“打压式教育”没有什么毛病,完全可以接受的话,那接下来这个事例,一定让你大吃一惊。

早前的“常春藤博士跳楼自杀”事件,引起热议,它被称为“打压式教育下的悲剧”。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事件里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专业,也非常厉害的老艺术家,她对独生女儿十分苛刻。女儿长大后到常春藤读博士,有一次她去美国探望女儿,因为一些事开始指责女儿。

多年来,母亲一直对女儿不够满意,也习惯指责,女儿终于忍不住了,问了一句:“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这时老艺术家说:“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么”,听到母亲的这句话后,女儿转身从阳台纵身一跃,永远和母亲分开了。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这位老艺术家并非不爱孩子,她在外人面前,明明一直以女儿当做是自己的骄傲,但就是没有办法对孩子说出表扬的话。

中国大部分父母的通病是,“我爱你”说不出口,“对不起”放在心里,传统的观念让大部分父母信奉“打压=鼓励”。

“常春藤博士跳楼自杀”事件发生后,竟然有许多人在谴责女孩的心理承受压力太差,只因为一句话就结束生命。

但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否定和指责,女孩又怎么会在一念之间决定结束?压死骆驼的,永远都是最后一个稻草。

姜武曾经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提到他的母亲,他说:“终其一生也没能得到母亲的一句夸奖,这是我人生中最遗憾最难过的事。”

致父母:我们终将被你的“打压式教育”谋杀致死!

由此可见,“打压式教育”无论哪个年代,无论是谁都有可能经历。

正是父母的这种“心善嘴恶”,将孩子原本的自信,快乐变成自卑与敏感。

我还是相信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候方式可能存在问题,想摆脱这一套陈旧的教育理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但只要父母们付出一些心思,多鼓励、表扬孩子,一定会让孩子收获到不一样的童年和人生。

无论何时都相信一句话:爱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END-

作者 ▎FRIDAY

设计 ▎Gerry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