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些醫生問診三句半,立刻就讓病人做CT、造影、核磁,你知道爲什麼嗎?

商業地產評與論


(2018-09-12)小黑鍋的第161條回答,記得點贊關注【骨科小黑鍋】


病人:最近走路的時候,總會時不時的膝蓋就卡住了,又痛又動不了,活動一下又好了,啥事沒有,怎麼回事啊?

醫生:先去拍個磁共振吧!

磁共振結果出來看到膝關節內部遊離骨頭塊!

醫生:做個微創手術把它取出來就好了!

病人:................


反覆數了數,是三句半,嗯!沒錯!


當代醫學診斷一個疾病,是要將循證醫學證據的,所謂的證據就是抽血化驗檢查結果,只有實打實的看到結果,才有下診斷的依據。因此,即使是明顯看到骨頭都戳出來的骨折,醫生也得拍個X光片確認骨頭斷了才行!

有些人看到這裡就不開心了,我都知道我骨頭斷了,你就幫我接起來就行啦,還拍什麼片子浪費錢啊!

我想說,骨頭裡面碎成什麼樣子你知道嗎?你知道什麼叫表裡不如一嗎?手術不是病人做他們總會想當然,沒拍片子沒做檢查、術前醫生沒準備就上臺,心裡無數,手術能做好??


醫學可以勉強說成一種經驗科學,有經驗的醫生看的病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了去了,幾句關鍵的話,一般都能給出幾種可能的病,而做檢查的目的就是驗證自己的思考是不是正確,同時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最終給出一個診斷不至於誤診。


檢查既然必須要做了,為什麼不等檢查出來了再慢慢拿著證據解釋呢!

如題,對於大部分疾病來說,診斷一個病必須要有依據。腦海裡經驗中這種症狀見得最多的就是這幾個病,先把檢查做了,拿著檢查結果跟病人跟家屬好好解釋效果更好,而不是憑空在那裡講講講,疾病沒有確診之前,都是自己的猜想診斷,有時候醫生說的你可能聽著都怕。

你這個可能是結核、也可能是腫瘤,拍個片子可以幫助醫生診斷,但如果要100%明確腫物的性質可能要做手術送病理檢查,就是放到顯微鏡下放大來看!

怎麼樣?聽著怕不怕!可能?腫瘤?嚇個半死!

但如果檢查已經做了,醫生可以根據影像學的表現,給你更好的建設性意見:

你這個片子看起來像個良性的可能性大,做個小手術切下來送個病理,良性惡性一下子就知道了!

是你,你會選擇哪一種?


常規檢查能夠緩解門診醫生的壓力

既然檢查遲早要做,還不如簡單問一下病史,心中有個診斷和幾個排除診斷後,開了檢查讓病人去做!

一來可以證實醫生的推測,二來可以加快醫生看病人的速度,不至於後面的患者等太久!等到前面病人做完檢查回來,你其他的病人也看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坐下來慢慢陪前面做檢查的患者好好談談病情。

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迴歸於文章開頭的故事,給大家講講診斷的思路:

有經驗的骨科醫生都知道,對於膝關節突然“卡壓”“絞索”最常見的診斷就是關節內的“遊離體”,可能是遊離的軟骨、也可能是半月板等組織,這些組織在關節腔內遊離,如果卡到關節內韌帶上,就可能引起關節的絞索,並表現出膝蓋的腫脹、疼痛。活動活動、抖抖腿,遊離體掉下來了,膝蓋也就能彎曲了,不痛了!


對於無法自己活動開的遊離體,可以完善X線片明確診斷,磁共振明確遊離體周圍解剖構造,在微創關節鏡下手術把它取出來,術後恢復一般都比較好的!


以上就是小黑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覺得有用的話,不要忘記點贊關注【骨科小黑鍋】


骨科小黑鍋



醫生不快捷問診,不“三句半“,難道還要陪你聊天兒嗎?

現在很多醫生每天看診幾十號甚至過百號,如果指望他跟患者每人聊上十分、八分鐘,那是不現實的。你在問這問那,外邊的患者恨不得闖破這個門,一齊湧到屋裡去。

題主所說的“三句半“,應該是一種誇張的說法。醫生不瞭解患者的情況,需要問的東西很多,應該不止三句半那麼少吧。

這種現象反映什麼?一是現在很多醫生資源分配不均,患者就醫盲目,小病也去大醫院扎堆兒。一是個別醫生口碑在外,大家就認他這個名兒,就想找他看病,導致有的診室門庭若市,有的診室很是冷清。


忙碌的只是自然要加快速度了,雖然醫生也在竭力的控制著這樣的速度,儘量“慢下來“,但不排除外面等待的患者過多,對他的問診速度還是造成一定的影響,會有提速的一個作用。即便如此,還有很多醫生看診看到中午都耽誤了午飯,吃飯的時候已經一點多了。這樣的醫生當然不會“三句半“。

至於醫生要患者做ct,磁共振和胸片等等,往往是對診斷的一個佐證和確定。

但是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同級互認,卻不認“的問題!!

按理來講,同等醫院、同樣檢查不用做第二次,但是在實際操作情況中,很多醫生會以患者情況每天都在變化為由,建議其再做一次檢查,那就意味著每次患者在不同醫院間“有病亂投醫“,就要重複做多次的ct或磁共振,這對患者而言是不利的。

有的醫生會堅持同級互認,認為沒必要,不再做檢查,這種問診的行為是值得推崇的,但不排除別的醫生會傾向於創收,或是以更加嚴謹的態度為出發點,讓患者再做一次檢查,這樣的醫療行為可能存在過度醫療的嫌疑。

結果是,患者看病別管看好看,手裡留下各家醫院的一堆片子。這樣的現象,您身邊有嗎?


遼瀋名醫


過度依賴影像學,總不是一件好事情,患者花錢且不說,有的檢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直都在提倡不要過度醫療,影像學檢查亦是如此,有的人腰椎間盤突出,重複短期做了很多的同部位檢查,實際沒什麼臨床意義!

不良的現象

個別差勁的醫院,對於科室是有要求的,如果都不做檢查,收入要減低不少,放射科也沒辦法運作,因此,醫生沒辦法必須要去開具報告單,可做可不做的也儘量要求去做檢查。

可能是緊急狀況

問診三句半,不知道這個有沒有誇張,真是這樣的話,除了急症(爭取時間),對於普通患者應該細節的問一下,幾句話顯然不夠,掛號的意思,不只是讓開具檢查,重點是根據症狀問診,觸診查體判斷可能是什麼問題,再開具相應的檢查。

不要排斥影像學

至於CT或者核磁,該必要做的時候必須做,因為很多疾病的症狀都有共同之處,影像學的檢查可以讓我們對於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刻,減少誤診和漏診,診斷也是我們後續做處理方案的前提。

選一個你信任的醫生

每個醫生都有各自看病的特點,如果你感覺這個醫生不值得信任,你完全可以拒絕交費做檢查,既然相信他,就按照他擅長的方法來是對的,應該積極配合,我相信多數醫生都還是按照本心在做事情。

結語

有時候,不要因為檢查沒出現問題,就認為是多花錢,你要換個角度想,沒問題總比有問題好,沒檢查出問題,至少說明這個部位在影像學上是健康的,錢可以花,花了可以再賺,願醫患之間多一些理解和信任!


健康新語


醫院都是他媽的黑,我家人去醫院檢查腰疼,到那磚家說要做3規,血尿便,一切正常,突有個護士來說要去做CT,說腹部有個黑影可能是腫瘤,忙慌又去查,查完又一切正常,要了老子800元,不到3分鐘。娘浠B。


健康是私本80848315


讓醫院各部門都賺一遍錢,可以適當的拿點介紹費,廣大的底層農民挑一擔菜上街才賣幾十元錢,有時候過度重複檢收費醫生於心何忍,都是靠天吃飯的血汗錢。


過隙馬


這是中國的一個正常現象,國家取消財政剝款,醫院推向市場,自負盈虧,醫院也要發展,醫技人員工資,設備的升級改造,設備的更換,都要用錢。醫院的設備值錢,一臺CT,牌子大小不一,價錢不一,CT有西門子的,通用,日本日立等,一臺二三千萬,DR也是如此,達芬奇機器人一臺一兩千萬,鄭大也採購了一臺,目前國內引進機器人二十多臺,設備折舊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CT一個部位從幾百到幾千不等,做各種檢查是確定你得的什麼病,查出了還好,還有一些根本查不出來


淺藍色的天空12


為了錢咯,還能為什麼。有一次我去做檢查,問了兩句話直接開單,檢查出來一阿姨還笑著問我,現在的醫生啊,都當我們是有錢人,問兩句就開單,不問你同不同意的


肉肉阿銘仔


現在的醫生都這樣,三句話沒說完就開一打化驗,B超,CT,磁一共振,x光…不管你是蚊蟲叮咬還是失眠,都要把你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都給你做檢查,這就是流氓醫生的流氓單子,一個字“耍流氓”哦不對,是三IT字


用戶4938445267593


做少了還容易漏診更別說不做了,肺癌你能聽出來都差不多掛了吧,骨癌你要能靠手檢查出來不小了吧。還真別說前段時間見一個腰椎拍X光沒看問題,照CT才發現骨轉移癌,你不檢查,少檢查試試看,保證醫院不用一週就得陪倒閉!


一落千段


現在的醫生確實忙 但還是卻少臨床經驗 一味的依賴醫學機器 只有這些個檢查結果下來 才有治療開藥根據 不免讓人考慮是在給醫院創效益 為什麼一個普通感冒要在醫院花兩天百左右 而在小診所只要五六十元 難道醫院的醫生第一眼就看不出病情麼 就是太注重器械了 有些醫生就是在創造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