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獨特的建築風格,形成了很多風景獨特的古鎮。說到古鎮,大家都會想到秀美的烏鎮、匯聚水鄉之美的周莊。江南溼潤多雨,但正因為雨水,才滋潤了許多的千年古鎮。在江蘇,有一座夠“古”而又沒開發過度的古鎮,比烏鎮人少,比周莊景美,它就是盪口古鎮。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盪口古鎮位於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南鵝湖鎮境內,古名丁舍,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因位於鵝肫盪口而得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江南的古鎮,大凡都是依水而居,因水而興,盪口古鎮當然離不開水,可正因為她地處鵝真蕩之口,更因鵝真蕩吸納了周邊的蔡灣蕩、白米蕩、南青蕩、蘇舍蕩等“五蕩之水”而孕育出了不一樣的風情。這悠悠盪水,蕩水悠悠,把古鎮的靈魂和心性浸潤,把古鎮的生命和生活釀成了醇正的江南老酒。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盪口古鎮臨河的石街上慢慢行走,身邊蜿蜒的河水靜靜流,耳旁櫓聲槳音聲聲悠;只見枕河而建的民居人家,鑲嵌河畔的橋廊碼頭 ,各色門面的店鋪作坊,還有那隨風搖曳的銀杏、垂柳,水鄉古鎮的模樣如此親切、如此娟秀。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舊時的古鎮盪口,憑藉得天獨厚的水路中心地理位置,曾是江南聞名的通衢驛站,鎮上商賈雲集,百業興盛,成為蘇錫虞之間的一大商業碼頭,人稱“銀盪口”和“小蘇州”。如今,經過保護性修復的盪口,“小橋流水人家,簷下舟船往來”的風貌依舊,“杏花渡幽幽,搖櫓聲悠悠”的鄉情依舊。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古鎮臨河的石街上慢慢行走,一座座依水而築的民宅小院粉牆黛瓦、內斂靈秀。常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走進這些大院名宅,你會聽到了一曲曲演繹著古鎮璀璨人文的江南絲竹,時時迴響在心頭。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江南第一義莊”華氏老義莊裡,聆聽著當年華氏家族置義田、辦義學、賑鄉親、造福一方的故事,體悟著一個“義”字怎樣把盪口的靈魂鑄就;在華蘅芳生平事蹟陳列館,走近這位近代科學家、數學家、中國第一艘機動輪船的發明者,和他作著一番穿越時空的交流;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著名音樂家王莘的故居,凝視著《歌唱祖國》的創作手稿,不禁輕輕唱起這首歌曲而熱血奔流;王莘留下的不僅是一首流芳百世的歌曲,更是他那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滿腔情愫;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如果他今天回到家鄉,一定會譜寫一首《我愛盪口》。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古鎮臨河的石街上慢慢行走,不時舉起手機拍下那些恬靜而鮮活的鏡頭:老人們坐在水邊的亭子裡茶館裡喝茶聊天、說拉彈唱,歡聲笑語驚動了靜靜流淌的河流;孩子們在巷弄裡嬉戲奔走,四處張望,好奇的眼神似乎在把陌生的古鎮探求;青年伴侶們、那些驢友們則在酒吧、咖啡吧裡自在自由,在客棧、旅舍裡放下了行囊打算作一番停留……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選一個微風細雨的日子,租一條小船,搖著櫓泛舟湖中,人和船俱在那空翠氤氳、煙波微茫、縹縹緲緲詩般幻景中,自能令人生出更多的遐想。如若碰巧能聽到幾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之類糯篤篤的吳語船歌,便更是雅緻提神。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盪口的橋,是小鎮亮麗的時裝,站在任何一座橋上,你的眼前便會呈現出古時盪口繁華的《清明上河圖》景象:千餘戶人家,百餘戶店鋪,居民枕水而居,伴水而眠。其間繁華,誠如唐寅詩云“小巷十家三酒沽,豪門五日一嘗新。士河到處堪搖櫓,街巷遍霄不絕人”。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其間繁華,誠如唐寅詩云“小巷十家三酒沽,豪門五日一嘗新。士河到處堪搖櫓,街巷遍霄不絕人”。這位大才子也常到鵝湖,還被後人搞了個大大的笑話“唐伯虎點秋香”,故事中的太師正是開拓盪口繁華的祖師———華察。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時光如此曼妙,鮮活的古鎮讓人們的生活心情悠悠,生活悠悠。在古鎮盪口,還可作一番穿越式的漫遊:你要寄語未來的自己吧?那就去“由正慢遞”發出一份明信片,讓心語隨它慢慢地走向那個時候;你要回到古鎮的過去?那不妨去華府裡聽一段“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體悟古鎮特有的浪漫和風流。古鎮生活如舊,古鎮心性悠悠,無論什麼時候,來和古鎮作一次邂逅,她總會讓你放慢腳步,讓你把身心停留。

這個古鎮有“小蘇州”美譽,清靜,景美,你知道是哪裡嗎?

盪口古鎮是一座江南文化的棲息地,是無錫地區江南文化珍貴墨韻的標本,春風沉醉裡,倉河繾綣處,鵝湖、盪口、古街、小橋、流水、人家,從冬季到春天,古鎮已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