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為豐富閱歷而走,為家人團聚而歸

出國英美澳,回國北上廣

出國學商科,回國搞金融

三成海歸月薪低於6000元

5%海歸選擇創業……

以上是根據大數據總結出的留學生群體畫像。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留學人員回國人數達到48.09萬人,1978年至2017年底有共計313.20萬名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的83.73%。

大量留學生回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存在?定居在哪些城市?從事哪些行業?收入情況如何?近日,智聯招聘與全球化智庫(CCG)聯手發佈《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就以“90後”為主的新生代海歸群體在留學前後的發展變化、就業和創業等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

1為豐富閱歷而走,為家人團聚而歸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留學生對於出國留學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調查數據顯示,“體驗他國文化、生活,豐富個人閱歷”是海歸群體選擇出國留學的主要原因,佔比達到76%。此外,“磨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國外教育水平相對較高”也是重要原因,分別佔比52%和51%。另有33%的人選擇“海歸回國發展更有競爭力”;因“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競爭激烈”、“計劃未來在國外發展”選擇出國留學的比例相對較低。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繼續成為海歸群體選擇回國發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歸選擇了這一選項;其次,“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

2出國英美澳,回國北上廣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留學生最愛去哪些國家?從最近一次留學國家/地區分佈佔比情況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是海歸群體留學的主要國家,佔比分別為19%、18%、10%、10%以及8%。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海歸”們喜歡定居在哪個城市?調查顯示,從海歸群體的現居住地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海歸群體遷入數量分別佔海歸群體總量的12%、8%和6%,是省市間海歸人才競爭中的受益者。

什麼是海歸群體選擇定居城市的核心因素?調查顯示,“經濟發展快”是首要因素,其次“國際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產業基礎好”也是海歸群體較關注的要素。

3出國學商科,回國搞金融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在海外獲得最高學位/學歷中,海歸群體獲得碩士學位的佔比最高,達到56%,其次是學士學位,佔比38%。此外,博士學位、專科和其他佔比均在2%左右。在獲得學位/學歷層次的男女佔比分佈上,學士與博士學位男性比例較高,碩士學位女性比例略高於男性。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海歸群體職業發展情況數據顯示,72%的海歸處於就業狀態,16%的海歸正在求職,5%的海歸正在創業。其中,創業比例男性高於女性2個百分點。

從海歸從事的行業來看,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製造業、教育、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排名靠前,所佔比例分別為14%、13%、12%、11%、8%和7%。

4三成海歸月薪低於6000元,八成認為收入不符合預期

CCG大數據:2018留學生畢業去向報告

海歸群體普遍認為當前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匹配程度不高。認為非常匹配的僅佔5%,認為匹配程度較好的佔比23%,認為匹配程度一般、匹配程度較差和完全不匹配的比例分別為34%、18%、20%。

海歸群體在國內就業方面存在的優勢主要包括“語言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生活適應能力強,更加獨立”;

而“不瞭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則是海歸群體在國內就業的主要劣勢。

在海歸的稅前月收入分佈情況中,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

但從單項對比來看,6000元及以下群體佔比最高,為33%。相比2017年,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2017年為48%),同時,6001-8000元、8001-10000元區間均增加了2個百分點,10001-20000元區間增幅高達7個百分點,海歸薪資待遇有所提升。

工作收入與個人期望相比,認為收入高於甚至遠高於預期的海歸不足1%;僅有19%的海歸認為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預期;認為收入水平低於預期和遠低於預期的海歸佔比分別為49%和31%。

留學成本回收方面,35%的海歸認為4-6年可以收回留學的經濟成本,29%的海歸認為1-3年可收回成本,認為需要7-10年或10年以上收回成本的海歸均有16%,而認為1年以下能收回成本的僅佔5%。

5海歸創業主要資金來源為個人存款,運行成本高是最大難點

海歸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仍然是運行成本高,佔比56%,表明我國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其次,對國內市場不夠了解的比例達到38%,融資困難的比例為37%。此外,相關創業服務不到位、政府相關政策配套不齊、技術成果轉化比較困難、國內研發水平尚不支持等也是海歸創業的困難因素。

當然,最後還有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因為技術移民或父母捐贈的方式通過投資移民獲得了當地綠卡身份。這些同學基本都在國外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