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小時心臟停跳15次 「葉醫生」續命 38歲「二寶媽」得救

6個小時心臟停跳15次 “葉醫生”續命 38歲“二寶媽”得救

5月15日上午,醫生為38歲的陳平(化名)再次做了相關檢查。正如大家期盼的那樣,她的多項指標終於恢復到正常狀態。只不過,堅持到這一刻,她走過了一段極其艱難的路。陳平患有心臟瓣膜病,此前已生育一個寶寶。感覺問題不大的她於去年懷上二胎寶寶,今年3月15日在宜昌市一醫院剖宮產下一名男嬰。讓陳平沒想到的是,回家後剛剛坐完月子沒多久,她開始嚴重咳嗽咳痰,雙腿嚴重水腫,無奈於4月29日前往市一醫院求醫,診斷為嚴重心臟瓣膜病合併圍產期心肌病,在心胸外科住院治療。

5月1日凌晨,陳平病情因繼續進展,呈端坐呼吸、出冷汗,被緊急轉入ICU搶救。

醫術名詞

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簡稱,是一種體外生命支持技術,俗稱“葉克膜”,被戲稱“葉醫生”,它是搶救急危重症病患的“重器”。這種前沿醫術的原理是將患者的靜脈血由血泵負壓吸引從體內引到體外,再經氧合器(膜肺)將靜脈血氧合後回輸體內,可進行短時間的心肺支持,為一個個生命的延續贏得了無比寶貴的時間。

6個小時裡

心臟停跳了15次

陳平轉入ICU後,高流量吸氧、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強心、提升血壓、床邊持續血液淨化……重症醫學科的醫生們採取了多種救治措施,都無法阻止病情惡化的腳步。

5月3日凌晨2時42分至8時30分,陳平的心臟停跳了15次,每次都歷經胸外按壓和電擊除顫。雖然陳平的室顫暫時得到了控制,但她的心臟就像一匹越來越疲憊的馬,右心不能回收靜脈血、靜脈血流淤滯並開始有血栓形成;左心無力將心臟和肺部的血泵出,肺開始水腫,左心在擴大,血壓在下降,無尿……生命掙扎在生死邊緣。

無論病情多麼糟糕,得想盡一切辦法救病人!

宜昌市一醫院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討論一致認為患者合併圍產期心肌病,已處於全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遊走在瀕死邊緣。要治療的話,必須有一個心臟的替代品,讓心臟休息,它來“幹活”。徵得家屬同意後,重症醫學科主任餘旻決定用“人工心肺”ECMO來暫時代替患者心肺工作,為患者心臟衰竭的恢復贏得時間。

心肺“歇工”7天7夜

“葉醫生”們接力救活病人

安置ECMO就在病床旁進行。重症醫學科的四位人員迅速就位,兩位進行ECMO管道預衝,王鵬醫師藉助床旁超聲引導股靜脈插管及股動脈插管、於超醫生與其密切配合,管路預衝與導管置入均順利獨立完成。5月3日23時零3分,隨著暗紅色的股靜脈血被血泵負壓吸引而出、經過氧合器交換變成了鮮紅色的血液後再經股動脈導管回輸到體內,患者的心臟開始“深度睡眠”。

ECMO啟動後,膜肺可進行有效的二氧化碳的排除和氧的攝取,相當於替代肺臟的工作;驅動泵使血液週而復始地在機體內流動,相當於替代心臟的工作。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心臟與肺暫時“歇工”,為心肺功能的恢復贏得寶貴的時間。

使用這樣的儀器救治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操作和護理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也考驗著一個重症醫學科室的綜合救治能力。

陳平的心跳、血壓、氧供暫時穩定了,可是病情依然危重……陳平的身上插滿了各種管道,ECMO機器、呼吸機、血液淨化機器都在無聲地運轉著,相當於患者的心、肺、腎都暫時由機器代替;病房裡穿梭著醫生、護士緊張忙碌的身影,醫護人員每時每刻關注著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定時檢查傷口、各種管道,根據需要抽血化驗、查胸片、超聲。

在臨床中,ECMO應用的時間越長,併發症出現的幾率就越高,危險性也會更高。能否避開這些併發症、讓病人安全地脫離ECMO,ECMO的管理對醫生來說也是一場嚴肅苛刻的考試。

“ECMO主要的併發症有全身炎症反應、出血、血栓、感染、溶血、肢體缺血、腎功能損害等。ECMO的治療模式主要有兩種,陳平接受的VA-ECMO(即從靜脈導管引流出血液,最後從動脈導管回輸到人體內),這種模式的ECMO 治療還有其一大特點:增加左心泵血的阻力,其嚴重後果會導致左室向主動脈射血的‘一扇門’即主動脈瓣長時間不能開放,進而左室增大、左室內血流淤滯甚至血栓形成。在陳平使用ECMO的幾小時後,就出現了嚴重全身炎症反應、主動脈瓣開放受限、左室進一步擴大並出現血流淤滯、心肌收縮功能進一步下降、心包積液增多,迴心血量減少致靜脈導管引流出血液困難、管道抖動、機器報警……患者家屬因為一些原因也不接受‘主動脈球囊反搏’以降低心臟射血阻力的推薦,我們只有在ECMO的流量、升壓藥、強心藥之間找平衡。好在有北京安貞醫院進修ECMO積累的經驗,第三天心臟超聲終於明顯發現有一股小小的血流流出主動脈瓣……既操心又揪心來形容我的心情是再恰當不過了,而且每天都得加班。”回顧陳平的搶救過程,醫療組長、副主任醫師張新黎感覺尤在昨天。

5月6日,陳平的病情開始平穩起來,尿量也逐漸增加、停止床邊持續血液淨化,她終於度過了最危險的生命時期。

進入ICU的8天后,5月9日20時30分,陳平的心臟終於逐漸恢復功能,醫生們給她拆下了ECMO。陳平的心臟重新開始自主工作。5月10日上午,她的自主呼吸也迴歸平穩,呼吸機也撤離了。據餘旻主任介紹,目前國內鮮有ECMO成功救治圍產期心肌病的報道,國際上報道也不多,該病人的成功救治標誌著我市重症孕產婦救治處全省領先水平。

急危重心臟病搶救重器

已經成功挽救了多個生命

5月11日,陳平轉入心胸外科接受後續治療。如果沒有“葉醫生”們,是不可能創造生命奇蹟的。

2017年,市一醫院成功搶救第一例ECMO病例。目前,該院已為多例患者實施了ECMO治療,成功挽救了多位病人的生命。“ECMO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體本身的心和肺上並聯一副人工的心和人工的肺。ECMO是由體外循環發展而來,可以對危重病人進行有效的循環和呼吸支持,由於ECMO的出現,使許多急危重症的搶救成功率明顯上升,也使曾經令我們束手無策的難題有了有效的解決方法,它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醫院的危重症急救水平。”餘旻指出,目前我國的ECMO應用尚不廣泛,此次市一醫院再次獨立應用管理ECMO,成功搶救了重症心臟病患者,不僅對患者意義重大,更標誌著我市的急危重症搶救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確實,ECMO是目前尖端的高級生命支持技術,更是一家醫院整體救治能力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

目前在國內,ECMO的應用還不算廣泛,但其實它所依賴的技術已經存在了60多年。

1953年,吉本(Gibbon)醫生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實施了第一例體外循環。由於血液繞過了心肺,在實施手術時也能避免大量的出血。體外循環技術使得心臟呼吸驟停的病人搶救成功的幾率得到了很大提升。隨著技術的改進,1972年,希爾(Hill)醫生使用改進的體外循環技術治癒了一位年輕的呼吸衰竭患者。在這次治療中,體外循環維持了大約3天時間。這應該算是ECMO技術的第一次露面。從此,這項技術開始蓬勃地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臨時保命手段。

毫無疑問,ECMO已經成為重症患者機械循環輔助,尤其是心源性休克支持的重要手段。作為一種最為尖端的高級生命支持技術,市一醫院能迅速獨立完成這種前沿醫術,為更多的危重症患者及時提供生命支持,帶去生命的希望。(通訊員張東昇 向熙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