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談「中國古代絲綢圖系」叢書:摸清中國絲綢文物的家底

由中國絲綢博物館牽頭主編、浙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系列叢書日前在北京首發。叢書共有十卷,分為漢唐卷、遼宋卷、金元卷、小件繡品卷、裝裱錦綾卷、少數民族卷、暗花捲、錦繡卷、絨毯卷、圖像卷。該書通過對中國絲綢文物的基本素材的收集與整理,進行設計素材的研究,按照絲綢文物的年代和類型集結成十冊。

該書總主編趙豐近日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近日專訪時表示,這一套叢書的意義之一正在於對中國自己的絲綢文物家底有了一次全面的瞭解,通過對中國古代絲綢紋樣的梳理,也直觀呈現了中國古代絲綢圖案和紋樣的變遷史。更重要的是這次的研究和出版是指向未來的創新和再利用的,為設計師提供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絲綢在中國曆代均有豐富的遺存。最早的絲綢出土於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在商周早期的各種遺存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絲綢的實物。而完好精美的絲綢織繡服裝在戰國時期的墓葬中開始大量出現,如湖北的江陵馬山楚墓、江西的李家坳東周墓。漢唐間的絲綢出土更是數量巨大、保存精好,特別是漢唐間絲綢之路沿途出土的絲綢更為重要,其中包括了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絲綢珍品,絲綢圖案中也體現了兩種藝術源流的交融和發展。宋、元、明、清各代,除相當數量的出土實物外,絲綢還有大量的傳世實物。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隋 聯珠對孔雀“貴”字紋錦覆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聯珠對孔雀“貴”字紋

據該書總主編、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介紹,這些絲綢紋樣素材是他們從出土和傳世的絲綢實物、寺觀壁畫、古代繪畫珍品等上萬件文物中篩選和提煉出千餘件紋樣,進行復原、描繪、修正,最後集結出版。每一件紋樣都配有原文物圖、復原的標準紋樣圖和一段紋樣說明。

而這些絲綢或者與絲綢相關的文物都保存在過去的皇家苑囿、各大收藏機構,很多甚至已流散海外,平日難得一見。前期絲綢文物素材的收集工作可謂是一項勞師動眾的的大工程。趙豐認為此舉的意義之一正在於對我們自己的絲綢文物家底有了一次全面的瞭解,通過對中國古代絲綢紋樣的梳理,也直觀呈現了中國古代絲綢圖案和紋樣的變遷史。更重要的是這次的研究和出版是指向未來的創新和再利用的,為設計師提供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專訪本書總主編趙豐,談絲綢紋樣的變遷和該書出版意義。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唐 寶花紋錦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寶花紋

澎湃新聞:中國古代絲綢涉略範圍很廣,你們的遴選標準是什麼?哪些絲綢紋樣可以入選你們這套大系?

趙豐:這其實是我們關於中國古代絲綢紋樣設計素材再造研究的一個項目,我們想對中國古代的絲綢紋樣進行梳理,而且設定的目標很大,希望儘可能全面。前期蒐集了有一萬件絲綢文物,然後從文物實物中提取圖案素材。但是這一萬件文物中圖案有重複的有殘破的,比如一件龍袍,龍的圖案可能跟另外一件龍袍類似,或者一幅圖案中有牡丹、荷花、月季等,我們通過對圖案篩選、分解、提煉,最後留下約3000個圖案素材,儲存於電腦形成一個數據庫。而且我們把這些素材都矢量化,可以單獨提取,變換色彩、變化角度,不同的圖案之間還可以重新搭配,便於以後的設計使用。

這個項目我們已經做了三年,形成一個大的數據庫。這次我們又從中選取了有意義、有背景、有歷史參考價值的紋樣圖案進行出版,形成十卷本,每卷選錄150——200件左右的紋樣。在出版物中的呈現我們做到每件紋樣配有織物原物圖;其次有我們復原和重繪過的標準紋樣圖。最後還會配一段“紋樣小史”,敘述圖案的來歷、出處、特點等。不過織物原物照片不是重點,所以配得較小,紋樣復原以矢量圖為主,所以刺繡的表達比較困難一些。所以這個遴選標準,從設計角度來說我們首先選擇適合於將來再創造和創新的;其次儘量挑選有出處、有故事、有來歷的紋樣。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北宋,簇四盤雕紋錦袍,故宮博物院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簇四盤雕紋

澎湃新聞:前期素材的蒐集過程應該是一項勞師動眾的大工程吧?這些絲綢文物的出處都包括哪些?

趙豐:對,我是這套書的主編,我們每一卷還有分卷主編,都是在這一領域從業多年的高校學者或者教授。前期的素材蒐集工作是一項勞動密集型工作,但是也對我們的絲綢文物家底進行了一個大摸底。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動物花鳥紋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動物花鳥紋

這些絲綢文物的出處主要來自博物館館藏,也有一些私人收藏。除了來自國內博物館,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十卷本中,《漢唐卷》、《遼宋卷》、《金元卷》基本是以考古出土文物為主,囊括了迄今為止與絲綢相關的各項重要考古發現。比如王樂主編的《漢唐卷》有長沙馬王堆、武威磨嘴子、扎滾魯克、樓蘭、尼雅、山普拉、營盤、都蘭、敦煌、吐魯番;徐錚主編的《遼宋卷》有南京長幹寺、福州黃昇墓、德安周氏墓、金壇周瑀墓、黃岩趙伯澐墓;茅惠偉主編的《金元卷》有集寧路古城遺址、蘇州張士誠母曹氏墓、達茂旗明水墓、阿城金代齊國王墓、無錫錢裕墓、隆化鴿子洞窖藏。明清時期的絲綢文物基本上屬於傳世品。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唐《女史箴圖》隔水 大英博物館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雲鳳鳥紋綾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清《清院本清明上河圖》隔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雲鶴紋綾

這十卷本里,有幾卷比較特殊,比如安薇竹主編的《少數民族卷》收錄的都是少數民族傳統的紋樣,有些材料不一定全是絲綢,像棉上用絲線刺繡也收。顧春華主編的《裝裱錦綾卷》收錄的都是裝裱書畫用到的錦綾,它所有的絲綢都跟書畫保存在一起。一般而言傳統書畫都會用綾來裱,外面會用一個包手,有的時候還會有一個囊匣,這些都是宋錦。裡面的綾一般都是雙面的綾絹。綾絹和宋錦都是非遺。還有一卷最特別的是袁宣萍主編的《圖像卷》,收錄的是古代書畫、壁畫、寺廟壁畫、水陸畫、唐卡等繪畫作品裡所表現的絲綢服裝的圖案,這些圖案也是很有特色,有的是反映當時的面貌,並不一定有在實物裡面保存下來,所以我們也單獨闢一卷做這個。比如《簪花仕女圖》、《搗練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古代名畫裡面都有關於人物服飾的圖案描繪。當時高檔的衣服都是絲綢材質的。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唐《搗練圖》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菱格瑞花紋

澎湃新聞:這個《圖像卷》很有意思,它的紋樣主要來自於繪畫中的絲綢,並非絲綢實物,你們在現實中發現的絲綢實物有沒有可與繪畫中相對應起來的?

趙豐:有的確實可以對起來。因為圖像它就是來自於實物的,但是有點繪畫中有的,實物不一定完全保存下來,因為可能圖像保存下來了,但是實物沒有保存下來。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明《王蜀宮妓圖》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流雲飛鶴紋

澎湃新聞:《圖像卷》中收錄的紋樣都涉及哪些古代繪畫和圖像?

趙豐:比如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帛畫,比如帛畫裡面的《伏羲女媧圖》,女媧身上穿的衣服是有圖案的,我們就把它採集進來了。年代比較早、比較重要的是唐代的一些著名繪畫,比如我剛才提到的《搗練圖》、《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但是我們這次沒有收錄敦煌壁畫,因為常沙娜老師對它做過非常完整的整理,也已經出版了著作,所以我們沒有多去做。我們花比較大的精力在繪畫這塊,比如宋元繪畫我們收錄了很多,很多宋元繪畫都收藏在日本,比如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還有元代,明代的寺觀壁畫,特別像山西的永樂宮壁畫等,我們都去考察,拍了照片回來。另外還有大量的水陸畫。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元永樂宮壁畫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團花

澎湃新聞:這個大系出來後,把中國古代的絲綢紋樣大部分都囊括了麼?

趙豐:應該說大部分都囊括了,當然要說全部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一些細小的紋樣還有很多很多,但是主要類別基本上都有。我相信是到目前為止對中國古代絲綢紋樣最全的一次整理。因為據我瞭解,將中國絲綢文物出到十卷本的基本上也沒有過,更別說我們還去考證、復原、整理,就更加難了。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絨毯卷 龍鳳花卉紋

澎湃新聞:通過這套書的整理和出版,你們相當於把中國古代絲綢的圖案和紋樣進行過一次“大摸底”,從紋樣上呈現哪些特點?能談一談中國絲綢圖案和紋樣的變遷史麼?

趙豐:圖案紋樣,一般來說它的構成有幾個要素,一個是題材,第二個是它的結構,第三個是它的色彩。題材總是跟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比如從絲綢本身來說,最早應該是用於宗教,天地溝通,天人合一,所以帶有比較多的神秘色彩。它上面出現的紋樣,一般來說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像龍、鳳,還有一些怪獸,駕著祥雲,諸如此類的東西。漢代以後又跟等級制度聯繫在一起,絲織品上的圖案也都反映這些方面。反覆出現的龍紋、鳳紋也是等級的象徵。特別到了後來還有補子、大褂等,這些都跟等級制度有關,絲綢的圖案特別有顯示性,穿上衣服未辨其人,遠遠的就可以通過顏色、圖案辨別一個人的身份和官階。到了唐代前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且唐代還很開放,它是一個非常時尚的時期,反映在圖案上可以看到很多和外來文化的融合。題材上像獅子、駱駝都是外來的,取材於西方的一些神話故事。圖案的結構,染色的色彩也都可以體現出來。再到後來隨著棉花的普及,絲綢慢慢用得少了,絲綢的使用範圍就侷限在江南一帶比較多。一個是供皇家,一個是供老百姓,我們這邊比較富裕的,它的吉祥題材就會比較多,圖案裡面都有寓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唐 立獅寶花紋錦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立獅寶花紋

總體來說,絲綢的圖案題材都是當時社會的一個截面,反映當時社會的流行風尚。其實絲綢上的圖案同樣的也會出現在瓷器、陶器上,反映一個時代的總體特徵,但是絲綢又比其它的載體都更加外顯,因為它色彩豐富,標識性強,也更有時代性。我們通過對中國古代絲綢圖案的梳理,對這一點也是瞭解得更加深入。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清 紅色緞地繡片 多子多福紋 小件繡品

澎湃新聞:這套書出版的意義是什麼?

趙豐: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對中國古代絲綢文物做了一次比較系統和全面的整理。絲綢是我們的國寶,特別是現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家當應該有一個整理。包括我們在做絲綢之路時也會思考,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絲綢,為什麼絲綢這麼受歡迎?作為做學術的大部分人來說,這個資料是非常重要的。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暗花捲 梅花紋

絲綢資料,作為考古出土的文物,基本都分散在各大考古所和博物館收藏。年代近一點的傳世品也多保存在禁宮比如故宮、孔府,寺廟這些平時不大看得到的地方。哪怕是在博物館展出,出於絲綢文物的保護需求,展出的時間也不會太多。還有很大一部分中國的絲綢文物已經流散在國外,比如我剛才提到的古代書畫名品很多也保存在海外。比如這次古代絲綢文物的收集過程中,有一批絲綢材質的軍旗,是康熙年間,彼得大帝當時買了很多中國絲綢去做軍旗,最後跟瑞典打仗,戰敗後,這些軍旗作為戰利品被瑞典繳獲去了,現在收藏在瑞典博物館裡。像這些我們也都收錄其中。

加之這次我們也收錄了很多繪畫、寺觀壁畫、水陸畫、唐卡中的絲綢圖案,以前做絲綢本身的研究比較多,圖像壁畫裡面的絲綢圖案關注得很少,所以這一次是比較全面、系統的把中國古代絲綢從設計和圖案角度進行整理,形成這樣一個數據庫,也是史無前例的。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錦繡卷 百花紋

第二,這樣一個系統的梳理和研究成果,對未來設計、傳承創新意義重大。現在中國的設計越來越講究對傳統的繼承和創新。不管是服裝設計師、面料設計師,包括博物館做文創的設計師,都會在設計過程中運用一些傳統的圖案、工藝和技法。我們的數據庫就是為他們提供服務的。所以從創新發展角度來說,以前我們做過去的研究,基本上是講過去為主,但是這個課題是面向未來和創新的。

赵丰谈“中国古代丝绸图系”丛书:摸清中国丝绸文物的家底

少數民族卷 動物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