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短經典”叢書,卻匯聚了中國作家的頂級陣容

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獎“茅盾文學獎”自1981年設立迄今已近40年,獲獎作家近50位。這些作家大多在文壇耕耘多年,除了長篇小說之外,在中短篇小說和散文等“短”體裁領域的創作,也是成績斐然。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李洱說,他本人更喜歡閱讀中短篇作品,“因為中短篇作品更容易暴露作家的性情,更純粹,有助於更好地瞭解一位作者。”

在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成為重磅叢書之一。

这部“短经典”丛书,却汇聚了中国作家的顶级阵容

對作家而言,長篇小說的體量一方面考驗作家的寫作耐力,對結構佈局、矛盾衝突和人物塑造的要求更全面,對認識生活的寬度和深度的綜合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它巨大的包容度也給作家留下了輾轉騰挪的空間,它甚至允許旁逸斜出,允許枝蔓橫生。

短篇小說則不同,在有限的空間內,它需要靈光閃現,需要出奇制勝,需要一擊即中。介於中間的中篇小說,是中國獨有的體裁,五到十三萬字的特殊形制,讓它更有包容度、更有吸引力。

而散文,作為中國文學中傳統最為深厚的文體之一,一直吸引著當代作家的注意。

这部“短经典”丛书,却汇聚了中国作家的顶级阵容

據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介紹,從長篇小說到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散文,從作品到人,呈現作家創作的綜合實力,全面展現作家的創作實績、藝術品位和思想內涵,是這套叢書的編輯思路。

而兼顧藝術的和文學史的標準,則是遴選“短經典”堅持的原則。每一本書,都以作家的一篇散文標題作為書名,同時,都收錄了作家的獲獎答謝詞。

著名評論家賀紹俊直言“這套書相當於給茅盾文學獎頒發的質量鑑定書”。他認為,相對於長篇小說更追求故事性的特點,中短篇作品更能判斷一個作家在文學藝術性上的成就。

“短篇小說講一個片斷、一種情緒、一種生活的局部的體驗,要把它組織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文本去感染讀者,這需要很深的藝術功力。”

入選作家李洱也說到,對於一個作家的創作而言,一定要經歷從短篇到中篇再到長篇的過程,這是作家生活世界不斷打開的過程,這之後才能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

附全套書書目:

1.《靈魂之舞》阿來

2.《我那風姿綽約的夜晚》張潔

3.《大樹還小》劉醒龍

4.《寒夜生花》遲子建

5.《唐朝的天空》李國文

6.《品咂時光的聲音》張煒

7.《釋疑者》陳忠實

8.《向右看齊》徐貴祥

9.《麥田物語》王安憶

10.《地上有草》周大新

11.《醉裡挑燈看劍》熊召政

12.《螢火》宗璞

13.《青春和病》畢飛宇

14.《紅狐》賈平凹

15.《離我們很近》李佩甫

16.《忘卻的魅力》王蒙

17.《蒼老的愛情》蘇童

18.《在西去的列車上》梁曉聲

19.《你或許看到過日出》徐懷中

20.《在水陸之間,在現代邊緣》徐則臣

21.《它來到我們中間尋找騎手》李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