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個super star,有冒泡的美顏和閃爍的智慧,但是,

天才第一步,必須落實到吃——吃好第一口母乳,吃好第一口輔食。

“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可是,對於給寶寶添加輔食這件事,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Ms.懂之前寫過很多怎麼添加輔食的文章,包括一些大的原則,實戰的技巧,常見誤區等。跟媽媽們交流的時候,發現大家還有一個特別共性的問題,“我知道應該×××,老人不同意啊,婆婆/我媽堅持認為×××”……

“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這些和老人做鬥爭的事兒,懂姐我也是經歷過噠。

一到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奶奶們一(hei)展(an)廚(liao)藝((li)的機會終於來了,恨不得立刻把自己喜歡吃的,有營養的東西全都塞到娃嘴裡,一場場戰爭又拉開了序幕。

今天Ms.懂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寶寶“吃”這件事上,我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油鹽醬醋VS原汁原味

“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婆婆: “不吃鹽哪有力氣”、“沒有味道我孫子怎麼會愛吃”、“你老公就是這樣帶大的”。

Ms.懂:自然原味是輔食基本原則。不加調味料,既是對孩子腎臟功能的保護,也是對天然味覺的呵護。寶寶獲取鈉的食物很多,並不需要單獨添加鹽。

PS:除了調味料,寶寶一歲之前,蜂蜜、鮮奶和鮮奶製品、大豆、豆製品、豆芽乾果、花生,果凍等都不需要額外添加哈。

雞蛋vs米粉

“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婆婆:寶寶第一口輔食應該是雞蛋,雞蛋最有營養了,做成滿漢全席也不為過。早上西紅柿雞蛋麵,中午雞蛋羹,晚上再來個雞蛋餅!

Ms.懂:過多雞蛋攝入會增加寶寶的代謝負擔,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雖然蛋黃含鐵量高,但吸收效果不好。蛋黃可以從六個月開始添加,但不應該成為“輔食中的主食”,如果添加蛋黃後發現寶寶有過敏反應(嘔吐、腹瀉、溼疹等),更應該立刻迴避。

推薦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為含鐵的米粉,它是根據寶寶需要的營養元素搭配好的,裡面含有多種寶寶發育需要的營養,尤其是強化鐵。

湯水之戰

婆婆:“米湯最適合寶寶吃了,容易消化”、 “骨頭湯、魚湯最有營養,又補鈣,孩子喝了長得高”!

Ms.懂:你燉與不燉,營養就在乾貨裡,不離不棄。

燉了肉湯,還是要吃肉;燉了菜湯,還是要吃菜。至於米湯,米的營養已經很有限了,難道米湯還能多燉出點營養?其實,米湯基本都是水,寶寶根本吃不飽,另外米湯含砷量高,不適合給小朋友吃,直接吃帶米粒的白粥就可以了。

事實上,骨頭湯裡鈣含量非常少,而且也不容易被身體吸收。同時,它一般含有較多的脂肪,寶寶喝多了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而且攝取那麼多脂肪,寶寶也非常容易長胖!

奶瓶vs勺子

“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婆婆:寶寶已經習慣奶瓶了,用輔食勺不適應他就不會吃了。

Ms.懂:奶瓶是為了滿足寶寶的吮吸需求,但長期使用,會影響寶寶上下頜骨以及乳牙的發育,導致上下牙齒咬合不正,影響顏值呀!

寶寶第一頓輔食就應該用輔食勺,用勺子可以讓寶寶學會捲舌、咀嚼和吞嚥等動作,讓寶寶逐漸適應成人的飲食。

“孩子還小” vs自主進食

婆婆:“自己吃又髒又亂,還吃不到啥”,“孩子這麼小,都是喂的”,“小區裡誰誰家3歲還在喂呢!”

Ms.懂:學會自己吃飯,是寶寶添加固體食物中的重要一環,有利於鍛鍊手指的精細動作。

讓寶寶自己抓東西吃,也是學習用勺、叉的前奏曲。1歲以上再出現厭食期,嘗試自主進食也是一個好辦法。

多喂一點是一點

VS寶寶隨意吃、規範飲食

“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婆婆:添加輔食就是要定量吃,這樣才能吃的多!同時要想辦法讓寶寶多吃一點是一點~“小區寶寶都是追著喂的”!

Ms.懂:才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寶寶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每天喂1—2次輔食就可以了。強行餵食容易讓寶寶對食物產生厭惡心理,會更不愛吃飯。寶寶餓了,自己會吃!

相反,吃撐了也是絕對不行的,過度進食會對寶寶稚嫩的腸胃造成傷害,嚴重的積食還會影響接下來幾天的正常飲食。

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對寶寶來說很重要,吃正餐吃酸奶吃水果都必須坐在餐椅裡,絕不追喂!同時要養成飯前要洗手,飯後要漱口,睡前要刷牙的良好習慣

給孩子舔大人的筷子沒什麼大礙

VS危害巨大

“針尖對麥芒”,看我在輔食路上是如何戰勝婆婆的!

婆婆:用筷子給寶寶沾點菜湯、辣椒、檸檬、甚至白酒,看寶寶誇張的表情,真的特別可愛!

Ms.懂:首先,如果孩子認為你給他的食物的味道好,他以後就會只認這些他覺得“良好”的味道,從而會對“無鹽”的輔食喪失興趣。

其次,酒等刺激物更是不能讓寶寶碰的, 酒中不僅沒有營養成分,反而,酒精會使寶寶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思維速度變得遲緩,嚴重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不要認為稍微沾一點酒沒什麼關係,無論給孩子喝多少酒、喝什麼酒(包括酒精飲料),都是不安全的。

最後,大人口腔中的這些細菌、病毒會通過被咀嚼過的飯菜或者筷子傳染給寶寶,寶寶的抵抗力是比較弱的,對不致引起成人疾病的細菌、病毒卻可能使寶寶患病,如嘔吐、肝炎和結核病等,給小兒造成嚴重危害。

Ms.懂:

經過這些鬥爭,Ms.懂簡直覺得育兒科普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咱只能上下而求索。

其實,雖然我和婆婆在寶寶輔食上觀點不一致,但我承認,老一輩的餵養經驗並非全部都是偽科學,用科學方法將經驗中有用的選取出來,餵養寶寶才會事半功倍

希望各位寶媽們都能有一雙火眼金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