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評論贈書|美國科學在衰退嗎?

最佳评论赠书|美国科学在衰退吗?

這是“最佳評論計劃”的第7次評選

本期支持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供書:《美國科學在衰退嗎?》

往期入選留言中的5名獲選者及評論

最佳評論

姓名:Carrie我覺得,真正的道理恰恰掌握在草根手中。我們作為知識分子,多的不是談資,而是面對生活中的事物變化提出疑問並反思的能力。怕就怕知識分子奇怪的優越感,現在象牙塔裡的學生這樣的不少,他們將是體制化最大的擁護者。要是這樣,對於所謂的“人才”,真是感到心寒。要體會人生艱苦,才能有所感悟並總結出好的東西。兩手背在那,看著別人為生計奔波,心裡還在慶幸自己不用做,能行麼。——《項飈:中國社會科學“知青時代”的終結》

姓名:Mr.Black

雖然這樣說網絡文學,但是我們所謂的“正統”的文學,有幾個走向了國外?反而是這種網絡文學,在國外掀起了一股潮流,直到現在還很火爆,幾乎成了一張名片了,更何況,何來正統不正統之說,文章只要有人看,有人喜歡看,就說明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只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需求不同,比如網絡小說就適合現在快餐式閱讀,相反,那些所謂“正統”作品,沒人去讀,也不知道與時俱進採用新的形式、方式,你能說這真的是人民大眾所需要的文化,而不是精英知識分子的文化嗎?從古至今,人民大眾就喜歡這樣的文化,傳奇、小說不都說明了麼,不都是當時社會看不好的“下里巴人”嗎?存在即合理,不應太過有偏見。——《自主精神的衰退:中國網絡文學異化了嗎》

姓名:不過四級不改名( ॑꒳ ॑ )鄉城兩棲人,其實是一直都存在的現象,但在這裡才有了名詞進行定義與解釋。以往城鄉二元論看來,農民入城後成了中國新工人或其它職業後便與農村決裂,農村趨於空心化,與城市的繁盛相對應的,村鎮的衰弱的成了必然。但,在這裡,中國的鄉城關係通過筆者的觀察得到了新的解釋,在中國鄉村傳統上的"熟人社會"並沒有隨著城市的發展而必然壯大的"生人社會"所完全擊倒,而是在社會的發展中改變了形態,那些農村入城的人仍然保持著原初的形態,"家庭"仍戰勝個人。但我抱有疑慮的是,這種趨勢還能保持多久會成為日後鄉城發展的常態嗎,鄉鎮出身的第一代人將第二代人送入城市讀書做工,但在城市出生成長工作的第三代第四代對村鎮,對家族,對家庭還會像父輩一般有這麼深的牽絆嗎,這種城鄉兩棲人的現象能持續多久?——《“鄉城兩棲人”:中國二元社會劇變的新動向》

姓名:solo君我從不懷疑新中國的巨大潛力和生產能力,只是中國這隻龐大機器更應該關注一下自己零件的屈服極限和工作環境。——《一箇中產階級的憂患自白:我對國家有哪些不滿意》

姓名:楊鵬國外的悠閒中產生活,是不同國情下,以至於不想通過奮鬥而實現人生理想乃至財富,就想政府的大筆一揮,政策傾斜,向著“中產階層”,那麼“貧下階層”如何,又要低房價,又要有學區優勢,又要生活愜意,還要工作競爭弱,也是“既要,又要”,五六十年代回國的,按今天的話是頂尖國際人才,如鄧稼先,錢三強那一批。在美也是悠哉生活,然而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過得與美也是雲泥之別。我們抱怨太多了,每個階層的人都要承擔每個階層的社會責任,國家理念是社會資源的合理再分配,資本要在各個階層轉移,不然底層會更苦。自我奮鬥才是正題。——《一箇中產階級的憂患自白:我對國家有哪些不滿意》

美國科學在衰退嗎?

最佳评论赠书|美国科学在衰退吗?

內容簡介

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0世紀末,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眾多領域領先於其他各國。美國的經濟繁榮和世界強國地位主要源於其領先的科學與技術。美國對全球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領導持續了幾乎整個20世紀。但近些年來,一部分學者、政客和公眾對美國科學未來發展的前景感到悲觀。有人認為,美國需要培養更多優秀的科學家來應對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競爭;還有人認為,美國已經培養了大批年輕科學家,但他們的職業前景卻不容樂觀。持這兩種觀點者所發佈的報告均預測美國科學即將衰退。本書作者(謝宇和齊沃德)基於大量的數據分析,批駁了上述論斷,並指出美國科學仍然有良好的發展勢頭。

本書探討了美國科學界關注的一些問題,如科學家的低收入、面臨來自亞洲競爭對手的挑戰以及博士生尋找教職的困難。但作者認為美國文化中的固有價值體系能夠使美國科學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蓬勃發展。全球化促進了知識的傳播、提高了效率,不但不會威脅美國的科學,反而將為美國科學的發展帶來潛在的機遇。作者同時指出,面對其他國家在科學方面的迅速趕超,即使美國的科學相對於過去並未衰退,也不可能再一枝獨秀。由於科學技術依然是美國經濟的驅力,未來美國將需要更多受過良好教育、掌握眾多技能的勞動力。因此,作者認為,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說,科學教育不應脫離通識教育。

[美]謝宇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兩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美]亞麗珊德拉·A.齊沃德(Alexandra A. Killewald)

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部門的John L. Loeb副教授,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成員。2011年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了公共政策與社會學的博士學位。

媒體評論

“關於美國科學界的現狀大家眾說紛紜,既有人擔憂美國科學即將衰退,也有人觀察到不少受過良好訓練的美國科學家卻沒有好的學術職業前景。謝宇和齊沃德就這一話題給出了眾多的實證證據,他們清晰而又準確的分析——有時,還有出人意料的發現——有力地揭示了美國科學事業的長處和短板。值得慶幸的是,在他們的分析中,美國科學的發展前景雖然複雜,但本質上還是好的。”

—— Robert M. Hauser,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

“這是一本有說服力的書,它嚴謹地探討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的各個方面。”

—— Michael Hout,紐約大學

“令我十分欣慰的是,我的直覺與謝宇的論證不謀而合。閱讀本書的章節,看到大量的科學採集的數據佐證其觀點,常常感到既充分翔實又淋漓痛快。”

—— 施一公,清華大學

“中外科學的比較,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很多人只有感性的認識,謝宇教授的新書是對此有數據、有研究、有思想的專家之論。”

—— 饒毅,北京大學

文化縱橫

最佳评论赠书|美国科学在衰退吗?

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

最佳评论赠书|美国科学在衰退吗?

(長按識別二維碼打賞)

進入微店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