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副对联直接让皇帝钦点他为状元,后来担任了北大校长

自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取士制度以来,科举制度便日益完善,并成为此后整个封建时代国家的抡才大典。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类别,并逐级而上,只有通过前一级考试,考生才能进行后一次考试,所以每一位能够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考教的人都是人才,对于这些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人才,皇帝是非常重视的,所以要亲自考察。由于时间的限制,殿试很多时候是采用简单明快的对联形式,尤其是大清王朝,自乾隆开始更是开创了殿试对联的传统,也留下了不少明联佳话。

相传乾隆年间的一次殿试中,探花刘凤浩是个独眼人。乾隆皇帝钦点他时有些犹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实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

于是乾隆就出了个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浩应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对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许,又念出一联再试他道: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刘凤浩机敏应答,乾隆帝龙颜大悦,当即钦点刘凤浩为这次殿试的探花郎。刘凤浩跟皇帝的答对也成了一段文坛佳话。

此人一副对联直接让皇帝钦点他为状元,后来担任了北大校长

半月依旧照乾坤

嘉庆二十五年,出了一位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举子陈继昌。他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据说陈继昌是抱病参加的殿试,因此更是名声大震。据说陈继昌殿试时,嘉庆皇帝出的是四十五字上联:

独步占鳌头快使乘风破浪得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连中三元入翰林压十八学士为国为民为天下功高万世。

陈继昌思虑良久,方才应对道:

半天骑鹤背捷登丹桂青云能游东以广西以广湖以广遍游诸广登罗浮览数百名峰观水观山观日出宇清一方。

嘉庆帝听后龙颜大悦,毫不犹豫拿起朱笔御批陈继昌为状元。

咸丰九年己未科状元孙家鼐更是大名鼎鼎。孙家鼐,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字燮臣,号蛰生。晚号澹静老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就饱读诗书。他的传世名联有:

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

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王致和南酱园)

碧海清都,上界之府;名山大岳,群真所居。

此人一副对联直接让皇帝钦点他为状元,后来担任了北大校长

状元

除了这些,他的殿试对联更显文采。咸丰九年,殿试在保和殿举行。十位举子在大殿同台竞技。咸丰帝命他们以大清王朝立朝以来的兴盛为题,当场撰写一副对联。其他举子一时毫无头绪,都在那儿挖空心思地琢磨。只有博学多才的孙家鼐胸有成竹,当即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舜尧;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这副对联不但扣题,写出了大清王朝的兴盛,歌颂了清朝的丰功伟绩,更巧妙的是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位皇帝的年号有序的嵌入其中。对仗严密贴切,比喻有夸张却不显浮华,颂扬又不显谄媚。咸丰皇帝看到这幅夸奖了自己六辈祖宗的对联后,都惊呼“绝妙”,对他称赞不绝,提笔就将他钦点为状元。

此人一副对联直接让皇帝钦点他为状元,后来担任了北大校长

殿试

孙家鼐并不是溜须拍马之人,而的确有大才。入仕之后,他努力的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先后担任过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吏部侍郎等职务,还与尚书翁同龢一起被钦定为光绪皇帝的老师。他虽忠于皇上,但思想并不保守,他支持向欧美学习先进技术,注重科学,兴办实业。同时他还受命开办了中国著名学府——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并担任官学大臣,也就相当于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