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個材料金句,值得品味收藏!

小編收集了4萬多字的提綱大全供大家參考學習,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

筆桿子之家,私信發送“提綱”,自動獲取!

38個材料金句,值得品味收藏!

1、正如很多網友所說:“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候卻不是人。”

——摘自《中國青年報》6月7日文章《用活驢喂老虎對人類的傷害不亞於動物本身》,宋瀟

2、白居易說:“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慾無極”。天地孕育萬物有一定的時空限制,土地的生產力不可能無窮無盡。與之相對,人的慾望有可能沒有止境。地球可以滿足人的所有需要,但無法滿足人的全部慾望。

——摘自《光明日報》6月7日文章《惜物是一種美德》,樊良樹

3、揮別昨日,決不像揮揮衣袖那麼瀟灑;超越自我,有時比超越對手更加困難。

——摘自《解放軍報》6月7日文章《為強軍而轉型,什麼時候都不晚》,張連國

4、“家中有無寶,但看門前草。”作為鄉村人家,莊稼的長勢好壞,基本代表這家人的家風。如果莊稼地田畦整潔、禾苗旺盛、少有雜草,就可以看出這家人勤儉持家、做人本分,親事也就有了眉目。否則,這門親事就值得思量。

——摘自《解放軍報》6月7日文章《識人用人不妨看看“莊稼”》,董書豪孫振飛

5、幾乎所有人都希望領導幹部講黨性、有原則、遵法紀,處理問題公平公正,不搞親親疏疏、內外有別那一套。然而,現實生活中,又常常會出現一種與之相矛盾的情況,即有的人有某種需求時,希望領導幹部辦事能念及情面、照顧關係,甚至不惜觸犯法規制度。如果達不到目的,就心生怨氣,抱怨他們不近人情。

——摘自《解放軍報》6月7日文章《公平正義要靠眾人維護》,文章

6、古人云:“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西哲也有語云:“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一個普通人的不良行為看似微不足道,但很多人的不良行為聚合到一起,就是一種歪風和禍患。

——摘自《解放軍報》6月7日文章《公平正義要靠眾人維護》,文章

7、仔細看,“幹”字的“兩橫一豎”,多麼像“一根扁擔”“一根秤桿”,再加上“一根標杆”。“扁擔”,意味著擔當;“秤桿”,意味著公正;“標杆”,意味著示範。

——摘自《解放軍報》6月6日文章《用心寫好“兩橫一豎”》,凌煥新

8、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腦不是電腦,插上U盤就管用。

——摘自《解放軍報》6月6日文章《解剖一堂“有溫差”的基層教育課》,李天文

38個材料金句,值得品味收藏!

9、說書是藥也好、糧也罷,“吃”進自己的身子,是益智還是中毒,真得好好掂量一番。說來說去,培養鑑別良莠的能力,練就沙裡淘金的功夫,才能選準“所吃的東西”——真正的好書。

——摘自《解放軍報》6月6日文章《選準“所吃的東西”》,馬學軍程磊

10、“95後”這代人,是天然的“手機一代”,機不離手,時時刻刻掛在網上,在線生存、數字化生存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甚至是潮流和趨勢。存在就有其合理性,趨勢就應順勢而為。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尊重規律。

——摘自《中國青年報》6月5日文章《媒體融合:三橫一豎方為王》

11、實際上,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偉大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就睿智地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未來社會的終極目標和最高價值追求。

——摘自《中國青年報》6月5日文章《媒體融合:三橫一豎方為王》

12、翻閱眾多貪腐官員的懺悔錄,發現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他們貪腐的缺口往往是從第一次未能拒絕發端的。對領導幹部來說,深諳“拒絕”的辯證法,並將之運用於日常工作生活中,就很難被“圍獵”,也不會走上貪腐之路。

——摘自《光明日報》6月7日文章《掌握“拒絕”的辯證法》,桑林峰

13、眼睛盯著位子,整日東張西望、患得患失,結果只會走進死衚衕、鑽進牛角尖;一心算計升遷,琢磨人多、琢磨事少,勢必變得鑽營投巧,最終主業荒廢。

——摘自《解放軍報》6月2日文章《盯著位子不如找準位置》,張鵬

14、把“唯有讀書高”掛在嘴上,卻以“偏無閒暇時”作為託詞,實在是極大的悖論。讀書不需要理由,不讀書才需要藉口,此言在理。

——摘自《解放軍報》6月2日文章《說讀書》,鐵坑

15、競技場上的好成績源於平日裡千錘百煉的苦練,這是個不斷挑戰自己“舒適區”的過程。一名運動員,如果總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是上不得競技場、拿不到好成績的。

——摘自《解放軍報》6月2日文章《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陳慧峰高娟

16、面對正風反腐的高壓態勢,有人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所謂“安全著陸”上:把正常的戰備建設喊停了、把規定的合法福利取消了、把該拍板的事情上交了,成了不想出事也不求上進的“孫連城”;面對戰備訓練的更高要求,有人把更多心思花在了修身養性上:辦公室裡臨摹書法、回到家裡伺候花草、節假日裡品茗打牌,成了看上去很忙其實很閒的“老幹部”;面對編制體制改革後的新情況,有人把更多時間花在了“平穩起步”上:險難課目壓縮了,夜間訓練取消了,實戰化指數降低了,成了指揮所裡不聞硝煙味的“太平官”。

——摘自《解放軍報》5月31日文章《你把主要精力用在準備打仗上了嗎》,季志宏

17、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綽號是民聲民意的反映,善惡忠奸都顯現其中。

——摘自《解放軍報》5月31日文章《綽號之中見端倪》,崔登峰

18、身處信息時代,為何常有人感嘆“數據已經爆炸了,信息卻仍稀缺”?原因在於,未經挑選、分析、整合的數據,只是一堆無用的數字而已。只有對數據進行加工、從數據中發現意義,才能把數據變成信息,才能實現從“鋼鐵文明”向“比特文明”的跨越。

——摘自《解放軍報》5月28日文章《信息化不只是“數據化”》,侯強

38個材料金句,值得品味收藏!

19、一專多能,前提是首先練就一專,然後再強調多能。

——《解放軍報》5月24日《成功,也許屬於那扇窄門》,楊富鵬

20、有人說微信拉低了中國人的智商,這個論點確實太泛泛了,就如同說金錢是萬惡之源一樣。可怕的不是金錢,可怕的是為了錢就可以不顧一切倫理而為所欲為。

——摘自《工業4.0大革命》,水木然

21、是駿馬,就不要侷限在磨盤旁轉圈,而要到遼闊草原上馳騁;是雄鷹,就不要習慣在屋簷下徘徊。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成功也取決於選擇》,韓玄

22、當前不但要警惕虛幹假幹蠻幹現象,而且要特別警惕那些表演式幹部。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實幹才能繪就藍圖》,廖毅文

23、不變,是一種堅守;變,是一種新生。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新的歷史,需要我們用新的勝利書寫》,錢宗陽

24、不去付諸行動,再好的想法也會化為泡影,再美的藍圖也只是一張廢紙。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亢金利

25、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討得上級的好感、謀求所謂的進步,別人即使不當面譏笑,背地裡也會鄙夷嘲諷。

——《解放軍報》文章《獻媚者現醜》,王矗

26、“出身”決定不了一生,要想有發展後勁,必須靠學習改變命運。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兵的初心,伴他們一路前行》,劉建偉姜嘉霖

27、素質過硬、踏實能幹,哪個單位都需要;不學無術還想濫竽充數,到哪兒都難。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患得患失不如靜心蓄能》,趙世鵬

28、共產黨人接受批評和監督天經地義,領導幹部尤其如此,千萬“不能職務高了就說不得、碰不得”。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不能職務高了就說不得》,楊靖媛

29、“現場”與“會場”雖然只有一字之差,態度、方法和效果卻大不相同。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能到現場就別在會場》,張傑勝嶽倫

30、接任新職,不能只想著接“甘甜鮮果”,也要能接“燙手山芋”。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勠力接“新棒”,也要理“舊賬”》,郭相傑

31、“老虎屁股摸不得”,群眾常用這句話來形容那些“說不得、碰不得”的領導幹部。這些領導幹部有一個相似的變化過程,剛當領導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當久了就自滿自負、脾氣變大;當小領導時不端架子、不怕挨批,當大了就唯我獨尊、恣意妄為。只愛聽恭維話,不愛聽批評話;別人提不得不同意見,提了就不自在、不高興,甚至給人穿小鞋、記小賬。

——摘自《解放軍報》文章《不能職務高了就說不得》,楊靖媛

32、黨員領導幹部應當多一些排憂解難的問題意識,少一些追名逐利的政績衝動。只要工作業績經得起風雨的洗禮、歷史的檢驗、官兵的評判,不愁任後無所留,不患強軍業不興。

——《解放軍報》文章《別幹那些讓人戳脊梁骨的事》,黃斌

33、機關忙亂,很大程度是多管閒事造成的。一般來說,機關的工作是有規律的,機關職責帶來的工作量也是適中的,多數超負荷運轉大都是職責範圍以外自己找的。

——摘自張傳祿著作《機關的機關》

34、什麼是機會?機會一種是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好的機會,第二種是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災難,並且你把災難消滅掉,機會就來了,機會一定是在別人抱怨之中,一定是在別人恐慌中。

——摘自2017年5月26日貴陽數博會演講《數據創造價值創新驅動未來》,馬雲

38個材料金句,值得品味收藏!

35、聰明人都在默默下笨功夫,愚蠢的人卻都在偷偷找捷徑!

——摘自水木然文章《聰明人都在默默下笨功夫,愚蠢的人卻都在偷偷找捷徑》

36、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

——伊凡·安德烈維奇·克雷洛夫

37、我們人類在進入重新定義很多事情的世界。絕大部分的人是生活在昨天,以昨天的思考來判斷明天或者至少在解決今天的問題,重新定義是很少一部分人生活在明天或者後天。如何能夠把生活在昨天和後天的人結合在一起,我們對很多問題將會重新定義。

——摘自2017年5月26日貴陽數博會演講《數據創造價值創新驅動未來》,馬雲

38、幹部不是演員,檢查現場也不是演戲的劇場。

——摘自2017年05月23日《新華日報》文章《如此“裝兒子”應嚴肅問責》,劉慶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