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說到北京“美食”或小吃你首先會想起什麼?除了自幼吃慣本地食物的北京原住民,大部分人對它的體驗都算不上美好,網上隨便就能搜到大量關於“難吃”的吐槽。下面看看你都被哪些坑過?

一、全聚德——又貴又油膩

全聚德作為經典老字號,價格一直不菲,最便宜的烤鴨是168一隻,在店內吃的話,需要加收百分之十的服務費。如果五六個人一起的話,輕輕鬆鬆就上千了,這個價格真讓人承受不來……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就跳跳妞的個人經驗來看,剛開始吃一兩片還好,吃多了很容易油膩。而且所謂的椒鹽味對於我來說,太淡了,幾乎沒有味道,真的是很失望了。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二、豆汁兒——酸香的綠豆殘渣發酵物

提到北京小吃,很多人腦海裡都會首先浮現豆汁兒。那麼豆汁兒究竟是什麼呢?“是製造綠豆粉絲的下腳料,將過濾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而成”——百度如是說。這種簡單的描述又豈能描述出豆汁兒的精髓呢?!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當年的跳跳妞還是非常勇敢的,面對這帶有酸香味的神物,毫不畏懼,捏著鼻子就嚐了一口,可惜沒抗住……但是看著旁邊吃得津津有味的北京人,明白了一句話——“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三、炒肝——混著蒜味的羹水

作為北京地區傳統名吃的炒肝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是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通常吃炒肝時會搭配小包子一起食用。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對於北京本地人來說,炒肝是“芡汁洪亮,肥腸不膩, 滿口生香”,對於外地的跳跳妞我來說,炒肝是“混著蒜味的羹水”,大致形容是,在喝肥肉……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四、滷煮——重口味豬下水

北京著名的一道傳統小吃——滷煮,是將火燒、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買一碗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帶著對美食的嚮往,跳跳妞也照例去品嚐了一下這道著名美食。當碗端上來時,我開始意識到事情不簡單。黑黑的一大碗裡浮現著肥腸、肺片,看上去就十分重口。顫抖的端起來喝了兩口,還能感受到一股下腳料的味道,也真是陰影之一了。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五、北京小吃為什麼難吃?

大概只有北京小吃被搜索時第一個詞條時為什麼這麼難吃了……如果在網上搜索吐槽北京小吃的評論,大概可以繞地球幾圈吧。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北京菜難吃,與地理位置和氣候有很大關係。不同於南方的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種類豐富,北方的氣候冷,本地食材種類較少,外地的食材又難以長久保存,因此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比較粗獷,喜歡用鹽和醬來掩蓋食物本身的異味,口味比較重。同時勾芡除了口味重外,還可以讓食材更好的鎖水,肉質更鮮美。

那些難吃到死的北京“美食”,你都被哪些坑過?

其實北京也有好吃的小吃和美食,像羊蠍子、爆肚、驢肉火燒都是跳跳妞很喜歡吃的,但總體而言我還是不太習慣老北京口味。你們呢?有沒有吃過什麼難吃的北京菜,在評論分享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