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做有时间观念的人

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中,碰到了许久未见的某位钟表大藏家。职业习惯使然,瞄了眼他的手腕,忍不住惊呼出口“Vianney Halter的Deep Space”!他用一种低调中透露着些许骄傲的语气回答,“是啊,三年前全额付的定金,如今终于拿到货了。”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Vianney Halter Deep Space

大家或许和我一样会问,“为什么会有表全额付款后还要等这么久?新表的定金一般性不都是30%就够了吗?”但凡这么问的,一定是对如今独立制表师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火热程度认知没有更新进度。等个两三年算什么!看看那些已经定了Philippe Dufour的藏家们,哪一个不是求爷爷告奶奶地祈祷这位老人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最好少喝酒多做表……“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在当下的独立制表师圈中,几乎应该要反过来说了——“独立制表师才是藏家的上帝”。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Christophe Claret的X-TREM-1,在2013年香港“精致名表”拍卖上斩获 1,240,000港币

除去Philippe Dufour这位大神级别的人物,其他独立制表师当下的热门程度,也是当初根本无法想象到的。François-Paul Journe,其创立的F.P.Journe如今已是许多钟表藏家心中的必收款,在2017Only Watch上,F.P.Journe的一款追针计时,斩获了全场第二高的七百余万人民币,但François-Paul Journe还在私下嘀咕这个价格拍低了;Christophe Claret,现在被人捧为机械腕表复杂功能的教父级人物,他的一款X-TREM-1在2013年的佳士得拍卖上,斩获了 1,240,000港币;还有Robert Greubel和Stephen Forsey创立的Greubel Forsey,旗下腕表基本都是百万人民币起步……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Andreas Strehler的跳秒陀飞轮

如果说,这些独立制表师的作品还是肯花大把钱就能立刻入手的;而有些,真的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了,例如Andreas Strehler。我在巴塞尔表展现场亲眼看见有人问那款跳秒陀飞轮的交货时间,老头很耿直,就是答案有点伤人:“可能要等个几年吧”。此外,还有许多独立制表师,虽未成立自己的品牌,却成立了工作室,为许多顶级品牌服务。Jean-Marc Wiederrecht正是其中之一,他可以说是如今最炙手可热的钟表构造师,梵克雅宝的情人桥、Lady Arpels仙子、巴黎的一天,爱马仕的时间暂停等许多爱表人士心中的Dream Watch都出自他的手笔。

小编我有个不是太好的习惯,就是但凡对某些人或某件事感兴趣了,就会去究根问底。所以,我做了件“功课”,逐一翻阅这些如今大红大紫的独立制表师的履历,试图探寻是什么让这些昔日处在行业边缘、今天不知明天事的独立制表师变得如此炙手可热?许多独立制表师的很多创意过于天马行空,没有所谓的实用价值。但一个行业中,所有人只懂得因循守旧,无人拥有发散性思维。那么,这个行业最终的命运一定是走向落寞。因此在我看来,帮助这些独立制表师解决生存问题以使他们有更多精力用于创新,这绝对是件值得击掌叫好的事情。

这或许也是为何在美国,能见到许多已屹立于行业顶端的企业时不时地会赞助些短期内基本上不可能见到回报的科研项目。因为,这些企业清楚,只有这些科研项目坚持下去,这个行业才能在未来有着更广大的发展。十余年后的事实,也无一不证明了这些企业的前瞻性以及它们对于整个行业的引领性。

在小编做功课的时候发现,钟表领域居然也存在这样的企业。当下大红大紫的独立制表师的履历中,有着非常有趣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曾参与过海瑞温斯顿的Opus计划。这个诞生于2000年的项目,在做法上,与上述的美国企业如出一辙。扶持彼时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制表师,不仅在资金上为其灵感埋单,更是以品牌信誉作为背书,让市场能以一个平等的目光去看待这些独立制表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让普罗大众所认可的机会。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如果去回溯Opus的具体产品信息即可发现,整个项目从商业角度来说对于海瑞温斯顿的帮助是有限的。盈利方面,每一代Opus的稀少产量,加上相较表款复杂性,或者说得更直接点——成本方面,品牌的克己定价,其所能带来的利润是非常有限的;声望方面,不可否认Opus如今确实成为了海瑞温斯顿在钟表领域的技术标杆。但,这是结果,并不是初衷。因为若是初衷的话,在史诗陀飞轮系列已可成就品牌机械复杂能力的状况下,为何还需要再创造一个新的Opus系列?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事实上,整个Opus项目中真正获益的,是那些参与了的独立制表师们。François-Paul Journe以Opus 1让世人认识到了机械中共振的魅力,从而开始关注F.P.Journe;Vianney Halter以Opus 3的数字显示让世人开始知道这位独立制表师的与众不同;Félix Baumgartner以Opus 5让世人了解了卫星小时显示系统从而知道了Urwerk这个品牌;Jean-Marc Wiederrecht在Opus9之后让行业了解到了他的才华并相继收到了来自爱马仕、梵克雅宝等品牌的邀请……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其中,Opus项目最初的负责人Maximilian Büsser,也正是经历了Opus的洗礼,才在2005年创立了MB&F。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海瑞温斯顿Opus项目对于独立制表师而言,绝对是孕育者,而海瑞温斯顿也当之无愧能称为“黄埔军校”。一代又一代的独立制表师从此处“毕业”,开始创业乃至于以自己的力量去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而现在,我更好奇的一点是,Opus的第15位毕业生将是谁?

原来独立制表师是这样发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