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百年|關於魯迅的不完全書單

認識魯迅先生,閱讀是最可靠的途徑。卷帙浩繁的《魯迅全集》或許讓人望而卻步,好在解讀魯迅的著作可以引我們入門。這裡推介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圖書,可以說是理解魯迅的必讀書目。

《一個人的吶喊 魯迅1881-1936》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7年11月

這本《魯迅傳》的獨特可貴之處在於:第一,它集中運用了最近二十多年國內外發現的不少有關魯迅的新的資料,糾正了此前學界一些不確切乃至不正確的說法,體現了作者平時治學上的刻苦積累。第二,在體例上,多從難點、疑點下手,深入掘進與突破,力避面面俱到與泛泛而談。第三,以中肯細密的論析,推進了魯迅研究中某些關節點的解決。如第十三章《兄弟失和》,就寫得十分精彩和有說服力,盡釋疑惑,可成定論。凡此種種,均見出作者功力之深厚圓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之謂乎?!(嚴家炎語)

《魯迅評傳》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東方出版公司

1999年4月

關於魯迅先生的傳記和評傳,國內不下十數種版本,曹聚仁的《魯迅評傳》,可以說是最具個性的一本。傳主和作者,是同時代人,且是當時文壇交往甚密的文友。因此,曹著《魯迅評傳》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思想、文藝觀、社會觀、政治觀乃至個人脾性等方面的瞭解、認識、評介,具有直接鮮活的印象及一般作者無法企及的深入瞭解,他既“不需要仰視也不必俯瞰”,誠如作者1933年秋親口對魯迅說:“與其把你寫成為一個‘神’,不如把你寫成為一個‘人’的好。”此書寫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在當時特定的時空裡,作者的思想,也少“羈絆”,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可以自由地寫魯迅評傳,包括自己的傳記”。這些獨特的主客觀因素,無疑為我們研究魯迅提供了一份值得重視的範本。

《周作人自編集:魯迅的青年時代》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3年8月

周作人,魯迅二弟,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最瞭解魯迅的人之一。

《魯迅的青年時代》為魯迅去世二十週年時,知堂應報刊之邀所寫紀念文字的結集,是繼《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之後又一種關於魯迅的著作。其在前者的基礎上,補充了新的事實,且更為系統地介紹了魯迅早年生活情狀、學問興趣所在、思想形成根基等。有別於當時諸多片面化、概念化的神化魯迅之作,知堂尤為強調的是魯迅作為“人”的一面,如《魯迅的笑》《魯迅與弟兄》各篇,讓我們看到了“橫眉怒目”而外“和藹可親”的魯迅。

《魯迅批判》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北京出版社

2009年3月

此書寫於1935年,近於魯迅封神的時代,而作為追隨魯迅精神及文藝的青年知識分子,李長之以學理為基礎,發出了異質的聲音。在這本書中,魯迅鮮有地被置於一個接受評判和審視的客體位置,作為一位詩人和文學者,接受後輩大膽真誠的剖析。作者絲毫不諱談魯迅對於他個人、青年群體、中國文學以及時代的價值和意義,但又拒絕沿著偶像的立與破這一邏輯進行思考,而是從起點上把魯迅視為一個平常的真實的人。書中的觀點和論斷,在今天看來已不再新鮮,但是作者面對魯迅的態度與觀察魯迅的方法,對於今日閱讀魯迅的人而言仍不失為一種榜樣。

《現代如何“拿來”:魯迅的思想與文學論集》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年1月

《現代如何"拿來":魯迅的思想與文學論集》所收三輯,以“現代如何‘拿來’”為貫穿的問題,探討魯迅的思想與文學的意義和價值。時間跨度近二十年,大都為筆者置身當代社會、文化、思想等變革語境下的理解之聲。

《笑談大先生》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年1月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關於魯迅的七次演講文稿。論者或稱它“還原”了魯迅,或稱它“喚回”了魯迅;而對於作者,這樣的公開談論大先生,或許更類似於一種還願。

《近代的超克》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三聯書店

2005年3月

作為日本現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竹內好不僅對中國的現代思想和文學有著深刻的理解力,也對日本現代思想的形成有著潛在和深遠的影響。他追求“在狀態之中”的思想方式,與對學院知識生產體制的根本性質疑和抗拒,使他的知識立場徹底地非體制化,亦使他如其終生敬仰的魯迅一樣成為了一位思想鬥士,而不只是“學者”。

《魯迅:救亡之夢的去向》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三聯書店

2015年12月

"周樹人在仙台醫專退學後,回到東京開始從事“文藝運動”。本書“講述他在此期間學到了什麼,怎樣學的,又產生了怎樣的主張”。作者呈獻的處在學習成長過程當中的“魯迅”,與後來人們所熟悉的“高大全”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從這個“魯迅”身上可以知道,“國民精神之發揚,與世界識見之廣博有所屬”(《摩羅詩力說》),並非面向曠野的空疏的呼喚,而是一個正在求學的青年自身精神建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的確,這是個優秀的青年。他在成千上萬同往日本的留學生當中,可謂閱人之所未閱,集人之所未集,並且道人之所未道,他首先在自身當中確立起了中國亙古未有的關於“詩”與“人”的理念,其廣博與峭拔,或許通過書中所呈現的那個置身於歷史現場的周樹人才更容易體味到。"

《回憶魯迅: 郁達夫談魯迅全編》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6年7月

編入郁達夫《回憶魯迅》的長文和其他談魯迅的全部文字,儘可能採用最初發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刪改,以存其真。郁達夫比魯迅小十五歲,但他們是同時代人。郁達夫寫魯迅,沒有塑造光輝形象的任務,也沒有謬託知己把自己寫成“老戰友”的意圖,因而寫得瀟灑,正因為瀟灑,也就真實。

《魯迅與我七十年》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9月

這是魯迅的兒子周海嬰撰寫的回憶錄。

不為尊者諱,不為親者諱,是此書的特色。海嬰在談及上一代的糾葛時,持超脫公允的態度,一顆平常心躍然紙上。此外,他的關於“魯迅之死”的大膽質疑和推斷,撥開了過往歷史的濃濃迷霧,具有史料和研究價值。今天熱愛魯迅的人們,當得知魯迅可能是被人用殘忍的手段暗殺而不是正常的不治而死時,心中會是怎樣的滋味?作者在這裡把現代史上一樁特大懸案客觀地推到世人面前。

書的一開頭用整章篇幅追敘幼年和父親在一起的短暫而甜蜜的時光,許多細節描寫令人感動。如魯迅習慣於夜間工作,早上睡覺,因此每天早上許廣平都要叮囑海嬰輕手輕腳,海嬰常在臨出門上學之前,悄悄溜到樓上魯迅房間裡,給魯迅的菸嘴裝上一支菸。周海嬰在六歲時,經歷喪父之痛,那時的他可能還不知道,父親的巨大陰影將籠罩他的道路。他在世人過於苛刻的目光下,陪伴母親奔赴解放區,走進新中國建設的滾滾洪流中。他按父親的教誨,“不做空頭文學家",卻要時時面臨如何處理父親留下的豐厚文學遺產的糾紛……

書中的180幅圖片皆是魯迅家屬的珍藏,大部分是首次公開。

《心靈的探尋》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年10月

《心靈的探尋》是錢理群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本專著,是國內魯迅研究界中的標誌性作品。這本書可以說是錢理群自己的“魯迅觀”。在他的筆下,魯迅許多原先不為人們熟知的魏晉風骨、無政府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想都得到了展示,在80年代極大地豐富了魯迅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對“魯迅”進行著投射。錢理群曾經說過:“我研究他,不是在學院中把他當作研究對象,而是把他當作引導者,首先學會怎樣做人,然後有體會,寫成書就是《心靈的探尋》。至於人們承認與否是無所謂的。”他這本書並不求在學院體制內得到承認,更在意與公眾分享“我之魯迅觀”,進而讓大家從“魯迅”中受益。而三十年來,這本《心靈的探尋》在思想界、知識界,也包括學術界,都得到了應有的好評與重視。

《鐵屋中的吶喊》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譯者: 尹慧珉

版本: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6年9月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心理學的角度回顧家庭和教育對魯迅心理發展的影響,說明中國文學傳統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第二部分是全書的中心,系統闡釋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短篇小說、散文詩及雜文;第三部分論述魯迅最後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對文學和政治關係的看法。通過這三個部分,作者試圖重新描述出魯迅真實的心路歷程,揭示出魯迅內在的深刻悖論與矛盾。

《無法直面的人生: 魯迅傳》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年5月

一本關於魯迅先生特別的,基本不受意識形態影響,勝在以心理學角度精準的探討魯迅生平的,可作為深度閱讀的傳記。

《魯迅憂思錄》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年7月

百年來最受尊崇也最受誤解,一生中幾次彷徨更幾次吶喊。

中國,七個魯迅:迷惘的青年,激憤的鬥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評家,幽默的旁觀者,改造漢語的翻譯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導師

不讀魯迅,無以知中國;不讀“憂思錄”,無以知魯迅。

從魯迅的憂思,到憂思魯迅,百年中國凝結於一個人的命運,孫鬱以刻刀般的力度和精準,為魯迅繪下木刻畫的精神塑像。

《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3月

在作者的感覺裡,魯迅是一個“醒著的人”。“感到中國還有一個醒著的人,我的心裡多少感到踏實些。”所以他稱魯迅為“中國文化的守夜人”。守夜人有守夜人的價值。在夜裡,大家都睡著,他醒著,總算中國文化還沒有都睡去。中國還有文化,文化還在中國。作者通過對魯迅與中國文化、魯迅小說的敘事藝術等問題的深入探討,富有說服力地闡發了魯迅作為“中國文化的守夜人”的獨特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