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认识鲁迅先生,阅读是最可靠的途径。卷帙浩繁的《鲁迅全集》或许让人望而却步,好在解读鲁迅的著作可以引我们入门。这里推介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图书,可以说是理解鲁迅的必读书目。

《一个人的呐喊 鲁迅1881-1936》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年11月

这本《鲁迅传》的独特可贵之处在于:第一,它集中运用了最近二十多年国内外发现的不少有关鲁迅的新的资料,纠正了此前学界一些不确切乃至不正确的说法,体现了作者平时治学上的刻苦积累。第二,在体例上,多从难点、疑点下手,深入掘进与突破,力避面面俱到与泛泛而谈。第三,以中肯细密的论析,推进了鲁迅研究中某些关节点的解决。如第十三章《兄弟失和》,就写得十分精彩和有说服力,尽释疑惑,可成定论。凡此种种,均见出作者功力之深厚圆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之谓乎?!(严家炎语)

《鲁迅评传》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东方出版公司

1999年4月

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和评传,国内不下十数种版本,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可以说是最具个性的一本。传主和作者,是同时代人,且是当时文坛交往甚密的文友。因此,曹著《鲁迅评传》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思想、文艺观、社会观、政治观乃至个人脾性等方面的了解、认识、评介,具有直接鲜活的印象及一般作者无法企及的深入了解,他既“不需要仰视也不必俯瞰”,诚如作者1933年秋亲口对鲁迅说:“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把你写成为一个‘人’的好。”此书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在当时特定的时空里,作者的思想,也少“羁绊”,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可以自由地写鲁迅评传,包括自己的传记”。这些独特的主客观因素,无疑为我们研究鲁迅提供了一份值得重视的范本。

《周作人自编集:鲁迅的青年时代》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年8月

周作人,鲁迅二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最了解鲁迅的人之一。

《鲁迅的青年时代》为鲁迅去世二十周年时,知堂应报刊之邀所写纪念文字的结集,是继《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之后又一种关于鲁迅的著作。其在前者的基础上,补充了新的事实,且更为系统地介绍了鲁迅早年生活情状、学问兴趣所在、思想形成根基等。有别于当时诸多片面化、概念化的神化鲁迅之作,知堂尤为强调的是鲁迅作为“人”的一面,如《鲁迅的笑》《鲁迅与弟兄》各篇,让我们看到了“横眉怒目”而外“和蔼可亲”的鲁迅。

《鲁迅批判》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北京出版社

2009年3月

此书写于1935年,近于鲁迅封神的时代,而作为追随鲁迅精神及文艺的青年知识分子,李长之以学理为基础,发出了异质的声音。在这本书中,鲁迅鲜有地被置于一个接受评判和审视的客体位置,作为一位诗人和文学者,接受后辈大胆真诚的剖析。作者丝毫不讳谈鲁迅对于他个人、青年群体、中国文学以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但又拒绝沿着偶像的立与破这一逻辑进行思考,而是从起点上把鲁迅视为一个平常的真实的人。书中的观点和论断,在今天看来已不再新鲜,但是作者面对鲁迅的态度与观察鲁迅的方法,对于今日阅读鲁迅的人而言仍不失为一种榜样。

《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所收三辑,以“现代如何‘拿来’”为贯穿的问题,探讨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大都为笔者置身当代社会、文化、思想等变革语境下的理解之声。

《笑谈大先生》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近代的超克》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三联书店

2005年3月

作为日本现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竹内好不仅对中国的现代思想和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力,也对日本现代思想的形成有着潜在和深远的影响。他追求“在状态之中”的思想方式,与对学院知识生产体制的根本性质疑和抗拒,使他的知识立场彻底地非体制化,亦使他如其终生敬仰的鲁迅一样成为了一位思想斗士,而不只是“学者”。

《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三联书店

2015年12月

"周树人在仙台医专退学后,回到东京开始从事“文艺运动”。本书“讲述他在此期间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又产生了怎样的主张”。作者呈献的处在学习成长过程当中的“鲁迅”,与后来人们所熟悉的“高大全”自然有很大的不同。从这个“鲁迅”身上可以知道,“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摩罗诗力说》),并非面向旷野的空疏的呼唤,而是一个正在求学的青年自身精神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的确,这是个优秀的青年。他在成千上万同往日本的留学生当中,可谓阅人之所未阅,集人之所未集,并且道人之所未道,他首先在自身当中确立起了中国亘古未有的关于“诗”与“人”的理念,其广博与峭拔,或许通过书中所呈现的那个置身于历史现场的周树人才更容易体味到。"

《回忆鲁迅: 郁达夫谈鲁迅全编》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6年7月

编入郁达夫《回忆鲁迅》的长文和其他谈鲁迅的全部文字,尽可能采用最初发表的版本,不作任何删改,以存其真。郁达夫比鲁迅小十五岁,但他们是同时代人。郁达夫写鲁迅,没有塑造光辉形象的任务,也没有谬托知己把自己写成“老战友”的意图,因而写得潇洒,正因为潇洒,也就真实。

《鲁迅与我七十年》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9月

这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撰写的回忆录。

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是此书的特色。海婴在谈及上一代的纠葛时,持超脱公允的态度,一颗平常心跃然纸上。此外,他的关于“鲁迅之死”的大胆质疑和推断,拨开了过往历史的浓浓迷雾,具有史料和研究价值。今天热爱鲁迅的人们,当得知鲁迅可能是被人用残忍的手段暗杀而不是正常的不治而死时,心中会是怎样的滋味?作者在这里把现代史上一桩特大悬案客观地推到世人面前。

书的一开头用整章篇幅追叙幼年和父亲在一起的短暂而甜蜜的时光,许多细节描写令人感动。如鲁迅习惯于夜间工作,早上睡觉,因此每天早上许广平都要叮嘱海婴轻手轻脚,海婴常在临出门上学之前,悄悄溜到楼上鲁迅房间里,给鲁迅的烟嘴装上一支烟。周海婴在六岁时,经历丧父之痛,那时的他可能还不知道,父亲的巨大阴影将笼罩他的道路。他在世人过于苛刻的目光下,陪伴母亲奔赴解放区,走进新中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中。他按父亲的教诲,“不做空头文学家",却要时时面临如何处理父亲留下的丰厚文学遗产的纠纷……

书中的180幅图片皆是鲁迅家属的珍藏,大部分是首次公开。

《心灵的探寻》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10月

《心灵的探寻》是钱理群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本专著,是国内鲁迅研究界中的标志性作品。这本书可以说是钱理群自己的“鲁迅观”。在他的笔下,鲁迅许多原先不为人们熟知的魏晋风骨、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都得到了展示,在80年代极大地丰富了鲁迅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对“鲁迅”进行着投射。钱理群曾经说过:“我研究他,不是在学院中把他当作研究对象,而是把他当作引导者,首先学会怎样做人,然后有体会,写成书就是《心灵的探寻》。至于人们承认与否是无所谓的。”他这本书并不求在学院体制内得到承认,更在意与公众分享“我之鲁迅观”,进而让大家从“鲁迅”中受益。而三十年来,这本《心灵的探寻》在思想界、知识界,也包括学术界,都得到了应有的好评与重视。

《铁屋中的呐喊》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译者: 尹慧珉

版本: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年9月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回顾家庭和教育对鲁迅心理发展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学传统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中心,系统阐释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散文诗及杂文;第三部分论述鲁迅最后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看法。通过这三个部分,作者试图重新描述出鲁迅真实的心路历程,揭示出鲁迅内在的深刻悖论与矛盾。

《无法直面的人生: 鲁迅传》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5月

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特别的,基本不受意识形态影响,胜在以心理学角度精准的探讨鲁迅生平的,可作为深度阅读的传记。

《鲁迅忧思录》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

百年来最受尊崇也最受误解,一生中几次彷徨更几次呐喊。

中国,七个鲁迅: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

不读鲁迅,无以知中国;不读“忧思录”,无以知鲁迅。

从鲁迅的忧思,到忧思鲁迅,百年中国凝结于一个人的命运,孙郁以刻刀般的力度和精准,为鲁迅绘下木刻画的精神塑像。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

《狂人日记》百年|关于鲁迅的不完全书单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在作者的感觉里,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的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所以他称鲁迅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守夜人有守夜人的价值。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中国还有文化,文化还在中国。作者通过对鲁迅与中国文化、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富有说服力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的独特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