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军马村: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撑起致富路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近日,记者走进了西秀区双堡镇军马村,蔬菜大棚里的苦瓜和豇豆长势良好,大棚外的辣椒已丰收,宽阔的田地里甜高粱随风舞动,这个曾被“困”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山中村寨,如今一个个产业在这方土地上渐成规模,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西秀区军马村: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撑起致富路

近年来,军马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交通等优势,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助增收,带领百姓奏响致富“新曲”。

建立和壮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队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军马村村支两委依托村党支部组织优势,运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探索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分红,成立“村社合一”的松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多元化产业、多渠道增收、多方向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脱贫致富,“造血”是关键,要想让群众富起来,还得有发展路子。依托双堡镇的青岛榕昕集团奶牛养殖场,军马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牧场上游产业链,大力推广甜高粱、黑麦草、燕麦草等农作物种植,以增加农户收入。

西秀区军马村: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撑起致富路

在军马村甜高粱种植基地,200多亩的甜高粱丰收在即。“种一季度的甜高粱相当于要种两年到三年的玉米和水稻,这个产业能尽快把军马村的贫困户带动起来,为他们脱贫致富搭建平台。”军马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华志说,甜高粱种植还辐射带动其他村子种植了800亩,使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过去,这里石头裸露,种不出庄稼,一亩地也打不出300斤粮食,只能广种薄收。现在山坡上披上四季常青的牧草,有了黑白相间的牛群,生态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改善了。”军马村村民张红旗谈到变化不禁感慨。

如何多渠道增收?村支两委又瞄上蔬菜大棚种植。据军马村村支书余成刚介绍,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减小灾害性天气影响,加快群众增收致富的脚步,2016年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进行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大棚占地面积约150亩,共有65个棚,以种植苦瓜、黄瓜、豇豆、西兰花等经济效益好、市场价格高的反季节蔬菜为主。

西秀区军马村: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撑起致富路

“过去,菜农们一年到头都在唱‘四季歌’,到了什么季节,就种什么样的蔬菜。对于大棚蔬菜村民们是半信半疑,怀着观望的态度。”谈道刚开始发展的困难,军马村村主任胡克明说,村支两委挨家挨户耐心解释,告知反季节蔬菜的高收益以及农户还有流转土地费用、入股分红、务工费用等,比以前自给自足强。如今,蔬菜大棚不仅覆盖全村带动了全村65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还带动了其他村种植。

深入基地实地讲解培育技巧、指导农户掌握基本种植管理技术、邀请专家传授栽培知识……在合作社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下,军马村掀起了“边学边干,边学边改”的热潮,党员与群众勠力同心加油干的劲头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2014年至今,军马村累计投入500万元,建成以大棚蔬菜为主的产业基地,蔬菜种植110亩,甜高粱种植200亩,肉鸡养殖2万羽,生猪养殖780头,利益联结农户144户,其中贫困户65户。同时,2015年以来,全村共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贷款60万元,惠及贫困户10户,主要用于发展种植、养殖,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一袋袋丰收的果实,一条条平整的山路,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引领下,成为了军马村实现产业脱贫,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