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最恨装逼犯

平生最恨装逼犯

01

现在大家迷恋一个词叫:身份感。

一说身份感,大家就误以为是尊重感。先不管别人认不认同你的身份,自己首先举双手认同。打铁的给自己弄一个身份叫工业设计,理发的给自己弄一个身份叫发型总监,读了孔子说自己是国学大师。

走街串巷,遇到的都是这些人,遇到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都没啥,无非是取一个高档名字,卖一个高档的价格,包容他们的时候,都会说一句:为了生活。

但我觉得在身份感上用力过猛,总是不好的。

前几天,参加一个自媒体的会,刚开始感觉还不错,大家都学着崔永元和刘震云,互相拱手称呼老师。吃饭、聊女孩,讲荤段子,都挺开心的,没有什么不愉快。可等到大家一上台,自我介绍时,我就感觉不太舒服了。

他们是这样介绍自己的:xx写作总监,xx写作顾问。

在我过往记忆里,写作者的最高称谓是诗人,像屈原、李白、杜甫那样的,他们写了那么多牛逼的诗,他们的诗,我小时候都是轻轻翻,生怕吵到他们,他们都是我的佛。

后来长大了,也学着写诗,可始终不敢说自己是诗人,逢人最多说自己是码点分行文字,怕自己一不小心把诗人这个称谓弄低了。

就像好多行业,本来挺好的,很高端的行业,结果闲杂人等进来多了,就把行业整体水平拉低了,最后也就把一个行业彻底玩坏了,尤其电影,尤其中国电影。

同样,作家也是我很敬畏的身份,我大学读的中文系,课本上,那些被称为作家的人是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我没信仰,他们就是我的信仰,他们站在我前面,我当他们是神灵。

这些作家牛逼得很,每个人都有一部让人敬畏的作品,像海平面上的灯塔,半部作品就足够照亮我的一生。

在他们作品面前,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说一句蠢话,就像木心先生说的,除了感叹,还能做些什么呢?

再后来,开始接触一些畅销书,每一个写作者都被称为作家。这时候,我心里总会想:

不就是熬鸡汤嘛,蹭个作家吓唬读者干什么。

后来明白了,畅销书不叫书,叫生意,是给你希望,又让你失望,最终又让你真特么好绝望的作品啊。

平生最恨装逼犯

02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固执了,还是我不够包容。

可当一个写作者称呼自己是“写作顾问”、“写作总监”时,我确实结结实实感到严重的不舒服,说实话,有一点像进入小区理发店的感觉。

我很难想象,一个写作者跟人打招呼的情景:

“仁兄,要不要来一次洗剪吹啊!”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写作在我看来,应该是庄重的,最起码应该是严肃的。

要我说啊,不管上床还是不上床,贴金还是贴面膜,用力过猛总归不好。

平生最恨装逼犯

03

我还遇到一个用力过猛的人。

前些年,朋友做局请吃饭,饭桌上碰一企业家。据他自己说,在中国,上到中央,下到村镇,自己都是有头有脸。吃饭时,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光这名片上的称谓,都能把我吓死。

正面是:“xx省商会理事”、“xx协会名誉主席”、“xx公司名誉顾问”,这些称谓整整排满一面,差点把自己名字挤出去。

可这还不算完事,名片背面更是包罗万象。“xx登山协会会员”、“xx信鸽协会荣誉会员”、“xx射击俱乐部春季比赛冠军”。

他拉着我的手,给我介绍他的这些花式成长经历,相当于把我按在地上使劲摩擦。最后我实在忍不住说了句:

“那啥,哥,名片我不要了,我还给你行不?”。

然后我就逃了,我真的逃了。

所谓有头有脸,不过是猪头肉嘛。

你想啊,真正有身份的人,谁还怕别人不认识自己呢?就像郭靖郭大侠,出门闯江湖,遇见一对手,随身估计总不会带一A4纸的个人简历吧?

总不是写:我郭靖自幼丧父,在内蒙古长大,后拜师江南七怪学艺,不得要领,后又跟丐帮洪七公学降龙十八掌。

要这么聊,估计得把对手聊死。

像怪叔叔鲁迅,能刷脸的时候,绝不递送名片,就像我帮他说的那句:

平生最恨装逼犯

又过几年,听朋友说,这个企业家的公司倒闭了,人也消失了,说实话,消失了好,免得骗人。

可我还是遇见过他一次,那次隔壁饭桌上,我差点没认出他来,白衬衣变成了棉麻大褂,名片变成了金丝楠手串,说话声音也变了,谈修行,谈往事,谈境界,谈人生。

我在旁边,听了半天,乐得不行,这孙子装大师骗人呢?

乐完之后,我感觉挺悲哀的,一个骗子倒下了,一千个骗子诞生了。

这些人的人生梦想是让你们难受的,而牛皮明明的人生梦想是让他们难受的。

04

我挺看不起这些人的,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人,他们以为身份感就是通行证,其实通行证哪里是身份感,应该是肚子里的学识好不好?

这些都是这社会的一个小切面,切口很小,可看到中国的东西很多。

小时候,我妈妈教育我,凡从事某个职业的,穿着一定不要像那个职业的人,越像证明他干得越糟糕。

后来现实证明,她老人家是对的。比如你看下雨天戴着墨镜上街的,一定是整容失败的小网红,装志玲阿姨的干活;你看那些穿着很多兜摄影马甲的,多数也不是摄影大家,一定是刚把焦距调准的摄影爱好者;你看那些天天朋友圈自拍发自己读书的,多半三年也看不了一本书;还比如那些天天在网上穿个衬衣卖课的,多半高考成绩都是负分滚粗。

后来,我还发现,这些通常在身份感上用力过猛的人,多半都是因为没有羞耻感,没有羞耻感便没有道德,没有了道德,那全国大家一起也就洗剪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