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开始早托,父母应该怎么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八戒逗你笑


孩子刚开始早托,父母应该怎么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上早托班了,有些父母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各种不适应:担心孩子会不会被大孩子欺负,担心孩子会不会哭闹或吃不饱、午睡不好,又或是担心孩子会不会被不称职的幼儿老师打骂什么的。父母对孩子都很宝贝的,特别是从前又有过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事件,搞得人心慌慌的,所以家长才会担心孩子是不是也会受到那样的待遇。其实那种不良的影响,几乎都是在网上看到的,身边这种事还是没听过,从来也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在幼儿园受到老师虐待了,所以父母们尽可能放心,毕竟那种虐待孩子的恶人,只是极个别的,如有发现,领导肯定会及时开除Ta的。

我们选幼儿园的时候,尽量选正规的,信誉度好的幼儿园,这样可以避免掉许多没有必要的担心。至于孩子正常的哭啊闹啊什么的,等Ta适应了就好了,我们不能天天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孩子总要学着自己慢慢长大,孩子就是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打打闹闹的,或是吃点小亏也不要大惊小怪,小孩子本就该这个样子,哭哭笑笑的才正常,不知不觉地在不经意中才能学到很多东西。

孩子上早托班去了,无论是奶妈还是奶爸都要轻松许多,可以从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既可以再找一份工作,也可以利用孩子不在身边的时间,多学习一点技术什么的,充实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这样无论对孩子的教育,或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都是有利的。不要心里老是惦记着,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受委屈什么的,搞得自己心神不宁,多干点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慢慢地孩子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父母也会逐渐适应孩子白天不在身边的生活!


此生不够来生再聚


谢谢您的提问!

常言道,可伶天下父母心。孩子刚入托的时候,父母那份难舍、失落、焦虑乃至多疑等是完全可以理解。这些负面的情绪要想完全消除,对于父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心态调整得好,是可以将这种负面情绪降到最低。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将这些负面情绪降到最低呢?我以为,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父母多学习有关知识。父母之所以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内心的不踏实,面对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心中没底。如果做到了心中有数,负面情绪就会大大降低。为此,在孩子准备入托之前,父母应该多做功课,多了解关于幼儿心理、幼儿学校教育,等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当对有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心里自然就会踏实多了。

其次,信任学校和老师。把孩子送进学校,好比将病人交给了医生,作为病人家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信任医生和医院会认真负责、尽其所能将病人治好。这是因为,除了医生和医院职责所系而外,还关系其名誉和荣誉,甚至法律责任等诸多问题。作为外行,家属如果对医生和医院疑神疑鬼,甚至指手画脚,不仅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不利于院方进行科学合理施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和老师与医院和医生没有任何区别。

最后,信任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出乎父母的想象的,父母完全不必怕这怕那。

另外,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另一方面,孩子一旦出现异常或意外情况,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


老者沙龙


我娃3岁半开始上托班。

当时没有人看孩子,就去全托了,到现在都能记得那个场景。孩子哭的撕心裂肺,两个腿夹着我的腿放不下来,老师也从怀抱不下来。当时生生是给报下来的。记得很是清楚,我当时也哭了,街道的人都很是奇怪我,因为我也哭的稀里哗啦。

第一天送去,忐忑很久,自己上班也上不好,整个心思都在孩子哪里。想着孩子哭了咋办,尿裤子咋办,不吃饭咋办……期间偷偷的跑去看了几眼。看见孩子泪水在脸上,老师给在怀里抱着。

当然,关于上学这个事情,是提前打过预防针的,也看了相关绘本。但是真正到了自己孩子去的时候 还是一万个不放心。

离开学校后,依然各种忧虑,放学早早去门口等着,从老师手里接到安然无恙的小人,心才真的安定下来,从老师那得知,孩子没有哭,没有尿裤子,没有不吃饭,一切都很好。

但是我想说,孩子的适应能力或许比父母眼中要强的多,尤其离开父母后。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离开要果断,越依依不舍,孩子哭得越厉害。嗯,就是酱紫吧。

但是孩子在上了几天后就不愿意去了,因为他觉得不好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心疼,一定要狠心送去。这样子孩子也就慢慢习惯了。

再就是不要没事去偷看孩子。



淡然处之wxy


没办法 真的 只能强迫自己不要发疯

每个做母亲的人,心情是不一样的,有的是马大哈,什么都能丢下手,有的是每天诚惶诚恐,生怕孩子有个啥。

我一开始,都不敢一个人带孩子出门,怕人贩子抢小孩,现在好了,敢一个人带孩子出门了。


闲情十里醉


大人的牵挂孩童的心态,两眼的泪花害怕的无助,早托的委屈泪花的相识,好的父母应有良好的心态,去安抚相识的泪花,精灵般孩子。早托两眼泪,想娘孩子心,无奈掉眼泪,委屈孩子心,早托父母送,晚托急盼回,天下父母同样心。


即风即雨


孩子早托第一次离开自己,做父母的有各种不舍和担心很正常。但老是想到孩子可能大哭可能被其他同学欺负甚至被老师虐待,那就有可能是心理学上的“分离焦虑症”,严重的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及时调整。

我的儿子十个月的时候找托儿所几家都不肯收,最后收下的是一个居委会办的,就两个老奶奶,十几个孩子,两间房子,条件一般。儿子放那儿说实话真的不放心,但没办法。所幸靠我单位比较近,有空我就会去看看。一来二去和奶奶熟了,发现奶奶人非常好,还比我有经验。结果,时间长了,处出了感情,其中一个殷奶奶当我儿子自己孙子一样,我们工作走不开、节假日加班、晚上有饭局等等,殷奶奶就将我儿子带回家喂饱喝足有时候就睡奶奶家了。我们待殷奶奶也是像自己奶奶一样,生病我们陪着,生日我们帮庆祝等等,有好吃的也会主动拿去。就这样一直呆到上幼儿园,后来我们一直和殷奶奶保持联系,直到殷奶奶病逝。

所以,不要老是把人想那么坏,感情是可以处出来的。社会上确有那么些渣渣,教育系统也确有一些败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了老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信人不疑,疑人不用。

首先,做父母的要充分相信老师。你们把孩子交给幼儿园,老师自会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实在不放心,做父母的可以经常去看看,多了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吃喝玩乐睡,多告诉老师孩子的一些爱好甚至一些不好的习惯,让老师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要多包容别的孩子。在教好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交往的常识同时,多包容别的孩子的不足。孩子小,在一起打打闹闹有个磕磕碰碰很正常,不要动不动找家长兴师问罪。那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眼,能有什么心机,无非有的是在家娇宠惯了,有些任性。就算有的孩子有些霸道,但幼儿园本身也是一个学规矩守秩序的地方,老师会慢慢把一些不好的习惯纠正过来。

最后,做父母的自己可以在工作之余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今天全托,明天上小学中学大学,将来终究要像鸟儿一样飞翔在蓝天。忙碌,使人充实;放下,使人快乐。



凤栖桐


现在的父母都太娇生惯养孩子了,尤其是在城市中。我是一个在外务工者孩子小时候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孩子入托时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可现实没有办法自己只能强忍泪水转身离去。其实在孩子心理没什么只是大人觉得孩子很可怜,心想他一人这么小从没离开过父母可咋办啊!这也算一种杞人忧天的心理。孩子在幼儿园一起玩耍根本就没这种心理,所以大人不用过度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很好的。我记得我小时候没有幼儿园,先上一年育红班再上一年级,头一天上学家长领取就不管了,第二次就得自己去一直这样。家长们不要太过度呵护你的孩子,该放手让小雄鹰们展翅飞翔了。


八零后石头


1.孩子到了入托年龄,你需要寻找口碑好的幼稚园,那样你心理会踏实些,少了不必要的担心。

2.父母无疑是孩子最亲密的监护人,她会悉心呵护孩子。孩子如同在温室中的花朵,虽然安全,但没有风雨的考验,自己不会强大。

3.人是群居动物,太离群会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在幼稚园与小朋友们一起玩,会获得父母给不了的快乐。在集体生活中会养成集体观念,明白团队的规则与秩序。增加与人的沟通交往能力0,不会变的孤僻自闭。

4.你也可以出去工作,避免长期在家导致与社会脱节。

5.上了幼稚园你会获得了很多时间与自由,在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补充育儿知识,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间观都有影响。所以你得先自己丰富学识,才能够教育孩子。现在不缺智商教育,孩子从幼稚园到大学毕业都是智商教育,而情商教育却流于形式。这放面就得由父母担当,给孩子讲正能量的,雷锋式是故事,培养孩子能有爱心,会关心他人,有奉献精神,懂文明,讲礼貌,有谦让,有修养,爱国家孝,顺老人,见义勇为,同情弱者,言而有信,这些都是情商教育。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只能找个工作,在底层混。而真正成就大事业的必然是智商高情商高的双高人才。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 ,那就把心动化成行动吧,言教不如身教,用你的行动去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记住,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他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那就多看培养孩子情商成长的书吧,用你们的责任心,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努力吧!加油吧!




渔樵晚歌


首先要相信幼儿园就是自己的家,早教老师就如同自己在呵护孩子。就是孩子被老师冷遇了,那要分析是什么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有让孩子有早经风雨的思想准备……


kongwei696


这个时候很考验孩子的安全感,而且现在也正在发展。需要家长有耐心,给孩子支持力量,用言语肢体动作告诉他,他可以的,长大了,很安全,身边的环境很安全。

还可以陪他看一些类似的绘本动画片,看看孩子们都是如何过度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就是接受的过程不一样。但这是一个过渡期,一定可以过来。

切忌强迫打骂,可以严肃的给孩子力量和认可,温和而坚定。

增强安全感,对身边环境熟悉包括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