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教育:朱永新

家庭好了,教育才會好

——名家談教育

名家談教育:朱永新

朱永新: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

閱讀應當是教育最基礎的事情

關於閱讀,我曾經講過幾個基本的觀點: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擁有美麗的精神家園;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才能夠擁有共同語言共同密碼共同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新教育實驗一直把閱讀作為最根本、最基礎的工程,把“營造書香校園”放在新教育的“十大行動”之首。

我也一直主張:我們所有的學科都應該有深度的閱讀,只有通過深度的閱讀,才能真正地把孩子們帶向學科的廣博與深邃,從知識的小溪匯聚為海洋。

閱讀絕對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情,應該是所有學校的事情,所有學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礎的事情。

我一直對新教育的同仁講,我們即使其他事情都不做,我們只要把閱讀這件事情真正的抓好抓實了,我們對中國教育的貢獻也就很大了。

沒有父母參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關於家庭,我常思考,家庭教育為什麼很重要?是的,中國有4億家庭,太需要也太欠缺好的教育了。

首先,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人生是從家庭開始的。父母親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他帶給孩子什麼,往往就決定孩子會成為什麼;其次,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階段。兒童對我們而言還是一個黑匣子。

兒童的很多神奇之處、偉大之處我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兒童的個性又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必須很謙卑地承認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不充分,還需要更多探索。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長久的老師。

父母本身就是兒童最初的世界,他們不僅是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兒童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

名家談教育:朱永新

第四,家庭是人真正誕生的搖籃。

人的行為習慣、個性特點、認知風格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人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可以追溯到兒童時代,追溯到家庭生活。

正因如此,家校合作是如此重要。我每年都要走訪上百所學校,聽許多老師講述他們的故事。新教育完美教室敘事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期間,我又聆聽了9位一線老師在教室裡耕耘、創造的故事。

所有的老師幾乎都無一例外講到了家校合作問題。生命的成長,必須經歷四個重要的場域,依次分別是:母親的子宮、家庭、教室和職場。

家庭和教室是與學生生命關係最大的生命場。離開了母親的子宮以後,兒童就生活在家庭裡,在父母的影響與養育下成長。

到了學齡階段,兒童來到了一個叫作學校的地方,在一個叫作教室的地方成長。教室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就是他們生活的家園。

從此,白天在教室,晚上在家庭,上學在教室,放學在家庭。教室離不開家庭,家庭也離不開教室。教室和家庭緊密相連。一間好的教室,一定會吸引父母的全力參與。

名家談教育:朱永新

父母的教育素養也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品質,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的效果。

我經常跟很多老師講,孩子來到你的教室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半成品了。他的人格特徵,他的認知風格,他的行為習慣,他的很多基礎性的東西已經形成。

有一些孩子的基礎已經很好,你只要繼續呵護他,幫助他,給他更好的滋潤,讓他發展得更快。有一些不是很理想,就需要你用心矯正,而這種矯正,有父母們的支持和幫助就一定會事半功倍,有時甚至需要矯正的正是父母。

因此,無論面對哪種類型的孩子,沒有父母參與的教育,一定是殘缺的教育,一定是不完全的教育。

家庭好了,教育也就好了

正是由於閱讀與家庭的重要性,我們新教育研究院成立了兩個研究所,一個是新閱讀研究所,抓書目研製,解決讀什麼的問題;抓“領讀者”計劃,解決如何讀的問題。

閱讀和家庭是整個教育最重要的基石,而閱讀與家庭兩個基石,本身又可以合併成為一個更大的家庭基石。

因為,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播下的。在《朗讀手冊》一書的緒論部分,有一首詩《閱讀的媽媽》,其中有這樣一段:“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如果在進入學校以前,孩子就已經熱愛閱讀,具有初步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我們的教育就會更加順利,更有成效。

我受中國教育學會的委託,擔任了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理事長,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意義。

名家談教育:朱永新

基於對家庭教育意義與價值的高度認同,在國務院領導和教育部以及相關企業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決定與中國家庭教育媒體聯盟合作,實施中國家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少年兒童研究》《中國婦女報》《父母課堂》報刊,介紹全國家庭教育優秀案例,傳播更多的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分享更多的家庭教育好經驗。

家庭好了,教育才會好;父母好了,孩子才會好;家庭教育好了,學校教育就會輕鬆高效,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卻管用的道理,需要我們全力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