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最近問我這個問題的朋友們比較多,就是之前還是能說會道,話匣子的孩子,突然就“結巴”了怎麼辦?後臺的留言我大部分也都

回覆了,但看得出,似乎簡短的回覆無法緩解大家的擔心,就索性寫一篇文章分享一下吧。

真的是結巴嗎?

留言裡提到結巴的孩子一般都是2歲後到5歲前,而且都是一個特點,之前說話挺溜了突然就結巴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孩子發展階段,用語言康復師的定義,這不一定是真結巴,而是叫做“短暫說話不流利”。

這個階段孩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從原先簡單的單字,孩子開始會說整句,與此同時認知也在快速發展,他們的小腦瓜每天都在思考,想要表達的內容很多。但是口腔肌肉卻還沒準備好,腦子比嘴巴快,就會出現“卡殼結巴”感覺。

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面對孩子“結巴”,估計沒有家長不著急的吧。美國兒科協會指出,真正的結巴概率只有5%,而且很少在2、3歲階段會出現的,一般都是在5歲以後確診的,所以大部分情況都是“短暫說話不流利”,大家先不要自己嚇唬自己,更加不要著急。下面分享一些在家如何應對的方式。

1、降低交流的壓力

不少家長一看孩子結巴就著急,孩子每說一句,就去糾正,或者要求孩子重新說一遍,更有家長甚至會因此打罵孩子,這些所有舉動就會增加孩子的交流壓力,從而反而無法讓孩子自然度過。當孩子每次開口說話都變得緊張,想要表達就壓力很大,那麼他自然而然就會更加說話不利索了。

可以使用類似這樣的話術:“我知道你有好多好多特別重要的話要和我說,但有時無法全部說完”;“說話有時對每個人都很難的呢”,用愛的方式回應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理解他所遇到困難,儘可能創造寬鬆的家庭交流氛圍。

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2、耐心等待並聆聽

每次當孩子在表達時,不要著急替孩子把話說完,更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最好的做法就是微笑地表示聆聽和鼓勵。有時孩子就是著急了,而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通過我們的態度告訴孩子,慢慢說,不趕時間,孩子表達就會越來越流利。

3、不給建議

等到孩子說完後,不要給建議,比如慢慢說,可以深呼吸等等。而是非常自然地重複一遍,“哦,你要那個紅色的杯子”,注意不是說,“你要這麼說,你要那個紅色的杯子”,這兩句話有著天壤之別,但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

不是非要加上“你要這麼說”,孩子才會自我糾正的,相反,這個開頭反而把孩子推出去了,他們就不想再聽我們接下來怎麼說了。

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4、慢下來

平時急性子的父母,更加需要放慢自己說話的語速,放慢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節奏,尤其不要總是催促孩子。先讓孩子的生活節奏迴歸到孩子可控的狀態,快節奏也會增加孩子潛意識的焦慮,從而也會影響孩子的表達。

和孩子的對話過程中,記得提醒自己,一次只問一個問題,等到孩子說完再繼續提問。即使你的孩子以前可以連珠炮似的和你對答如流,我們現在也必須“後退”來適應孩子的節奏。

5、重溫最愛的兒歌和繪本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些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的繪本和兒歌的話,這時也可以利用這些來幫助孩子。重新再拾起這些繪本和兒歌,帶著孩子一起讀一起唱,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孩子暫時忘卻說話的壓力,而且大部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說的很流利,也是重拾孩子說話的信心。

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一般來說,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不少孩子之後都會慢慢好轉的。但有幾類狀況的出現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1、說話不利索的同時伴隨身體其他動作,比如控制不住地眨眼、手下意識地抽動、連續地清嗓子;

2、明顯看到想發音卻發不出的情況,感覺好像口腔肌肉僵住/癱瘓了

3、對於交流說話已經出現了很強的沮喪感,甚至厭惡

4、有家族歷史

5、“短暫說話不流利”情況持續時間超過半年

出現這些情況也不是一定說明了孩子就是結巴,但屬於結巴的概率更高,需要我們更加密切留意,如果真的有顧慮,就需要就醫干預的。

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最後,說個題外話,曾經公號有個媽媽給我留言,因為孩子總愛用上邊牙齒咬嘴唇,她擔心女兒以後變成齙牙很難看,但怎麼說也說不好。最後演變成,每次看到女兒這樣就打嘴。

我當時問她,如果不打,你的擔心最壞結果是什麼呢?就是幫助孩子正齒。牙齒壞了可以矯正,親子關係壞了,沒有地方去補啊。而且,當你和孩子的聯結變好了,其實說不定咬嘴唇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呢(2歲後的吃手、咬嘴唇等都是情緒焦慮的體現)。

今天雖然說的是孩子說話“結巴”,下午寫這篇文章時反而想起了這位媽媽的例子,當我們在說愛孩子時,我們到底是真的愛他,還是愛他在我們心目中的樣子?

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我曾經看過《楊瀾訪談錄》對李亞鵬的專訪,對其中一段印象深刻,“即便女兒(李嫣)將來長大,臉上的印記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如果有一天碰到這樣的情況,別人給她一個詫異或者驚奇的眼神之後,她應該怎麼辦?希望我的女兒可以給那個人一個微笑”。

每個為人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有“缺陷”,但當孩子有“缺陷”時,我們還能一如既往愛他,讓他的“缺陷”在父母的愛中得到彌補,讓他生理缺陷並不影響心理,這才是最大的愛,這才是我們最該思考的。

愛他,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想!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toddler/Pages/Stuttering-in-Toddlers-Preschoolers.aspx

大J叨叨叨

今天寫這篇時,其實還想到了我和小D的經歷。小D當年28周早產時,醫生告訴我們她今後90%的情況會是殘疾。現在她4歲了,會跑會跳,認知發展也很好,被紐約這邊的醫生們稱為奇蹟。

小D剛出生時,我非常脆弱,每當想到自己女兒今後是殘疾,我就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每天只知道哭。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小D的路上,見到了一個坐著輪椅的女孩,打扮漂亮,一臉陽光明媚。

就是那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最壞就是下半輩子我推著小D看世界,但這並不影響我去愛她,去教會她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啊。也就是那一天起,我覺得自己變得有力量了,讓我可以堅持著做對的事情,帶著小D進行康復和在家早教。

這也是這幾年我自己感悟最深的一點,父母是孩子“愛的容器”,結果再壞,告訴孩子,有父母在,沒什麼大事!

1、上週文章回顧

  • 從數感到數學,未來好成績從這些日常遊戲做起
  • 孩子被猥褻後說“不是你叫我要聽老師的話嗎”|聽話是最大的教育失敗
  • 從不會讀到玩轉繪本,我靠這些“備課筆記”完成了逆襲
  •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父母了嗎”|打罵是教育的無能
  • 孩子總愛摸媽媽乳房,是性早熟還是被慣出來的呢?

2、語言發展

  • 每天都在做語言啟蒙,但為啥沒用?這四大雷區你一定中招了!
  • 窮富差距體現在孩子語言發展,美國發起了一項啟蒙計劃
  • 哈佛教授說,5歲能講故事的孩子,今後學習成績不會差
  • 要不要讓孩子從小背詩歌?這麼考慮本身就是錯的
  • 怕孩子嚼不動?一直吃軟的食物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3、父母修煉

  • 先把母親的位置坐穩了,孩子的生命才能更安穩
  • 真正的保護是讓孩子生活在“愛”中而不是“恐懼”裡
  • 4年一眨眼,那些我希望可以早點知道的育兒道理
  • 每個孩子天生是雄獅,卻被我們最終養成了小貓
能說會道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結巴”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