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是封建王朝中最勤政愛民的帝王,卻爲何會弄丟大清王朝

今天的歷史,我們來聊一聊存在感一直不怎麼強,卻對中國的影響可謂千古第一重要的皇帝—嘉慶。

相對清宮劇中的常客乾隆,也就是嘉慶的老爸來說,嘉慶在民間幾乎沒有老百姓關注他。再加上之前大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現在連嘉慶的生母魏瓔珞都比他這個皇帝知名度更高了,不知道嘉慶知道後會不會哭出聲。

嘉慶是封建王朝中最勤政愛民的帝王,卻為何會弄丟大清王朝

但是,嘉慶作為承接康乾盛世的皇帝,他可以說是整個清朝心地最為善良,最勤勞,最注重的民生的帝王了,他拒絕“文字獄”、“清理錢糧虧空”、“嚴懲貪官”、“拒絕鴉片”、“蠲免全國災區錢糧”,你幾乎很難看到中國歷史上有如此處處為民生考慮,實行仁政的帝王。然而,這卻是整個中華民族大轉彎的朝代,美國已經民主憲政、拿破崙代表資本主義階級利益橫掃歐洲。是的,比起西方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政體和思想上巨大的鴻溝,讓這個帝國一邊強撐著末日餘暉,一邊不得不隨著歷史下滑。

其實嘉慶的運氣不得不說很好,他於公元1760年出生在圓明園,取名愛新覺羅·永琰,生母正是此刻已經是後宮二把手的令貴妃魏佳氏。等到1765年,乾隆廢皇后輝發那拉氏,魏佳氏晉升皇貴妃,成為無冕的六宮之主。再加上嘉慶前面的哥哥已經死的死,過繼的被過繼,排在永琰只有瘸腿的永璇、被實際上廢掉的皇后輝發那拉氏的兒子永璂和“荒唐王爺”之稱永瑆,於是永琰很自然的在公元1773年撿到了大清皇位(秘密立儲)。

嘉慶是封建王朝中最勤政愛民的帝王,卻為何會弄丟大清王朝

到了公元1799年,因為不想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在位時間,實際上為中國封建王朝掌權時間最久的皇帝乾隆駕崩。而嘉慶前腳親政,後腳還沒等乾隆過頭七,便誅殺了乾隆第一貪官和寵臣和珅,以明自己將“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決心,再過兩個月,嘉慶又下令清王朝將再也不會出現荒唐的文字獄,雖然沒有命令廢除,卻在實際上廢止了文字獄,並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接著又詔罷貢獻,黜奢崇儉,停止了乾隆朝那一套浮誇好功的朝廷之風。

很多帝王對於勤政和仁政,往往只有前期一段時間,比如說唐玄宗、嘉靖帝、萬曆帝等,等這新鮮勁過了,該怎麼暴露自己就怎麼暴露,然而嘉慶並沒有。他依舊兢兢業業的幹著,從平定川楚教亂、鎮壓東南匪亂到整頓旗務、抑制鴉片。

然後在這過程中,嘉慶卻突現了一個非常矛盾的人格,那就是為人太過於理想和心軟。

嘉慶是封建王朝中最勤政愛民的帝王,卻為何會弄丟大清王朝

比如1797年,嘉慶帝發現朝廷錢糧虧空嚴重,許多地方官員中飽私囊,侵吞國家資產,於是他下旨對其徹辦。但是這個徹辦的標準,卻非常耐人尋味,他說“如倉谷實有八成以內,尚可從寬,只須交部議處。若倉谷只有六七成嗎,既當交部嚴加議處。倘若全無,竟應照虧空參辦治罪。“

試問哪有皇帝親自下旨說只有“貪汙”不多就沒事的?誠然,以當時乾隆朝所遺留下來的風氣,官員不貪基本不現實,不過是多少而已,然後嘉慶的旨意卻明確告訴所有官員,你給我保持到哪就行了。要知道朱元璋為了杜絕前朝留下的貪汙,可是一砍就是上萬人頭的。

嘉慶是封建王朝中最勤政愛民的帝王,卻為何會弄丟大清王朝

然而即使如此,當嘉慶四年查到山東擁有鉅額虧空的時候,連山東布政使嶽起都建議嚴查的時候,嘉慶卻下旨“各員裁草陋規彌補虧空,捐廉罰銀等事,朕必不為。”換句話說,當時嘉靖的意思就是既然虧空了,那麼各級官員要找到虧空的原因,然後裁減人員,改變陋規,只要這樣子做,那所有虧空的問題都可以解決,既對官員好,對百姓也好。

而把嘉慶的思想換成我們的說法就是:雖然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非常殘酷。

嘉慶是封建王朝中最勤政愛民的帝王,卻為何會弄丟大清王朝

也正是如此,結果嘉慶一邊查,一邊顯示出來虧空的地方就越多,從山東到江蘇、從安徽到甘肅,都出現了鉅額的虧空,可是關於虧空之後的治理以及對策卻反應遲鈍,治理不利。後來嘉慶不得不下令“不安例嚴追、無以示懲”實際上已經晚了。於是嘉慶朝的鉅額錢糧虧空,成為了清朝國力急劇而下的罪魁禍首。同時也表明了嘉慶是一個特別理想主義的君主,他有心改革弊政、希望可以一掃乾隆朝後期所留下的朝政腐敗問題,然後卻沒有那個魄力用嚴懲嚴罰來推行,以至於改革失敗。

所以我們縱觀整個嘉慶朝,貪官汙吏橫行,朝廷深知卻拿不出好的治理辦法;農民起義頻起,卻由於用人不當導致的圍剿頻頻失敗,增添居然軍費。更為致命的是,由於和大臣的治國理念相違背,嘉慶朝往往是上面一套下面一套,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中國由此國力急劇下降,成為了近代史中被列強分割的蛋糕。

嘉慶是封建王朝中最勤政愛民的帝王,卻為何會弄丟大清王朝

公元1820年,嘉慶前往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卻不想在突然病死。留了一個再無力挽回的大清江山給了自己的兒子。甚至連《清史稿》都評價他:“而吁咈(迂腐)之風,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嘅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