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道光在選擇儲君時,對咸豐的確定更多的是出於自己的偏好。道光“不是昏君,卻是一位平庸的君主,缺乏力挽狂瀾的魄力,、能力以及對時局的洞察力。……是一位循規蹈矩的皇帝。”《道光與鴉片戰爭》之所以選擇咸豐,在道光看來,咸豐更聽話、穩當,這樣的人做他的繼承者更有利於守成。遺憾的是咸豐的才能確實難堪大用,甚至最終連“守成”也未能做到。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咸豐畫像

《道鹹宦海見聞錄》,記載了一個叫張集馨的晚清官員進京被咸豐皇帝召見時的幾次對話。從對話中看,咸豐記憶力非常不好,這對於掌控帝國政務需要高度精明的他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巨大劣勢。咸豐六年(1856)他見張集馨問了一些問題,過了三年,到咸豐九年(1859)再見時,問的居然還是這幾問題。

《道鹹宦海見聞錄》記載,咸豐六年(1856)召見時,因張集馨腿部有傷行走不便,咸豐問:“汝何以墜馬受傷?”張集馨對:“臣素不善騎,軍中督隊,非騎馬不可是日督隊,所騎生馬,未經行陣,逆匪搖旗吶喊,馬遂驚逸,臣羈勒不住,遂致墜馬,併為馬碰一腳,抬回帳房,不能帶隊。經勝保奏明,赴就近省城調理,蒙恩諭準。”上日“今年五十幾歲?"對:“臣系庚申命,今年五十七為歲”。上曰:“汝京城有住房否”對:“有。”上曰:“在何處?”對曰:“在西單牌樓。” 上曰:“甚麼衚衕?”對:“皮庫衚衕。”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張集馨著

咸豐九年(1859),問的類似內容如下: 上曰:“汝住在京城何處?”對:“在西單牌樓皮庫衚衕。”上曰:“是汝自己房子?”對:“是”上曰:“在軍營帶過隊麼?”對:“臣初到營即帶隊,後來腿受傷不能騎馬,即不帶隊,辦理文案。”上曰:“汝受何傷?”對:“墜馬受傷。” 上曰:“還是追賊,還是為賊壓下?”對:“打仗時,賊匪開號,馬驚墜騎,為馬蹄所踹。”上曰:“汝今年五十幾歲?”對:“六十歲。”以此看來,之前的所有對話全都忘了。年紀輕輕就如此健忘,想做精明大有為之主似乎不太可能。

此前咸豐對鎮壓太平軍也是下足了血本,血氣方剛的他對太平軍咬牙切齒,為此他命令向榮和琦善成立江南、江北大營對天京進行合圍,並以威脅、恐嚇的語氣對二人下發諭旨說:“鹹“若能迅速克金陵,則汝功最大,若仍吃緊時巧為嘗試,則汝之罪難寬,朕必殺汝。”對江北大營主帥琦善威脅:“琦善老而無志,如再不知愧奮,朕必用從前賜賽尚阿之遏必隆刀將汝正法。”《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清代官員

然而越到最後,二人的大營還是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到處潰散。

最關鍵的是,一個王朝到了末期,這些皇族子孫往往氣質庸弱、資質脆劣,缺乏做大事必要的堅持力和擔當。咸豐就是這樣。事實證明,他一上任燒的三把火,完全是一個年輕人的一股衝勁而已。等這股衝勁過去了,他就疲軟下來。 在應詔陳言問題上,咸豐就已經表現出他有始無終的性格特點。 剛開始求言的時候,咸豐確實是誠心誠意。大臣們的奏摺一道道彙集上來的時候,他還能很全神貫注地一篇認真閱讀。但是幾個月後,一個是大臣們的建議多有重複之處,再一個是他的精神頭已經耗光了,所以再有奏摺,一般他就看個開頭,批個好,就扔到一邊,再也不理了。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太平軍起義

起初,面對太平軍的洶湧來勢,咸豐帝一口氣任命了幾十位團練大臣,希望通過國家正規軍和民兵組織對抗起義。並說過相當務實的一句話:“朕用人行政,一秉大公,從無滿漢之分。”《清文宗實錄》咸豐治理清朝11年,敢於亂世出重手,在局勢未惡化的情況下,他在即位不久就處置了數位地方大員。廣西巡撫因鎮壓太平軍不力被髮配新疆,大學士塞尚阿被判斬監候,山東巡撫張亮基被髮配軍臺,此外受到撤職的高級官員多達幾十人之多,為了改變官場積習,他敢於將大學士柏俊處死,前朝老臣蓍英自盡,這些都說明他登基之初就將權力牢牢掌握,且相當鐵腕。咸豐繼承了清朝皇帝較為勤政體恤民生的一面,上任之後,內憂外患,他指揮軍務,批答奏摺,未曾荒廢,每遇到重特大災害,關於他批示救濟災民和豁免錢糧的旨意隨處可見。咸豐四年,太平軍攻佔揚州,清軍久攻不下,於是打算挖開高郵湖大堤,不惜讓百姓與太平軍陪葬。當作戰方案上報咸豐時,他立刻予以否決,並批示說:“揚州可緩取,無傷吾百姓。”《朗潛紀聞》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太平軍

面對太平軍戰勝的次數“不可勝數”。咸豐自己也在上諭中說,清軍主將“盡皆怕死貪生,敵未臨境先有退志”,“或苟且捏飾以偷生,或僅一死以塞責”。事實證明,大清國家正規軍已經爛透了,毫無戰鬥力。這樣的軍隊派出去,如同沸在火上的熱油,前往的軍隊越多,太平天國的勢力反而越盛。

從《清實錄》可以看出,咸豐四年(1854)起,皇帝對戰爭已經失去信心。他不再像一開始那樣天天費心琢磨如何用兵用人,“雖說每日依舊勤奮地批閱軍報,但下達的諭旨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公式化文章,一看便知軍機處例行公事,所做的硃批只是痛罵加催促,看不到先前在命將、調兵、戰略乃至戰術上的果敢的大動作”。硃批上充滿了對大臣們沒頭沒腦的痛罵,諭旨中到處都是悲觀絕望之詞。“他不再細心制定新的作戰方略,是將之下放到前方統兵大員。”]只是一門心思忙著派人去挖洪秀全、楊秀清、馮山、韋昌輝等人的三代祖墳,並明確指示將墳後“坐山後脈概行鑿斷” ,以壞太平軍領導人物的“風水”,把他破了“地氣和龍脈”,以為如此就可以不戰而勝,作為帝國最高人物,竟然用如此辦法,可知其咸豐已經手足無措的地步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八旗兵

他甚至已經開始設想自己的結局。稗史記載,太平軍北伐時,他曾對說道天啟當亡國而弗亡,崇禎不當亡而亡。今豫南北皆殘破,賊已渡河,明代事行見矣。設在不幸,朕亦如崇禎不當亡而亡耳。也就是說,明代的天啟皇帝很昏庸,但是沒亡國。崇禎很勤政,卻亡國了果太平天國勢大,明代亡國的事要重演了。可惜我是像崇禎一樣,不當亡而亡啊。讓他沒想到的是,沒等太平軍打上來,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這對於心理承受能力極差的咸豐來說成了最後壓倒他的稻草。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鴉片戰爭

在北逃前,咸豐帝抱著五歲的兒子痛哭流涕:“今日無復有是矣!”在臨走的時候,咸豐自覺愧對祖宗,竟然趴在地上叩頭,直至鮮血滿面,在場人員無不為之動容。

趙烈文對當時要遷都西安也記述了自己的看法:“北京聞已與議和,尚未時分融洽,夷酋欲見恭王不得,因火圓明園,宮殿盡毀,又必欲如前約,駐兵京都。車駕尚在熱河,朝議欲遷都西安避之。然夷法國都俱駐公使大臣,各邦皆有,不過欲通知風俗國政,初非惡意,如歐洲俄與英、法世仇,而兵事一息,即互置公使,不獨行之中國。”

咸豐帝側面:自卑、敏感,勤政,打不過太平軍要挖洪秀全祖墳

被毀後的圓明園

趙烈文可以說對西方外交體系頗有見地,與此同時,他分析西方用兵北京不過幾千人,而北京的軍隊“禁旅如雲,何必畏之若此,而出此遷都下策,殊不可解,且彼所欲駐兵國度,以空城畀之,豈能塞其意?我能往,寇亦能往,西安豈天上邪?最後他感嘆“朝廷聵憒若此,聞之且憤且談。”《能靜居日記》可見咸豐的能力和行動已經成為當時有識之士的笑柄,而咸豐終於也沒再活著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