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歷史有沒有三顧茅廬?諸葛亮到底被虛構了多少?

鷓胡天


誠邀回答這個問題,在下孤燈寒門客,一個歷史愛好者。在真實的歷史上是有劉備對諸葛亮“三顧茅廬”一事的,多篇正史中也有記載。比如正史《三國志》對這一段的記載:“凡三往,乃見”。但是是不是像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那樣我覺得是存有爭議的,畢竟我們現在所知曉的諸葛亮和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存在了很多的不同,也就是說諸葛亮被後世虛構了很多的地方。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

正史《三國志》記載這一段時說:“凡三往,乃見”;正史《諸葛亮傳》中記載的《出師表》也有說明:“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兩段正史中都明確記載著劉備三顧茅廬這件事。但是這其中還有兩點問題值得討論,一是三顧茅廬當中的“三”字在古代並不一定指的就是現在三次的意思,可能是多次;二是三顧茅廬典故中諸葛亮出山事被動還是主動的問題,一些正史中或者野史演義中說的是諸葛亮被劉備誠意所感動,就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劉備的邀請。上文中的史書中就是這個意思。而在《魏略》和《九州春秋》上記載的卻是諸葛亮主動求見劉備的故事,知道的人卻很少了。書上說:“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後來劉備自顧自編帽子,被諸葛亮諫阻,才注意到這個年青人。這樣看來諸葛亮貌似是主動投靠劉備的。

所以我得出結論:“三顧茅廬”確有其事,但也許並不像如今影視、演義中描繪的那樣場景。

諸葛亮被虛構了多少?

說起諸葛亮被虛構的事實,大多來自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一書。而這部書只是一部以歷史時代為背景的演義小說,其中三分真七分假早已成定論。那麼這本書裡有哪些地方虛構了諸葛亮呢?

第一、用兵如神為虛構。

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

1、火燒博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博望坡, 火燒新野,都是劉備所為。

2、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3、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魯迅說羅貫中狀諸葛而近妖。八陣圖,八陣圖只是普通的陣法,並不是什麼奇門遁甲之術,更別說困住大名鼎鼎的陸遜了,只是演義神化了。

4、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5、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周瑜是操勞軍務死的,不是和諸葛亮鬥智氣死的。

第二、徵漢中時期很多地方為虛構。

徵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1、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2、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3、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後出師表》——乃後人偽託,並非諸葛亮所作。

4、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所以,縱觀《三國演義》諸葛亮之事蹟,僅三顧茅廬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而成。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喜歡就好。


孤燈寒門客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的描寫是具有事實依據的,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語,被譽正史和信史的陳壽著《三國志•諸葛亮傳》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的記載,事實勝於雄辯,以上史實證明,劉備“三顧茅廬”、“三請諸葛亮”是真實的歷史事實,只不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將“三顧”、“三請”的歷史事實進行了雅化和美化,演繹成了高大上的文學真實而已。

說諸葛亮聰明、才情好,有兩點不可撼動的事實。一是諸葛亮的聰明和智慧被劉備認可和承認。劉備是漢末時期的著名人物,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這一評價,不是劉備的自吹自擂,也不是當世或後世一些人的偏愛,而是在當時就被他的敵人曹操或競爭對手東吳集團以及天下豪傑共同承認和認定的。根據數學和邏輯學原理,如果相信年逾40,蹉跎半生的雄主劉備眼光和判斷力的話,就應該承認諸葛亮的確不是一般人。否則,不僅貶低了諸葛亮,而且也忹顧了劉備,以及曹操和天下芸芸眾生。二是在曹操強大攻擊力和孫權自私行為的擠壓下,在夾縫中輔助劉備建了國並稱了帝,且延至二世,享國四十三年。

諸葛亮的聰明賴於思考,劉備的成功在於堅持,都很勵志。





徐大乎


當然是真的啦。這一點毫無疑問。

因為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寫的清清楚楚。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道。

這一段寫的再明白不過了!

劉備確實是三顧茅廬,親自登門把諸葛亮請出山的。

諸葛亮當時是蜀漢的丞相,位極人臣,德高望重,完全沒有必要說假話騙人,也沒有任何必要通過編故事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因為他的地位本身已經很高很高了。其實當時蜀漢就是他說了算,何必多此一舉編瞎話呢?完全不需要。

而且當時像趙雲這樣的親歷者,尚在人世。諸葛亮如果說的是假話,他們也不答應啊。所以說,諸葛亮說劉備三顧茅廬,那肯定是真的了。

在諸葛亮傳中,有一段專門講述徐庶的生平。特別寫到,徐庶曾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讓徐庶把諸葛亮帶過來。徐庶說,諸葛亮可不是一般人,你如果想見他,就得親自登門拜訪。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寫的明明白白,劉備聽了徐庶的話,知道諸葛亮是個大才,於是登門拜訪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劉備貴為皇叔,怎麼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去拜訪諸葛亮。而諸葛亮不過是個山野村夫,怎麼敢如此託大,對劉備一再避而不見?

其實,是以現在庸俗的勢利觀,去看待古代的大賢。自然覺得不可思議。就像很多人如果有機會進入大公司上班,早就屁顛屁顛跑去了。怎麼能理解諸葛亮的境界和情懷。

諸葛亮是真名士。

他原本是不願意出山的。這是他自己的真心話。因為當時的環境下,出山的風險太大,隨時可能掉腦袋。而且他是極聰明的人,早就看透了高官厚祿不過是金玉枷鎖。而隱居山林,做一個自由自在世外高人,才是名士最高的境界。諸葛亮未嘗不羨慕這樣的生活!

就算是出山,輔佐劉備也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選擇。

當時的劉備,可不是後來稱王稱帝、風光無限的劉備。當時的劉備,只有小小的新野一塊地盤,兵馬不過數千,實力非常弱小!面對各路諸侯的虎視眈眈,劉備隨時都有覆滅的可能。跟著他,隨時都可能掉腦袋。諸葛亮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是真的實在不想見劉備。

他可以輔佐曹操,也輔佐東吳。那是一本萬利,萬無一失。

可他最後還是選擇劉備,就因為劉備夠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