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八年長跑敲響IPO:孵化出貓眼市值僅次於BAT,王興的「九敗一勝」

美团八年长跑敲响IPO:孵化出猫眼市值仅次于BAT,王兴的“九败一胜”

時隔八年,美團赴港上市,成為了BAT之後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9月20日,美團點評(股票代碼“3690”,以下簡稱美團)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成為港交所近十年來最大互聯網平臺公司,美團也成為小米之後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創新試點企業。美團CEO王興帶領著管理團隊、美團外賣85後女騎手、商戶和用戶代表一起敲鑼,與港交所互換禮物環節,美團的“盒器生財”用食盒裝銅牛,體現了以食為核心的企業模式。

當日美團開盤漲5.65%,報72.9港元,市值達到510億美元,超京東、網易、拼多多、小米等一系列互聯網巨頭,成為互聯網股中市值僅次於BAT的第四位。在登臺致辭時,王興感謝了“每一次花錢都在為更理想的世界投票”的3.4億用戶,以及470萬合作商戶、60萬騎手、5萬多員工,感謝了港交所和投資人,並感謝了喬布斯,“如果沒有蘋果,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就沒有今天”。

美团八年长跑敲响IPO:孵化出猫眼市值仅次于BAT,王兴的“九败一胜”

王興在一次內部會議中,曾為美團訂下1000億美元市值的目標。如今看來,這個目標不再遙遠。而詩人氣質的王興“九敗一勝”的創業史,從百團大戰中崛起的美團,以及從美團中孵化、計劃於年底上市的貓眼,在美團的高光時刻再度刷屏。

“互聯網攪局者”王興的九敗一勝:

美團要成為“中國亞馬遜”

在互聯網創業圈中,有一個福建幫:今日頭條的張一鳴,美團的王興,美圖的吳欣鴻和蔡文勝,美柚的陳方毅,滴滴的程維,雪球的方三文都是福建人。同樣來自福建龍巖的張一鳴和王興還一起合夥創業過:張一鳴被王興拉來擔任飯否和海內網的技術合夥人。福建悠久的海洋文明和商業傳承,孕育出BAT之後的“TMD”(頭條+美團+滴滴),“福建幫”以其開拓進取的無邊界精神被視為互聯網的攪局者:他們什麼都敢嘗試,打破了“唯技術論”,例如以信息流模型取勝的今日頭條。

王興的創業經歷同樣是一次次無疆界的冒險。2014年出了一本王興的傳記,叫做《九敗一勝》,概括了他十幾年間坎坷的創業史。和很多互聯網企業創始人一樣,他是理工科出身:從龍巖一中保送到清華電子工程系,隨後獲得獎學金赴美讀書。2003年,身在美國的王興給五位同學發了一封郵件:“這是改變信息傳播的巨大機會。”2004年,25歲的王興放棄攻讀美國特拉華大學的博士學位,回國創業。最初一系列項目都瞄準了泛社交:他的第一個項目叫“多多友”,第二個項目是針對海外學子的“遊子圖”,第三個項目是2005年推出,學習Facebook、結合國情的校內網,一度風靡全國。

但第二年,隨著流量暴漲、帶寬服務器成本加大、資金鍊斷裂、投資者撤回協議,王興不得不將校內網賣給了千橡互動集團CEO陳一舟,後者從日本軟銀融資4.3億美元,將其更名為人人網,2011年人人網上市,並在移動社交興起後迎來由盛而衰的節點。——如今美團510億美元市值的輝煌,更反襯出人人網市值1.04億美元縮水98%的淒涼。

2007年,王興創辦了“中國第一個Twitter”飯否,2009年飯否用戶突破百萬。如果一切順利,可能現在社交江湖上再也就沒有微博的身影了。2009年7月8日,飯否被關停。同年8月,新浪微博誕生。一年之後,飯否重開但社交格局已定。幸運女神對王興似乎總少了那麼點眷顧。2018年6月,飯否關停了註冊功能,外人無法進入,成為老用戶們傾吐心聲的一片小天地,眾多互聯網大佬潛伏於此:張小龍在這裡留下了2359條消息,他說“微博是個穿衣服的地方,飯否是個脫衣服的地方。”很少見媒體的王興平時活在飯否裡,共留下13000多條消息,被逐一放大解讀:其中提到美團的不超過50條,大多數時候展現著和商人背道而馳的文藝氣質和有趣的一面:“一條all in的路,一顆nobody cares的樹。”“葡萄牙語裡的cafuné,意思是‘手指穿過戀人的頭髮’,德語詞:Kummerspeck,意為‘因憂愁而過多進食所長的肉’。天哪這種一個詞包含一段意思的外語好浪漫啊。”據統計,他提到頻率最高的是“喬布斯”“金庸”“詩歌”“李白”等等。

美团八年长跑敲响IPO:孵化出猫眼市值仅次于BAT,王兴的“九败一胜”

在飯否關停之後,受到大洋彼岸Groupon的啟示,王興帶領著團隊於09年底創立了美團。而美團也從未停止過跨界的步伐:團購、電影、外賣、酒店、旅遊、打車、摩拜……涉足十幾個行業。王興多次強調,美團對標的不是Groupon,而是亞馬遜:雖然在外界看來,這兩者的業務毫無共通之處。但如果從戰略理念上可能更好理解:亞馬遜看重自由現金流而非短期利潤,打造實物的超級電商平臺,而毛利率同樣偏低的美團試圖打造一個生活服務類的超級平臺,實現“Eat Better,Live Better”的願景。

縱觀王興的創業史,其敏銳直覺和鍥而不捨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國“第一個Facebook”、“第一個Twitter”都出自他手。在百團大戰進入尾聲、美團與點評合併市場份額達到80%後,王興敏銳地捕捉到了下一個外賣風口,轉型狙擊餓了麼,而在美國鼻祖Groupon衰沒之際,不得不反過來學習美團的外賣模式。2017年,美團推出網約車服務,並於今年收購摩拜。如同“八爪魚”一般無邊界的美團將觸角伸向了生活服務的各個領域,或許如王興所說,美團要擁抱的是變化本身。

從美團中走出的貓眼,

誰攪動了在線票務的江湖?

估值超過200億人民幣的在線票務寡頭貓眼微影(以下簡稱貓眼)是一家基因十分獨特的公司,甚至很難說清自己的創始人是誰。目前貓眼控股股東是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直接、間接持股48.8%,第二大股東微影時代持股20.62%,第三大股東騰訊持股16.27%,第四大美團持股8.56%。今年9月,貓眼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準備於年底左右在香港上市。

貓眼的成長過程見證著電影在線票務平臺由多方混戰,到微票兒(娛票兒)、百度糯米、貓眼、淘票票四強對立,直到貓眼淘票票兩大寡頭之爭的歷史進程。同時也見證著AT兩家的角力。雖然最大股東是光線,但貓眼的基因主要來自於美團和騰訊。

美团八年长跑敲响IPO:孵化出猫眼市值仅次于BAT,王兴的“九败一胜”

貓眼的誕生是美團“內部創新”的實踐結果。2012年,美團開始轉戰O2O,推出“美團電影”,業務主要是影訊和少量在線售票。第一個月只賣出去90張票,2011年,其銷售額達到1.2億元。2013年,美團電影更名“貓眼電影”,推出“在線選座”新功能,投入數百萬在線下安裝出票機,一開始並不順利,有影院發郵件稱“選座是不會成功的”,但很快在線選座以其便捷實現了O2O的最佳想象。同年微影時代成立。

美團的基因體現在貓眼當中,則是貓眼區別於淘票票,來自O2O基因快狠準的打法:貓眼在地推戰術、取票機覆蓋上是最快的。票補大戰也是由貓眼打響了第一槍:2014年的暑期檔《變形金剛4》被視為票補大戰的開端。

2014年淘票票的前身淘寶電影成立加入戰局,2015年全年440億票房由30億到50億來自票補,2016年,光是春節檔的票補總額就達到了10億:許多影迷大概還記得當年9.9塊一張票的盛況,低價票為院線帶來了一波人口紅利的同時,也讓院線在和線上平臺的競爭中喪失了主動權。

2014年,貓眼開始向投資、發行等產業鏈上游延伸。2016年,整合大眾點評的娛樂業務後,貓眼正式從美團獨立拆分。隨後微影時代和光線展開了對貓眼股份的角逐,後者取得勝利,幫助貓眼補全上游鏈條。雖然騰訊是美團的股東,由於騰訊、阿里均為光線大股東,如果貓眼攜手淘票票,那麼騰訊將喪失電影市場最大入口端。因此騰訊積極部署貓眼、微影合併。2017年,貓眼電影併購微影時代,並將微影時代的演出業務、IP衍生品業務等一併收入囊中。微影時代錯失良機,從收購淪為被收購。

時至今日,騰訊系的貓眼、阿里系的淘票票兩大寡頭對峙局面正式形成並將長期對峙,幾乎所有年度票房TOP10電影宣發方、出品方都能看到貓眼或是淘票票的身影。

據估算,2020年,中國的綜合票房收入將達到913億元。按照5%的服務費比例以及如今50%的市場份額保守計算,2020年貓眼這筆收入將達到23億元以上。(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隨著票補大戰終結,市場份額可能受到影響的第三方平臺將回歸到內容質量之爭,對於貓眼和淘票票來說此後將成為上游之戰。它們不再僅僅是在線票務平臺,而是集大數據、營銷體系於一身的互聯網泛娛樂巨頭。

“互聯網會根本改變所有行業,但這種改變不一定發生在最底層。”無論是對於美團還是貓眼來說,要走的路還很長,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裡,要麼極速更新,要麼落後於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