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将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你怎么看?

零依米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东亚地区非常重要的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发展向来都是中国人关注的焦点,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开始推行终身不退休社会,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而最近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一书也已经上市,我们就结合大前研一的观点,认真来分析一下,日本是如何被自己的老龄化所拖垮的?

一、日本要推终身不退休社会?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将讨论把继续雇用的年龄提高至65岁以上”,以打造不论到多大年纪、只要有意愿就能参加工作的“终身不退休”、“终身活跃”的社会,并以终身不退休、终身活跃的社会作为前提,推进医疗和养老金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整体的改革。

日本现行《高年龄者雇用安定法》规定,对于有工作意愿的人,原则上把65岁定为“继续雇用年龄”。日本政府计划修改该法律,逐步把年龄上限提高至70岁。首先将把维持雇用员工至70岁定为企业的“努力目标”。自2019年度起,政府还将对积极雇用老年人的企业提供支援。在此基础上,2019年以后将讨论修改《高年龄者雇用安定法》,允许工作到70岁。

事实上,安倍上台后的2013年就推动国会通过了《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该法要求企业原则上将员工雇佣到65岁,并作为企业的一种义务规定下来。日本各大企业随后开始改革人事制度,规定到了60岁退休年龄的员工,如果本人愿意继续留下工作,那么除了不能担任领导与管理工作之外,工资待遇降为原工资的70%左右。 但是该法施行了仅仅5年,日本政府就发现仅延长5年还是解决不了政府社会保障负担沉重和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严峻问题。

而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一书中就曾经反复强调,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就是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感到的不安。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的1989年,当时日本国民的个人金融资产是1000万亿日元,当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会后,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是1700万亿日元,增长了高达了700万亿日元,而且这拥有1700万亿日元的大部分是65岁以上的老人,日本的经济问题由此而来。

二、日本是怎么被自己的老龄化拖垮的?

众所周知,日本是亚洲少数的发达国家之一,借助美国的援助,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就快速发展起来,日本的经济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达到了顶峰,在达到了顶峰之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被迫接受了美国的广场协定,日元开始快速升值,结果导致了日本的经济泡沫开始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初,日本经济出现了问题,经济泡沫被刺破,日本正式进入了“失落的25年“。

从那个时代之后,日本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开始快速出现,在日本年轻人群体当中开始出现了“尽可能不负债”的心理。根据大前研一的研究,这是因为日本人开始对未来和自己的老年生活感到不安。日本人在30岁左右就开始存钱,即使存到的存款已经足够买车买房,他们会是要将一部分钱用于储蓄,以备自己的老年生活。

在日本由于大量的人口进入老年化,导致了日本老人普遍将每个月汇入年金账户里的三成甚至更多地资金用于储蓄,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几乎不花钱。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等到临终时,日本老年人平均每人拥有3500万日元的金融资产(约合215万元人民币)。

其实,老年人消费水平的下降这几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日本的出生率是历史上最低的,只有1.4%,维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比例是一位女性生育2.1个孩子。日本劳动力的短缺程度是非常严重的。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削减他们在服务和餐饮方面的支出,但是这仍然无法覆盖日本老龄化人口的开支。世界经合组织预测如果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不能得到提升,日本的人口总量将会从目前的1.28亿左右下降至2050年的9800万。如果这种预期真的出现,那么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从目前的26%左右上升至45%。

根据大前研一的研究,由于日本的老龄化比重太大,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短缺,日本的养老体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国家难以提供妥善的服务和护理,只能依赖于居家养老,然而由于年轻人人数更少,日本老年人只能够不停地存钱,通过老年人弥留之际还攥在手中的3500万日元,让其成为了一种用来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牵制力“。

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人数的快速增加,日本父母对老年生活的不安感进一步夺走了社会创新的活力。日本的父母们对子女的职业考虑往往带有自己的私心,大前研一的研究表明,他们希望女孩从事护理行业,男孩成为公务员,如果女儿是护士的话,那么就可以在父母年长的时候照顾自己,若儿子是公务员,每天都会定点回家,也不用担心经济不景气时的失业,而且退休后还能够拿到稳定的年金,既有时间也有钱,这样就能好好地赡养他们的父母了。

大前研一不禁感叹:被这样父母养大的孩子,他们会认为平平淡淡过一生就好了,所以不要指望这些孩子能够突然有一天变成拥有远大抱负的有志青年,这已经成为了日本的悲剧。把赡养老人的责任交给子女,不仅束缚了老年人自在地花钱,同时也扼杀了子女们其他的可能性,如果这种不安感不去消除的话,那么下一代人还会重复他们上一代的事情,这种联系就像复合污染一样,会导致日本国力极速衰退。

如今,安倍再推出的终身不退休社会,其实是把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加深,让老年人的不安感不断升级,最终极有可能这种经济思维方式就会成为拖垮日本经济的重要根源。


瀚海观察


安倍是个有才有智的人才,别小看他,我们要向他学习,他办的事基本达到现实,后面的事也许中。。可成攻,我国要团结日本,还要团结中国周边的一些小国,要认真以良好的形象看待他们,为未来中国社会开创一个良好空间,这些小国与我国如有问题,要以最大的努力,协调解决,决不让外来认何国家干涉,


用户8957351618435


这是安倍为了应对日本老龄化社会而采取的措施,但却不得不让人担心中国的未来。中国当代的年轻人,以后会不会也要“终身不退休”呢?

只要是去过日本的朋友,一定都对日本社会的老龄化感到很震惊:在各种岗位上,都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中国大妈开心地跳广场舞的时候,日本的大妈却还在认真地工作,这种鲜明的对比,已经足以说明日本老龄化程度有多么严重:年轻人不足、难以赡养庞大的老人群体、于是老人只能选择自己养活自己。

而且由于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所以它们的老人群体还在不断壮大,这也是为什么安倍提出“终身不退休”社会的根本原因,因为在日本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群体数量,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不断增加,甚至有可能超过年轻人群体的数量。

在社会发展方面,日本比中国更先进,而由于是邻居,所以日本的发展路径,在许多方面对中国也有指导意义。现在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比日本更严峻的是,中国是“未富先老”,人均GDP还不足1万美元(2017年是8836美元),这也就是说,中国社会未来的养老压力更沉重,这样你便能理解,为什么从明年1月1日起社保缴费要由税务部门来统一征收,为什么在前两年便开始设计和制定延迟退休措施了。


速读财经


日本提出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是有他的国情在这儿的,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据数据显示,按照日本目前老龄化程度,到了2025年,日本将有3500万老人。更严峻的情况是,日本老人正在步入老无所依的状态,以前平均有5个年轻人赡养65岁以上的老人,而2060年平均大约只有1个年轻人供养。

因此,安倍提出“终身不退休社会”实属无奈之举,老人不退休继续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养老金负担,缓解养老压力,而且还可以在暂时解决由人口增长率低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但是,无论是对于日本还是中国来说,“终身不退休社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问题。老龄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育成本过高而带来的低生育率,房价、教育、医疗等关乎民生福祉的问题若不得到改善,生育率是很难提上来的。

日本是一个奉行“活着就要劳动”的宗旨的发达国家,也许“终身不退休社会”在日本是有可行性空间的。但是如果中国想借鉴这个奇招,可能就不太合适。毕竟,中国人骨子里追求闲适的生活,如果退休还要继续工作,对于已经勤勉工作一辈子的人来说,“终身不退休”或许不太可能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盘和林看经济


谢谢悟空!



9月3日,安倍晋三首相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在日本社会推行“终生不退休”、“终身活跃”作为劳动方式第二轮改革的举措,以推动医疗和养老金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事实上,日本是世界上一个经济富裕却很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受老龄化问题严重困扰的发达国家。从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尽管日本社会凭借丰裕的家底维持着品质较好的生活,但是,在日本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很多老人退而不休,继续工作,在很多行业可以看到老年工作者,这样的结果便是日本社会的赡养比处于低位,但是,这会带来医疗健康和社会保险等更多的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老龄化年龄划分标准是65岁,而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年龄是70岁(我国的老龄化年龄是60岁),这样以来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是安倍以“根本不担心日本的人口结构”的思想观点提出了“终身不退休”、“终身活跃”改革措施,似乎是有些过于自负的了。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一项研究称,到2033年,日本全国范围内空室将到达2150万户,届时几乎达三室一空,日本社会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可见一斑。二是从人的生理结构、功能和人性的社会化等诸多方面考虑,“终身不退休”和“终身活跃”制度的提出,也许是安倍晋三首相对日本社会真正面临老龄化危机到来的无奈之举吧!当然,如此以来所引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中国的借鉴和深思。


行燊1


牛熊交易室认为,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只是一时之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龄化已经成为多数国家的普遍现象,而这其中,日本的问题尤为严峻。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降低劳动生产率,不断削弱一个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同时为确保老年人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需要大幅增加用于养老金、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进而导致减少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

目前日本法律规定60岁是退休年龄,但是到65岁才能真正领取养老金。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为减轻养老负担,日本政府要打造永不退休社会,呼吁公司取消退休制度。实则依靠延迟退休解决仅仅只能缓解一时,无法起到长远的积极作用。

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应当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为积极的养老政策,使老有所依,出台育儿相关支持政策,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鼓励生育等,一个良好的社会模式才是长远发展之计。


牛熊交易室


日本社会真实的一面,寒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0578096ee4782f9b4588fe9b7d0a2954\

举出白胡椒粉


如果社会具备足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且会根据不同人安排不同的工作种类,并不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就业薪酬与就业压力,那么适度推行安倍提出的改革制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对于安倍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更多还是为了应对持续严重的老龄化压力,而随着老龄化压力的持续增加,加上当地新增人口或新增劳动力不多的因素,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而按照老龄化持续加剧的趋势发展,或许数十年后会对日本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或许,对于有能力、有体力的老年人,在不降低他们的薪酬水平,不增加他们的就业压力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进,且需要有完善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配套。否则,若社会福利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那么盲目模仿或复制这一模式,显然并不合适。


郭施亮


日本首相安晋三称,如能继续连任,将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这真是日本一个“悲伤"的消息。

终身不退休”,反映的不是日本社会的无比勤奋精神,而是日本对“老龄社会"人力缺乏的无赖状态,漫沿的是日本国“渐渐老去“的忧愁。

日本自二战战败后,很长一段时期国民都沉浸在战争失败的衰伤中,国民将主要精力发泻在经济建设和科研工作中,使日本经济和科技得到长足进步,国民经济曾长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更是站在世界的前沿。成为世界先进国家。

随着西方世界思潮的溶入,高享受,少子,晚婚或不婚也成为年青人追求的目标。死亡率超过出生率成为日本现有的国家现状。体力型劳动力严重缺乏已成为无法弥补的严峻局面。

“安倍经济学"可以暂时挽回日本经济的日益衰落,却无法挽回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安倍打造日本社会“终身不退休"的动议,并非安倍脑袋发热,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终身不退休,不会受到大多数国民的拥护,在高享受的日本,只会受到日本国民的抵制和国际社会的嘲笑,想想一个到处都是拄着拐杖还在工作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老狼48440790


终身不退休社会将会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社会的主流形态,安倍也会因此被人们所记住。

首先对比一下安倍的退休政策和在俄国闹的沸沸扬扬的普京退休政策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可以自主选择退休时间,注意这里说的自主选择。普京的退休制度之所以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的动机和出发点有问题,他是为了缓解俄国养老金不足而强制百姓工作,强制交钱而又想尽可能晚的付钱。安倍的制度则是充许过了65岁依然可以工作,鼓励百姓为国家继续做出贡献。在一个人有能力工作,又想多挣钱的前提下,给你工作的机会。而在你觉得体能有问题或是无意工作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选择退休。

现实日本社会存在一大批的超过65岁的人,想要参加工作,这是安倍想要改革的社会基础。日本平均寿命位于世界前列,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就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在65岁强制退休的背后有两个社会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仍想挣钱,另一个是退休后等于被社会抛弃。要填补物质和精神上的空虚,就要制定顺应时代政策的法律法规,去满足百姓的愿望。发展生产上说,由于经济发展良好,产生很多的工作机会,正好能满足这些老年人的想法,因而就给了有眼光政治家变革的机会。

最后看下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从人类产生至今,在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衣食住行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进国家已经做到了生下来不干活生存就有保障。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寿命却没有多大变化,人类平均寿命比高龄的动物都还有差距,这是非常让自诩为高级生物的人类感到难堪。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这一领域的希望,并在这领域耕耘多年。在未来30年人类寿命必将翻倍的增长甚至更多。人类可以大幅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此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及时的制定相关的政策,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避免到时间出现法律真空的尴尬。

因此,安倍的立法新提议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是非常适合人类发展的法律法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