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团长说:当下很流行一个词,叫做

“假努力”,它指的不是孩子不愿意勤奋学习,而是方法不够高效,导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真勤奋”的孩子,未必是多有天赋,仅仅是掌握了高效的“时间管理”诀窍,让勤奋变得更有价值。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但凡想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就必然遇到“时间不够用”的难题。每天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之间奔波,还要针对薄弱科目进行额外的学习,每天两点一线,一转眼功夫,下一场考试就来到跟前。

还记得我们上学时总有一两个这样的同学:每天熬油点灯地看书、背题,宿舍已经熄灯了,还拿着个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干脆蹲到卫生间继续看书、背题,直到凌晨。但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太理想……

他们辛苦努力却总不能换来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在“假努力”。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一味顺着教育的惯性,我们获得了什么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开学的第一天,校长手拿着一个鸟窝,告诉学生,“杜鹃从不自己做窝,它只在别人的窝里下蛋,把其他的鸟蛋推出去,这样就没了竞争对手。”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被危机感督促着,似乎不跑快点就会被别人超越,而主人公兰彻却是特别的存在。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他喜欢用简单实用的语言去定义一个词,而不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他喜欢蹭各式各样的课,认为学习是为了修炼气质而非取得高分。

一节课上,兰彻和教授发生争执。教授问:“机械装置的定义是什么?”兰彻没有照搬课本中的定义,而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机器就是减少人劳动力的东西。”

教授要他再说明白一点,兰彻用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又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机械装置”。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可是教授眼睛瞪得圆圆的,严厉责备他说,“考试也能这样写吗?白痴!”

教授又问另一位同学,这位大家眼中的“书呆子”立马背诵教材,一字不漏地给出了标准答案。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枯燥……无聊……难懂……可这就是课本上的标准答案。

兰彻坚持学习的意义不该是死记硬背,教授却认为兰彻的行为是不尊重教授,并扰乱了课堂秩序,于是叫兰彻“滚出去”。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兰彻沮丧地走出去,走到一半又返回来。教授问他怎么又回来了?兰彻说忘了点东西。教授问:“什么东西?”这一次,兰彻按照教材上严格要求的定义,准确描述了自己回来拿的东西是什么。

兰彻回来拿什么?请看下图↓↓↓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教授被他自己喜欢的生涩定义搞晕了,反而问兰彻在说什么,兰彻说:“书,我忘了拿书。”

这一番对话怼得教授目瞪口呆,同学们一致叫好。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同样接受着学校的教育,兰彻的思维像长了翅膀般天马行空。他每一刻都在为学到新知识而感到兴奋,大学也能次次考试拿第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成绩好的学生学得都很轻松,不仅玩耍游戏样样不耽误,也很少见到熬夜学习的情况。

对学霸来说,比起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保证,则离不开“时间管理”四个字。

“假努力”下掩盖的“真懒惰”

一名中学班主任曾对班里60多个孩子中做过一个小调查,她专门抽出一天时间,让孩子们在当天同样的作业量的情况下,记录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完成得快的孩子,仅用了一二十分钟就完成了,完成了之后,还看了一部英文电影;而完成得慢的孩子,整整花了5个小时!

老师观察发现,那些作业完成得快的孩子,往往质量还非常高,成绩也非常好,而那些作业完成得慢的孩子,也并没有想象中慢工出细活的效果。他们是典型的“假努力”。

■ 从早上五点半起床,就埋头进入学习状态,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吃饭、午休、洗漱的时间,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

■ 吃饭基本上是靠吞的,尝不出什么味道来。当然去食堂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等饭的间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记几个单词的。

■ 下了晚自习,到寝室在昏暗的台灯下接着用功,一天不刷够一定量的题、看够一定量的书是不可能安心躺下来睡觉的。

■ 睡眠不足,白天打瞌睡是一定的,只能靠意志强撑;疲倦状态下听课,总有很多疑问,为了弄懂只能晚上接着熬夜;如此循环往复,勤奋到人神共愤。

■ 然而,考试成绩出来,依然不上不下……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满足了以上几条,那么恭喜得到这么一个称呼——假努力者。

他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5步破除“假努力”

1.如何成为一个多核处理器?

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孩子,往往面临的问题在于:事情太多。

学习成绩想提高,辩论队、社团想玩,游戏、篮球想打……只要想填充自己一天24小时的时间,总是会有无穷的事情涌入自己的To-Do-List。即便是紧张的学习时间,同样存在着分给这个科目还是那个科目,去刷题还是归纳总结这样的问题。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1.既紧迫又重要的事,马上去做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抽时间也要做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错题错因、背单词、课外阅读等。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4.既不紧迫也不重要,想做也不要做

如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妨在每天结束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按照15-30分钟的最小时间单元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安排。

在每天、每周结束后,考虑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安排方式?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2.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

细细盘点,其实,孩子一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被大量的琐事占用,例如上下学、等待(等吃饭、等家长接送、排队)、放松(饭后、午睡后)。

在时间利用与效率当中,当中同样存在“二八定律”。在效率最高“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在效率最低的“疲顿时间”,8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20%的回报。

因此,提高时间利用率,关键在于对时间的精细化把握。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1.“黄金时间”:高强度的主动学习

大段完整的高效率时间的“黄金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孩子可以完成一些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例如各科的限时训练(尤其数学、理综)、难题的重点突破、复杂问题的深入思考。

2.“垃圾时间”:低强度的被动学习

碎片化的低效率时间是学习的“垃圾时间”。此时适合进行一些不需要进行大量思考的低强度学习任务,例如听英语新闻/录音、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或英语的练字、摘抄积累作文素材。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3.“反馈时间”:归纳、总结、调整、计划

完整的低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反馈时间”。适合对一天所学进行总结、错题的分析与归纳、反思学习计划、思考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4.“积累时间”:背诵、记忆、复习、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积累时间”。“积累时间”,适合进行与记忆和积累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巩固英语单词、背诵语文古诗词、熟悉作文素材、背诵文综知识点。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将所有的时间进行类型化的划分,能够更好地兼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和精神状态进行灵活的调整。

例如睡前的30分钟:如果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积累时间”,完全可以进行积累、背诵、记忆单词、古诗词、文综知识点;如果精神状态较差,进入“疲顿时间”,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练字(临摹)、摘抄素材、听英语新闻或听力录音。

例如在家晚自习:如果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黄金时间”,可以进行刷题、限时训练、钻研难题(如同一些竞赛生);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比如白天运动过量,或是经历了高强度考试),即进入“反馈时间”,可以进行思考、归纳、整理。

需要认清的是:并不是只有“黄金时间”才适合学习,每天有大量的学习任务发生在一些细枝末节或是精神萎靡的时间当中。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得这样挤才会有。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3.如何有效管理精力?

当然,如果碎片化时间过多或是精神状态长时间欠佳都是有问题的,前者说明时间规划有大问题,后者说明身体状况跟不上学习进度。

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为什么学霸往往都是全面发展?因为,除了精细化地管理和分配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考虑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够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中保证效率。

保持精力充沛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休息、饮食、运动。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2.休息规律

第一,保证最少的睡眠时间。长期来看,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下,每天至少应当保证6小时的睡眠。

第二,作息应当尽可能规律。周末不必赖床、考前不熬夜或者特意早睡,尽可能让自己的作息趋于规律化。

第三,午间休息。午间休息并不完全不等于睡午觉,而是说在午间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放松(午睡、闭目养神、冥思),或是选择低强度的学习(比如阅读课外书、练字)。

第四,周期性计划性的放松。在完成一个相对长期的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如月考)后,在开始下一个学习计划或学习周期之前,可以有计划性给自己一段时间的放松。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3.运动锻炼

运动本身虽然是消耗能量的,但是保持规律性的运动能够激发身体活力(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抗压能力)。

课间休息时候踢毽子、打羽毛球,晚自习下课5分钟的慢跑,既不花时间也能保持身体的活跃机能。即便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经过1~2星期的慢跑也能够很快感受到精神状况的好转。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4.如何做到高度专注?

多任务不仅增加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避免分心走神,有如下几点建议:

1.学习区域尽可能与生活区域、娱乐区域保持独立

独立的学习区域能够保证自己不容易轻易过渡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即便短时间的脱离学习状态,也能够较快速地回到学习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假期,一些学生也习惯到图书馆、学校的自习室学习。

2.分心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学习过程中蹦出来的种种想法,如果是无关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重新回到学习过程中即可;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就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计划本),学习单元结束后尽快去处理。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5.如何尽量避免拖延?

很多人喜欢等到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有时不过是心理节点)再开始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还剩一小时作业也写不完,不如等到明天早晨再做”“月底考试,考前一周再复习”“等放暑假,我就能好好补英语了”……

心理上的惰怠、抗拒和逃避现实,让开始一件事情变得异常困难。如果一件事情足够重要,那么完成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马上、刻不容缓地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努力学习却不见成效?想孩子告别“假努力”,家长得先抛弃“假关心”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除了孩子要避免“假努力”,家长也应该避免“伪关心”。我们常常说,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比起具体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有用的启发。


文丨阿么

综合自创知路教育帮 凯叔讲故事

部分图片源自东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