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文娟
1
新學期剛開學,班裡新來了一個小男生。男孩長得大大的眼睛特別萌,笑起來還有兩個小酒窩,我看到他就母愛氾濫特別想抱一下。
因為這個男孩並沒有跟我們一起上小班,所以我對他多了些關照。重點教他常規,想讓他能儘快適應中班孩子們的生活。孩子自己也特別外向,兩天的時間已經和其他孩子玩成一片了。
在我看來挺聰明伶俐的一個孩子,沒想到第一天下午放學,他媽媽來接孩子時專門留下來問:“老師,孩子平常在家裡根本管不住,每天上躥下跳,我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您費心要好好管教呀!”
我笑著點了點頭,“孩子活潑好動是天性……”話還沒有說完,孩子已經掙脫了媽媽的手跑到一邊玩把盒子裡的太空沙倒了一桌子。
媽媽直接就朝孩子吼,“怎麼這麼不聽話!誰讓你現在玩了?趕緊給我收拾!”
“沒關係的,幼兒園的這些玩教具本來就是給孩子們準備的呀。”
看到媽媽即將發火,我攔住她,“孩子又沒有做什麼不合規矩的事情,你怎麼就生氣了?”
“他總是這樣,每次我讓他幹嘛他偏要和我對著幹,氣死我了。”
說著不好意思衝我笑了:“老師,我家孩子我懷疑是不是有多動症啊!哪天我得帶他去醫院看看。讓你見笑了。”然後不高興地強拉著孩子走了。
作為幼師我接觸過很多孩子,每個孩子性格迥異,雖然有偏活潑好動和稍微內向點的,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本就愛玩,孩子還不至於是他媽媽說的多動症。
而媽媽卻不顧孩子的感受,當著老師的面這樣說孩子,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2
有時候帶寶寶去小區花園裡玩,也常常會聽到有阿姨指著自己家的孩子和其他人說:“我家這孫女啥都好,就是太膽小了,什麼都不敢。
幼兒園舉辦了演講比賽,我們都希望她報名鍛鍊鍛鍊,可她就是死活都不幹,根本不敢在人前講話。”然後扭頭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或者有人在說:“看我家兒子都兩歲了還不會說個完整的句子,嘴真笨!”
要麼是:“這孩子咋這麼淘氣呢!我說什麼都不聽,真後悔生他了!”
“看孩子瘦成啥了!每天不好好吃飯,我追著喂都不吃!每天吃個飯糟心死了!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厭食症?得去給他開點藥。”
“別看我家娃這次考了第二名,比人家第一名差了四分吶!鬱悶!”
“我家這個孩子簡直太笨了,每次輔導作業我都教了他好幾遍了還是不會!”
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在很多時候很多場合對別人抱怨過自己的孩子?
說過很多諸如此類不滿孩子的話,其實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就傳遞了許多負面消極的信心給孩子,而我們還不自知!
提起語言暴力,家長會搖頭否定,認為自己從來沒有罵過孩子,沒有在孩子面前說過髒話,並沒有過語言暴力。
但語言暴力不單單是當著孩子的面罵他。你有沒有過在客人面前說,“他真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他就是學習不好!”這樣你已經在暗示你的孩子:他就這樣的人。
孩子就會朝著你每天抱怨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動不動就喜歡威脅孩子,說“再這樣媽媽不要你了。”、“你再鬧爸爸把警察叫過來抓你!”這些話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在這樣語境中生活,早晚有一天會顯現出來。
而這種語言冷暴力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但經常家長並不知道這些話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3
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說有個女孩有一個經常行為暴力的爸爸,和一個偶爾語言暴力的媽媽,這讓她在被二伯侵犯時不敢說出口。當她嘗試著和媽媽提起,媽媽說的是:“誰讓你穿得這麼少”。
在媽媽看來並沒有打罵女兒,可是女孩卻忍不住哭出聲,在她眼中,別人罵自己就像毛毛雨,媽媽這句話就像拿刀捅一樣,還不如拿刀捅。
4
根據愛荷華大學的一項研究,一般孩子平均每天受到432條負面評論,而得到的正面評論每天卻只有32條。
這也就是說父母向孩子所說的話語中只有6-15%的語句是積極和鼓勵話語,而大部分卻具消極,諷刺等語句。
2014年7月,知名藝術家謝勇憑藉《語言暴力》這組作品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
他把幾個與語言暴力相關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做成了“武器”。比如我們最常對孩子說的幾句話:“丟人”、“豬腦子”、“就知道吃”、“廢物”、“怎麼不去死”等。
這組作品靈感來自於幾位少年犯,幾位為兒童做心理輔導的心理師在輔導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就是促成少年犯犯罪跟父母對他們的慣用語言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
於是謝勇和研究所的心理師,在研究所與教養院的來回,最終做成了這組作品。
“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將這句話變成兇器,目的就是要告訴家長、老師們立即停止語言暴力。”
謝勇說:“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的溫暖的語言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神經學研究發現,當孩子聽見吼叫、怒罵聲時,他們的壓力激素就會飆升。長期處於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有的孩子會變得自卑、敏感、膽小、不信任他人暴躁、易怒。
出現這些話,主要還是因為在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就該是聽話的,就該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所以家長會對孩子表現出的好的行為習慣視而不見。
而對他們的一些缺點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講,卻不知道這樣做只會放大孩子的缺點,對孩子改正一點幫助都沒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不要有意無意在他人面前說孩子缺點
宋丹丹帶著兒子巴圖參加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時,我以為會是一場親密的親子之旅,沒想到卻變成了媽媽對兒子的吐槽大會。
剛到蘑菇屋,巴圖屁股還沒坐熱,宋丹丹就當著蘑菇屋的三位主人說:“給我兒子找點活幹,他太胖了。”
一句話讓黃磊都聽不下去了,趕忙救場:“你別老說人巴圖胖,人不胖。”
從黃磊這話能看出,宋丹丹在別人面前吐槽兒子胖是常事了。
巴圖心疼媽媽晚上中毒嘔吐,想要給煮個雞蛋,宋丹丹卻是這麼回應:“你要是能把這倆雞蛋煮熟了,我就勉強把你留下。”
到了做雞窩環節,本來巴圖就沒一點自信,宋丹丹還這麼說:“巴圖,你要能把雞窩搭起來,你這孩子就沒白養。”
此外宋丹丹還拿巴圖跟劉憲華比較,抬高劉憲華貶低巴圖,說自己的兒子啥也不會幹,笨死了。並揚言要換兒子。
作為觀眾我都看出了巴圖滿臉的尷尬,但宋丹丹根本沒有注意到。
宋丹丹這些話作為家長的我們是不是很熟悉?我們總
喜歡拿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打擊孩子,其實這樣做除了加深孩子的尷尬和自卑,還能有什麼好處呢?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孩子不會在意父母揭短,或者聽不懂,就任意當著別人的面說自己孩子的缺點。殊不知,孩子和成人一樣,不願意自己的不足讓外人知道。
如果家人有意無意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缺點,這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內心留下陰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進而產生自卑心理。
只有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充滿自信心,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掌握話術和技巧,柔韌有度
家長要明白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遠離語言冷暴力的同時,還要掌握好最佳的話術。
如果孩子進步了,或者做了一件在家長看來很棒的事情,不要用空洞的“真棒!真聰明!你真厲害!”這些簡單的話來誇獎,而是要具體說出孩子的進步在哪裡,為什麼會這麼棒。
比如孩子畫一幅畫,媽媽不要只單單誇孩子這幅畫畫得漂亮,可以這麼說:“寶貝,媽媽看你畫畫時特別認真專注,媽媽很驕傲寶貝也可以這麼認真專注去幹一件事!媽媽相信你下次也可以!”
或者在和其他人聊天時,裝作偷偷說給他們聽,其實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家寶貝今天自己用勺子吃了滿滿一碗飯!”、“雖然孩子沒有拿滿分,但我知道他盡力啦!我已經很開心了!”
類似這種積極的暗示,會讓孩子進步很快。
控制好情緒,不要在生氣時口不擇言
看過一個新聞報道,只因為母親賭氣說了句“你去死吧”,沒成想13歲的女兒竟然真的負氣跳海了!
父母離異後,孩子和母親生活,但由於母親忙於工作對孩子很少管教。因為孩子沒達到母親預期,媽媽賭氣說“你去死吧”,孩子一時想不開,走進海里欲結束年輕生命,幸虧被好心群眾及時救起。
但是當民警迅速來到現場,只看到女孩渾身溼漉漉地坐在椅子上,低頭在哭。試圖詢問她的名字,女孩卻內心十分牴觸,嘴裡不停地說不回家,不會告訴名字,擔心把她送回家。
父母都有在孩子不爭氣的時候火冒三丈,但切記控制好情緒,不能說的話千萬不要一時口不擇言,你以為沒什麼大不了,可也許你的一句話會讓孩子一時想不開,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常常反思自己,換位思考
要時刻記住這句話: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我們都是在共同成長中,如果孩子哪裡讓家長覺得不滿意了,先不要總想著去職責去諷刺。
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在行為方式上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自己是不是哪方面做的不夠好?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人,不能讓孩子以滿足自己的生活觀作為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
心理學家庫利說過:對每個人來說,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個人通過社會交往瞭解別人對自己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自我。他人看法決定了一個人的自我感知,而這些看法大多是通過語言傳遞。
父母的語言對於孩子擁有強大的力量,它既可以溫暖孩子的心靈,也可以變成冷暴力,讓孩子天天生活在自卑和打擊中。
所以我們認真傾聽孩子的內心,經常換位思考,保持冷靜,對孩子好好說話吧!孩子一定會在我們賦予的健康環境中長成為快樂開朗又優秀的人,溫暖地擁抱這個多彩的世界!
閱讀更多 親子學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