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000年前,北宋的王安石在宋神宗趙頊的支持下主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變法,史稱
"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這次變法對宋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進行了諸多改革,目的是為了遏制官場腐敗,改善百姓生活,解決國家財政危機,增加國防實力。但變法因為觸動了大地主階級和大部分商人階級的利益,使得變法一開始就充滿艱辛,變法派和保守派為各自的執政理念不斷爭鬥,更隨著宋神宗、高太后、宋哲宗、宋徽宗等執政者的不斷更迭,變法與反變法之間的黨爭日趨殘酷,諸多名臣在黨爭中受到對方不同程度的打擊迫害,由於變法最終失敗,所以王安石變法派中的主要干將在不間斷的黨爭中大多遭到貶黜。
王安石:變法失敗,失去宋神宗信任,隱退金陵,在王安石隱退期間,他所制定的新法被保守派全部廢除。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在憂憤中寂寞辭世。
呂惠卿:變法初期和王安石理念契合,得到王安石信任,為變法派第二人,王安石首次罷相時,呂惠卿繼承變法大旗和司馬光等保守派繼續鬥爭,但其不甘心居於王安石之下,陰謀阻止王安石再次掌權,兩人逐漸產生矛盾,王安石第二次入京掌權時將呂貶出京城,呂惠卿作為變法派即得罪了保守派,又在變法派內部被視為陰險小人,被貶後不論執政者如何更迭都沒有再回到權力中心,在地方上終老。
蔡確:宋神宗去世後,被高太后支持的保守派清算,遭貶黜罷相出京,因為在被貶途中做的詩被舉報影射高太后為武則天,被高太后記恨,自此一貶再貶,從湖北一直貶到廣東,由於廣東在當時屬於不毛之地,而蔡確好歹也做過宰相,因此大臣呂大防和劉摯建議給蔡確換個條件稍好些的地方,可高太后大怒並表示"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結果蔡確在被貶地得重病而死,支持變法的宋哲宗繼位後曾一度被追封為郡王,可後來到宋高宗時又被視為奸臣遭到追貶,人死了都沒能安生。
章惇:"熙寧變法"失敗後,高太后執政時期也被貶到嶺南,熬到宋哲宗繼位被再次啟用主導變法,上位宰相後大肆打壓保守派,還曾經建議掘司馬光的墓,宋徽宗繼位後,因為章惇曾明確表示過宋徽宗不可為帝,所以再次遭貶並且最終在貶黜地病死,他死後宋徽宗沒把他怎麼樣,甚至還追封他為國公,也是到宋高宗時被視為奸臣遭到追貶。
曾布:"熙寧變法"時因反對變法條例當中的市易法被變法派貶黜到外地為官,直到宋哲宗繼位才被啟用和章惇並列為相,因和反對宋徽宗繼位的章惇是競爭對手在宋徽宗上位初期被重用,後來和蔡京發生權力鬥爭,失敗後被貶,死於貶所。
蔡卞:他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弟弟,身為變法派骨幹在不斷的黨爭中也是起起落落,宋徽宗時期善終,但死後到了宋高宗時期因為是蔡京的弟弟被視為奸臣遭追貶。
蔡京:在王安石變法派中屬於小字輩,宋徽宗時期被重用,因其善於理財被宋徽宗倚重,掌大權數十年,是北宋末年的
"六賊"之首,宋欽宗繼位後被貶嶺南,死於去貶所途中。以上王安石變法派中的主要骨幹除王安石本人外,其餘六人全部被列入《宋史·奸臣傳》,因為《宋史》的記載很多是採用的宋朝留下來的官方資料,而宋朝官方的記錄基本上沿用的是保守派的思想,所以這些其實相當有本事的"熙寧變法"骨幹們只好委屈的做了"奸臣"。
閱讀更多 種花家孤寡老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