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金國大舉南侵,一位宋朝官員假意降金,獲取金軍統帥的信任後,攜帶重要情報逃回東京,後來組織五臺僧兵,救援被重重圍困的孤城太原,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
這位宋朝官員是誰呢?
他就是武漢英,曾任北宋玉田巡檢使,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宋廷以假太常少卿賀允中為賀正旦使、武漢英為副出使金國。
十月,金軍大舉南侵,十一月二十八日,金軍兵臨薊州城下,知州高公幹不敢抵抗,帶人南逃,薊州城淪陷,城內的賀允中和武漢英等人全部被執。
落入敵手的武漢英,無計可施,只好假意降金,由此也成為史書上有明文記載的宋朝降金第一人,武漢英機警伶俐,史書上稱其為“頗黠”,很快就獲取金國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斡離不)的信任,並常伴左右,隨同東路軍南下,還被任命為金國的燕山府都監。
十二月二十七日,奉詔“接伴金國使臣”的宋朝官員傅察,寧死不屈膝跪拜金國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斡離不),亦不肯洩露宋朝情形而被殺害,武漢英收斂傅察遺體,火化後,派人帶回宋朝。
不久之後,武漢英從宗望處得到一個重要情報:金國東西兩路大軍將合圍宋朝都城東京。
武漢英大吃一驚,抓緊謀劃脫身方法,試圖將這一重要情報帶回宋朝。
一天,武漢英對宗望說:“殿下大軍南下,一路秋毫無犯,怎麼能不讓人感動呢?殿下的仁義之師,宋朝人並不知道,因此不肯投降,請殿下派我到各地去,把大金國的仁義宣揚出去,這樣宋朝在河北頑抗的的堅城可不戰而下也。”
宗望被武漢英吹捧得飄飄然,未加思索,即派其去四處招降宋朝軍民。
武漢英離開金營後,快馬加鞭,趕到東京,將金軍企圖合圍京城的情報上奏給皇帝,此時宋徽宗已經退位為太上皇,皇帝為不久前登基的宋欽宗。
膽小懦弱的宋欽宗聽如聞晴天霹靂,呆在當地。
武漢英又說:“我大宋當下只有陝西兵可用,可如今女真西路軍完顏宗翰(粘罕)很快就會攻下太原府,然後引軍南下攻取西京(今河南洛陽),如此一來,敵人既能阻止陝西兵入援京城,還能防止陛下西幸;東路軍完顏宗望已經逼近黃河,兩路敵軍很快就會在東京城外會師,陛下有禦敵的辦法嗎?”
欽宗無禦敵良策,命武漢英退下,然後召集宰相商議,同樣無計可施,就打算棄城而逃,關鍵時刻,李綱挺身而出,出任尚書右丞、京城四壁守禦使,負責都城防禦。
不久,宗望率領東路軍到達東京城外,而西路軍依然被阻擋在太原堅城之下,無法南下。
李綱率領東京軍民,多次擊敗金兵進攻,宗望的東路軍兵力不足,無力破城,遂與宋朝議和,條件是:宋朝賠償給金國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等各萬匹、絹帛百萬匹;割讓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河北河間)三鎮,並以親王、宰相作人質。
宗望得到首付的20萬兩黃金,400萬兩白銀後,帶著人質滿載而歸。
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官員全都拒絕執行宋欽宗的割地詔書,不肯向敵人投降,宗翰的西路軍繼續圍攻太原。
宋欽宗得知三鎮官員不肯奉詔割地後,先後調動數十萬部隊解太原之圍,武漢英也被任命為統制,率領3000禁軍北上救援太原。
武漢英兵馬少,無力獨自解圍,就先到真定府(今河北正定)請求河北、河東宣撫副使劉韐派遣兵馬,跟隨自己一同前往太原,但是卻遭到拒絕。
劉韐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抗金英雄,曾招募一批“敢戰士”參與“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戰鬥,抗金名將岳飛年輕時,就曾在劉韐麾下擔任過小軍官,參與了燕京之戰,劉韐堅守真定府有功,後來被宋欽宗調到東京擔任四壁守衛使,城破後,拒絕金國高官厚祿招降,懸樑自盡。
這樣一位了不起的抗金英雄,為何不肯派一兵一卒給武漢英呢?原因可能有兩個:
1,武漢英之前有一段不光彩的投降經歷,而且降金後,還“得髡而左衽”,即剃了女真人髮型,穿女真人衣服,逃回宋朝後,衣服容易換回來,可剃掉的頭髮可不是幾個月就能長回來的,漢族受儒家文化影響,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故劉韐對剃過頭髮的武漢英,應該是充滿了鄙夷和不屑,也根本不會信任他,所以,才會不肯把自己的士兵派給他。
2,宋廷已經任命李綱為河東、河北路宣撫使,節制劉韐、解潛、折可求、張思政、範瓊等部,加上義勇、禁軍等共二十餘萬部隊,救援太原,劉韐應該已經接到朝廷詔令,正在厲兵秣馬準備西進,大戰前夕,不能分散力量。
得不到劉韐的支援,僅憑三千禁軍去解救重兵圍困的太原無異於送死,根本無濟於事,於是,武漢英率軍朝代州(今山西代縣)進發,去截斷圍困太原金軍和雲中(今山西大同)大本營的聯繫。
經過五臺山時,武漢英忽發奇想:何不組織五臺僧兵和自己一起作戰呢?
五臺山是佛教名山,在佛教傳說中,文殊菩薩曾現身於山上的清涼寺,由此,五臺山也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山上寺廟眾多,香火旺盛,是著名的佛家聖地。
五臺山位於山西,自古民風彪悍,宋朝建立後,這裡處於宋遼兩國邊界之地,戰火不斷,故山上的和尚,習武者極多,澶淵之盟後,宋遼一百餘年和平相處,但五臺山和尚習武的習俗卻被保留下來。
五臺山和尚與北宋朝廷關係密切,早在宋太宗時,和尚淨業就被敕封為五臺山十寺僧正,此後多年,五臺山和尚一直接受北宋朝廷任命。
在金國南侵之際,五臺山有很多僧人挺身而出,保衛家園,抵禦外辱,僧人呂善卿、杜太師、副僧正真希等人先後加入宋軍,在繁峙縣鐵家嶺、盂縣等地與金軍作戰,僧人真寶抗金有功,獲得宋欽宗召見,被俘後拒絕招降,慷慨赴死,事蹟被寫入《宋史》。
在武漢英的遊說下,五臺山龐僧正聚集山上武僧,跟隨武漢英前往代州,但還沒有走出五臺山界,就與一支金軍部隊狹路相逢,一場激戰,宋軍大敗。
五臺山武僧常年習武,或許單兵作戰能力不低於金軍,但沒有經過戰陣考驗,也沒有經過戰火洗禮,基本上屬於烏合之眾,在戰場上,根本不是身經百戰的金軍對手,而那三千從東京出發的禁軍,更是戰鬥力低下,幾乎一觸即潰。
武漢英帶領殘餘部隊一路南撤,金軍緊追不捨,武漢英打算退到平定軍(今山西陽泉)瑜珈寨中,但寨中守軍,竟然把他們當成敵人,推下滾木礌石,武漢英當場被打死,一位傳奇人物,竟然這樣稀裡糊塗的死在友軍的手裡,讓人唏噓不已。
武漢英的結局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齊東野語》記載武漢英于靖康元年與何宏中守銀冶路(大概在今北京密雲銀冶嶺村一帶),建立山寨七十四所,抗擊金軍,後來,武戰死沙場。
閱讀更多 指縫間的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