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960年,一個男人,在眾多部下的強硬態度之下,半推半就地將黃袍披到了自己的身上。他內心的狂喜幾乎要滿溢出來,但是他的臉上不僅不能表露出一絲一毫的喜悅,還要假裝很為難很勉強的樣子。這個男人,就是趙匡胤。當年他為了當上皇帝,自導自演了一出皇袍加身,從此,宋這個朝代就出現在了歷史的筆下。
從公元960年一直到1127年,這短短的兩百多年,由於宋朝的都城在開封,屬於北方,因此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北宋時期。一直到1127年宋朝的政權因為各種原因往南方遷移,而後的時期便被稱作南宋時期。唐朝自安史之亂開始,便呈現出明顯的衰敗趨勢,而且也開始從統一逐步轉向分裂。

清明上河圖部分
到了唐代末期的時候,中央已經幾乎沒有了威望,各個地方節度使的實力不斷擴充,這樣的形式,和戰國時代,周天子威望不再,各諸侯國實力大增的局面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是以,雖然趙匡胤並非是正統的皇室後裔,如果他是的話,也就不需要搞這麼一出來堵住天下人的口了。雖然不是唐朝皇室後裔,但是趙匡胤的確結束了自唐代末年開始的分裂和動盪,使得國家再一次得到了統一。但北宋自建國初始,就一直面對同時期的外族的威脅,同時期的遼國,金國,西夏國實力同樣非常強大,並且對於中原地區,一直存有侵佔之心。

清明上河圖部分
北宋從建朝到結束,這二百多年的版圖變化
皇袍加身,只是趙匡胤陳橋兵變中的一個過程,《宋史》中記載:“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爾能從乎?”皆下馬曰:“唯命。······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遷恭帝及符後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尊符後為周太后。”
趙匡胤劇照
此次兵變之後,北宋便出現了。自然,想要統一是沒有這麼簡單的。剛建立之初,除了北宋,還有南漢、南唐、北漢、吳越和漢蜀等等勢力存在,其中屬南唐的勢力最為強大。所以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這些勢力爭奪權力,只有把這些勢力全部都消滅收納之後,國家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統一。南唐是一塊很難啃的骨頭,所以趙匡胤就先從較為容易的勢力開始下手。
於是在公元964年的時候趙匡胤消滅了荊湘;又在第二年的時候消滅了後蜀;又過去五年之後,趙匡胤就消滅了南漢。在消滅了這三個勢力之後,又在消滅荊湘十年以後向南唐下手,併成功消滅了南唐。而自南唐被消滅之後,其他的較為弱小的勢力眼見無法與北宋抗衡,便很有眼色地先後向北宋投誠,宋朝建國之初的紛亂才算是真正平息了。
北宋的發展歷程
在吸取了前人的教訓之後,為了不讓宋朝同樣成為王朝中的“短命鬼”,趙匡胤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也正是他開創了宋朝重文輕武的觀念。
清明上河圖部分
在北宋初期的時候,趙匡胤以一招杯酒釋兵權,不費什麼力氣就解除了他手下那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建國開朝的手上擁有兵權的大將們對於軍隊的掌控,隨後又設立了禁軍,這樣就使得全國各地的精銳兵力都掌控在中央。而且宋朝的制度,仍然沿襲著唐朝時候的制度,變相地削弱了宋朝官員手中能夠擁有的權利,於是這就使得宋朝在掌控軍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集中了權力。可以說 此時的宋朝,帝王手中權力的集中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朝代。而在選拔人才方面,雖然仍然採用的是科舉制度,但是趙匡胤仍然打破了以往的常規,將科考的最終選拔改為了殿試。
科舉制度的完善
這個創新不能不說是一次創舉,它改變了科舉考試多年以來的傳統模式,更加地完善了科舉制度。也正是因為此次科舉制度的改革,使得宋朝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官員,擴充了宋朝官僚主義的隊伍和實力,皇朝得到了更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
在後晉時期,由於統治者的無能,把燕雲十六州拱手送給了遼國。為了收回這些被割讓的土地,北宋和遼國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但是一直都沒有能夠收回這些領土。一直到公元1004年的時候,宋遼兩國簽署了停戰協議,約定兩個國家結成兄弟之好,兩個國家互不交惡,起戰,但是宋朝每年都要向遼國交納歲幣。儘管如此,但是宋朝得到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北方地區從此不再動亂,尤其是邊疆地區的人們終於能夠過上安穩和平的日子,雖然不知道這份和平能夠持續多久,但是總比沒有強。兩國結盟之後,北宋終於能夠喘口氣,拿出時間和精力來發展經濟和文化。也就是在這段期間,北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了一個較為繁榮強大的程度。
文人講學
到了宋朝中期的時候,遼國已經消停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別的國家就消停了,比如說西夏國。西夏多次對宋朝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雖然沒有成功侵佔宋朝,但是對宋朝的打擊非常大,損失嚴重。不過西夏自己也是元氣大傷,沒有辦法,兩個國家為了各自國家的安好,只好也簽署了友好協議。然後西夏國就不再有皇帝,宋朝每年賞賜給西夏一定數量的錢,絹和茶葉,並且兩個國家都開放了貿易,彼此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和這些外部都保持住了和平之後,外患解決了,接下來就該解決內部矛盾了。
慶曆年間,被當前的形式所逼,宋仁宗不得不同意了范仲淹等一干人等提出的改革意見。范仲淹等人一直在向宋仁宗上書,指出目前北宋所面臨的危機,必須經過改革才能夠解決這些危機。這次改革包括幾個方面:人才的選拔,吏治的整頓,生產力的提高以及軍事力量的發展。
清明上河圖部分
這次改革的目的是選拔賢能的官員,才能夠整頓好朝廷上的風氣,才能夠改革政治,發展經濟,讓百姓們過上和平安穩的生活。但是改革必然會觸犯到某些人的利益,於是改革剛開始推行,就遭到了這些人的強烈反對,雖然努力了,但是變法只持續了一年左右。隨著范仲淹這些主導改革的人一個一個被逼離開,改革也被迫終止。
公元1066年的時候,安分了一段時間的西夏又開始打起了宋朝的主意,夾在宋朝,遼國和西夏之間的北方人民又重新過上了之前動盪不安的日子。後來,在經過了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位皇帝之後,宋朝的經濟和文化,達到了一個非常繁榮的程度。為了改變目前的局面,宋神宗啟用了王安石的改革方法。但是反對改革的勢力實在太過龐大,王安石的兩次改革行動,雖然有宋神宗的支持,但是仍然都失敗了。
清明上河圖部分
後來,新法被徹底廢除,舊法被再次起用,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宋朝開始慢慢走向衰落。改革,是每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必須走的一條路。時代在不停往前走,如果不順應時代改變統治策略,被淘汰是必然的事情。而一個朝代被淘汰,則意味著這個朝代的滅亡,新的朝代會取代舊的朝代。因此一個朝代想要長久的存在下去,就必然要進行改革。
但是改革必然會危及到部分集團的利益,所以改革之路必然會遇到這些集團以及那些守舊集團的聯合打擊。宋朝,也曾有君王目光長遠實行改革,不然宋朝也不會曾經有經濟文化強勢繁盛的局面。只可惜,這個局面持續的並不長久,北宋的守舊勢力實在過於龐大,龐大到就算就帝王的支持,改革都很難推行下去。再加上北宋朝後期繼承皇位的君王一代不如一代,一個逐漸走下坡路的國家,毀滅,只是早晚而已。
侍女圖
北宋末期,宋徽宗繼位。這個時候的宋朝,已經成了一幅空架子,稍微折騰一下,就支離破碎了。剛繼位的宋徽宗也是好好表現了一下的,該整頓的整頓,該整改的整改。然而,只偽裝了一年,他就忍不住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使得北宋最終亡在了他的手裡。當時以宋江,方臘等為首的幾支起義軍,給了北宋王朝相當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曾經能夠對北宋造成威脅的遼國,也已經被金國所消滅,緊接著,又將目標放在了宋朝的身上。最終,北宋亡在了徽、欽二宗之手。
侍女圖部分
總結:
北宋時代,雖然一直戰火連天,但是由於大部分都地區都處於和平地帶,所以北宋的經濟和文化得以飛速發展。生產力,科技,文化等等都有一個質的飛躍。比如說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再比如說北宋的時候火藥自發明以來第一次應用於軍事上。
而此舉在傳播到西方國家之後,成了他們發明現代熱武器的源頭。不僅僅是在科學方面,在文化方面,北宋也出來了相當多的代表人物。由於宋朝重文輕武,加上趙匡胤更新後的科舉制度,衍生出了非常多的有名有才的文人墨客,比較典型的幾位代表有主持了兩次變法的王安石,堅持變法但是最終失敗了的范仲淹,我們從小就知道的聰明機智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等等。
以及和唐詩並肩的宋詞,這個時期的宋詞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了,與唐詩一樣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在藝術方面,最典型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清明上河圖》了。這幅畫卷總長五米多,它向世人們呈現了當時的汴京也就是如今的開封當年的繁榮景象。這幅畫的價值,不僅僅在我國曆史上,甚至於在整個世界歷史上,在繪畫界都是獨一無二,無人可以超越的精品,屬於精品中的珍品。
《宋史》,元,脫脫等撰
閱讀更多 新語話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