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馬立畫橋
《紅樓夢》的所有情節,都是為表現書中的人物服務的。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一個重要情節,通過學詩,反映與一眾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情節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當然是黛玉和香菱,香菱學詩的主要老師是林黛玉。
其實於做詩一道,薛寶釵的水平也不比林黛玉差。但香菱偏偏是跟黛玉學的,原因很簡單,小姐們寫詩雖然都是玩玩,但對林黛玉來說,是真情的流露,思想的載體,當然更重要一點,而對寶釵來說,女人無才便是德,所以香菱學詩這事,在她看來,應該不算是什麼正事。香菱也就只能捨近求遠了。
我們今天討論這個問題,牽扯到古詩的特點,以及創作規律,以及林黛玉的文學觀念。這裡問的,是林黛玉為什麼不讓香菱學陸游?陸游是宋代最有名的詩人,一生的留下詩作九千三百多首。為什麼不能學呢?當然是有原因的。關於這個問題,讀一讀《紅樓夢》四十八回,看看香菱與林黛玉的討論過程,結論是很容易得出的。
香菱要跟黛玉學詩,黛玉並不推辭,而是笑道:“既要學做詩,你就拜我為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的起你。”這裡體現出的並不是林黛玉的好為人師,而是對香菱的尊重,在她的心裡,並不認為女孩學學做詩,就能有違女德了。這樣的想法,在薛寶釵的心裡,大約是有點的。
香菱能得到黛玉的指點,當然高興:“果然這樣,我就拜你為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接下來為其指點了大體要領:“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林黛玉給香菱所講的很簡單。基本格式之後重點講了,做詩雖然要講究格式,但不能被格式所束縛,如果有了好句子,虛實平仄之類的格式要求,都可以忽略不計。林黛玉確實是一個好老師,我們今天還經常看到,網上對個句,意思不管,詞性也不管,上來先議論一下平仄。這大概就是捨本逐末了。
聽了林黛玉講解之後,香菱馬上有所悟,她說:“怪道我常弄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規矩竟是沒事的,只要詞句新奇為上。”
香菱有了這個理解之後,林黛玉繼續引導:“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為辭害意’。”
得到黛玉的肯定之後,香菱馬上又有所悟,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相長,循循善誘的例子。根據黛玉的講解,香菱舉例子說:“我只愛陸放翁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切有趣!”
這次,黛玉認為她的理解有問題,並對此進行了評論:“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上面是香菱與黛玉談詩,黛玉不讓香菱學陸游的現場語境。黛玉教香菱做詩的步驟是這樣的,先教形式,形式記住了,再說意思,強調寫詩意思要好,這時香菱以陸游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著墨多”來說明,這是意思寫的好的。香菱的看法對不對呢?當然不錯,陸游的這兩句詩,寫景體物是非常工巧的。當然是很符合林黛玉所說的,若有好詞句,格式可以不在乎的意思。這裡香菱的體會是沒有錯的。
但是,林黛玉不是一般的老師,她是一位詩詞高手。香菱這裡流露出的問題,已經不是遣詞造句的問題,而是寫詩全篇立意的問題。所以,林黛玉在對此進行了批評之後,又給香菱推薦了閱讀學習篇目。
陸游的這句詩的問題,明顯的體現出雕琢字句的特點。這種寫詩的特點,大概只能寫出名句而不能寫出名篇,其原因就是與立意有關。這種作詩的風格,唐詩中的代表人物有賈島,姚合。寫出的詩沒有格局,只有名句,而無名篇。陸游的詩,因為寫的很多,難免有應景之作,內容與形式上,都有質量不高,重複的情況出現。
林黛玉給香菱列出的篇目,是以李白杜甫王維為主,輔以其它詩人。體現出她在詩詞上,推崇的是盛唐風格,大家氣象。而做為輔讀的陶淵明、鮑照、庾信等人的作品,都有表現真性情的特點。
明白了格式,懂了遣詞造句,有了意境格局,表達出真性情來,就可以做詩人。林黛玉教香菱做詩,也就是短短的幾百字,卻把做詩的方法全部講到了。我們現在學詩,也是可以借鑑的。
《紅樓夢》中有許多寫詩的情節,也有許多文學評論和批判的內容,僅就林黛玉,除了這裡的不讓香菱學陸游之外,還有一回中說到,她不喜李義山的詩。我想,這種不喜,也不是全盤否定,而是某一方面的不喜,李義山形式優美,情感纏綿。應該不是缺點。黛玉不喜他的,只是面對情感時,遮遮掩掩的態度。對陸游大概也不是全盤否定。只是說學寫詩的人,不要從他這兒入手,如此而已。
七月流火140400643
看了不少回答,我覺得大家理解偏了。
黛玉反對香菱學陸放翁,不是說他的詩不好。
那句你們不知詩,見了淺近的就愛,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
這話是對初學者說的。
而不是說陸游詩不好,風格不入她的眼,不值得人去學習。
我認為黛玉的意思是:你是初學者,學詩千萬不能走淺近的路線,如果走這種路線,入了這個格局,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詩人。
我自己也寫詩填詞,所以我感觸很深,黛玉這裡抓住了寫詩的要害。
你看香菱提到陸游的那一句詩: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有答主翻出了很多陸游的詩句,分析認為陸游工於技巧,所作流於薄俗。
這話也未必,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風格,陸游也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這種深情長情的句子。
有位答主還認為陸游偏豪放,有鐵馬冰河入夢來等句,黛玉更婉約一些,是故不尊陸游。
黛玉並非只說陸游一人,而是說的陸游這一類人。
有人為追求格律,追求工整,而去刻意雕琢,造詩。
這樣的詩是沒有味道的。
但不懂詩的人怎麼看呢?就像香菱一樣,她覺得這詩極其工整,很漂亮,她很喜歡這樣的詩。
如果香菱入了這個格局,那麼她會怎麼作詩?
追求韻律,追求對仗,追求別出心裁的遣詞用句,追求字裡行間的工整完美。
這就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詩了,也就是以辭害意。
我們知道詩言志,歌詠言。
如果作詩流於表面,自然是格局淺近,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
可陸游本人並不是格局淺近,他有劣作是自然的,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每一個作品都是精品。他寫詩有那種工於技巧的毛病,那是他的個人問題,但他是懂詩的,他也是用心用情在寫詩的。
所以初學者不能讓他去學陸游,因為不瞭解,會走上偏門。
在此我也想說說我所遇到的絕大部分寫詩的人,很多人都存在黛玉說的問題。
他們喜歡淺近的。
用詞必濃麗精巧,華豔輕浮。
常見的字如:紅、香、愁、離、殤、琴、砂。
寫出來當然好看,但沒有任何意思和味道,愁不深,恨不切,就是看起來好看,漂亮。
當年我填釵頭鳳,因出現“破襖”兩字,有人便認為壞了意境,就是這個意思了。
意境並不在表面的美感,而在隱而不發的情緒之中。
所以立意是第一要緊的。寫詩要言之有物,就像寫作文一樣,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寫作文寫不出來,湊字數,編故事,為了把作文寫好,套用好詞好句,那麼這樣的文章感人嗎?有意義嗎?是真正的好文章嗎?
詩也一樣。只有從心裡掏出來的肺腑之言,才最真摯最感人。
所以黛玉說: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世人拿這句去抨擊格律,可見是辜負黛玉的心了。
黛玉推薦香菱的學詩方法是:先讀王維,再讀老杜,之後讀李白。這三人讀完,再讀陶,應,謝,阮,庾,鮑。
嚴羽《滄浪詩話》認為: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
黛玉觀點相同。
王維杜甫李白,皆盛唐代表人物。王維之渾然天成,杜甫之鬼斧神工,李白之瀟灑不羈,是詩中上品。
陶淵明的高潔,應瑒的悲慨,謝靈運的才情,阮籍的哀憤,庾信的清新,鮑照的俊逸。這是魏晉的代表人物。
陸游是宋人,恰在開元天寶以下,是故不取。
漢魏六朝是詩歌發展興盛之際,到唐朝到達巔峰,詩被這些人寫爛了,題材,風格,到宋朝已經再難以超越。
想學詩,難道不應挑最好的學嗎?
以上一家之言,有錯誤之處請指正。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紅樓夢》中關於這段談詩的內容,是在第四十八回,原文如下:
香菱道:“我只愛陸放翁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做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這樣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林黛玉都說得這麼清楚了,有些人偏偏還要“故弄玄虛”。
說林黛玉稱陸游為陸放翁,是有玄機,真是殆笑大方。你作為一個老師,難道不知古人稱呼別人,都是稱其“號”或“字”,以示禮貌和尊重嗎?比如辛棄疾,大家稱他辛稼軒;比如蘇軾,大家稱他蘇東坡;比如杜甫,大家都稱他杜工部;比如李白,都稱其為李青蓮;又如王維,稱其為王摩詰。
為什麼不讓香菱學陸游的詩,林黛玉都說了“你們因不知詩,見了這淺近的就愛”,這已經是大白話了,我怕有些人還是看不懂,還是要翻譯下:
因為香菱沒有正式的學過詩詞,還是個門外漢,未入門徑,所以不懂欣賞真正的好詩,見了這些雕句琢字的文字遊戲詩,就很喜歡。
她為什麼推薦香菱去讀李白、杜甫和王維的詩歌,因為這三個人基本可以代表唐詩的高度。
尤其是杜甫,在詩歌的技巧和藝術成就方面,無人可及,更被陳寅恪譽為“中國第一詩人”。元稹贊杜甫曰:“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 ......”
當你真正的入了詩歌門徑,欣賞了唐詩的巔峰和高妙,自然看不上陸游這種“淺近滑易”,且囿於閨閣之事物的小詩。
而且林黛玉她的詩歌理念是“不以詞害意”,詩歌追求的是情境、意境和韻味,陸游這句詩恰好相反。“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對仗雖工整,描寫也細微,卻無韻味,亦無意趣。
不過,這種詩也非一無是處,它有優點,也可以學,但問題是,學得不好,很容易滑入“打油詩”的邪路。
此詩如下:
《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二首》
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風高時送雁聲過。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當然,這首詩標題都寫了是戲作,也就不過於指摘了。不過陸游其他的詩,也存在這種弊端,如《還東》:
還東寒暑幾推移,漸近黃梅細雨時。
窗下興闌初掩卷,花前技癢又成詩。
囊錢不貯還成癖,官事都捐未免痴。
賴是病軀差勝舊,一杯藜粥且扶衰。
這首詩通俗易懂,口語化明顯,但無含蓄蘊藉之美,而且有湊泊之嫌。像“ 花前技癢又成詩”,完全就是在湊句。
回顧陸游的一生,他留下了9300多首詩歌,其間難免良莠不齊。清人李重華在《貞一齋詩說》就曾曰:“大約伸紙便得數首,或更至數十首,以故流滑淺易居多”。
所以陸游既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樣的千古壯語,也有“花前技癢又成詩”這種不入流的口語詩。
但正因為像以上這樣的淺近之作很多,所以,林黛玉告誡香菱“斷不可學這樣的詩”,是具有慧眼的,也是真正懂得欣賞詩歌的人。
其實,不僅是陸游,就整個宋朝詩壇而言,很多詩人都患有“有句無篇”的毛病。
宋詩的發展道路,走的是“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路子,開始摒棄了唐詩圓美的風格、和諧的節奏、流暢的旋律以及源於浪漫精神的奇情壯採。
如果說蘇軾、梅堯臣、林逋、黃庭堅尚佳作迭出,而宋朝詩壇的很多作者,後來都完全不借助意象,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流於抽象、枯燥、乏味,所謂“味同嚼蠟”,甚至流入“以艱深文淺易”的邪路上去。
楚雲卿
香菱為什麼學詩,為什麼跟黛玉學詩,為什麼林黛玉不讓香菱學陸游的詩?弄懂這一點就知道紅樓夢遠不是那麼複雜的小說,她有很多問題特別淺顯。
一,香菱為什麼學詩
香菱這麼一個自幼被拐賣的人,在薛家也好多年,早不學詩,晚不學詩為什麼偏偏薛蟠一走就要學詩?我之前分析過,香菱之所以學詩一定源於薛蟠對林黛玉的傾慕。
薛蟠自當年一見林黛玉酥倒之後就唸念不忘。求薛姨媽提親被拒絕之後,薛蟠雖然死了求娶林黛玉之心,但從沒有斷了對林黛玉的傾慕。為此他不惜去林黛玉家鄉帶回土產借薛寶釵之手贈與林黛玉,慰藉黛玉思鄉之情;為林黛玉配藥(賈寶玉口中幾百兩銀子之藥);甚至因為夏金桂會讀書作詩而一見傾心!這都是一見林黛玉的後遺症!而香菱學詩是另一個延續。
二,香菱為什麼跟林黛玉學詩
香菱作為薛蟠的妾,自然知道薛蟠所思所想,香菱學詩完全受薛蟠影響,不然即便她自己喜歡,也沒必要。作為妾,她和這些小姐身份是有差距的。而且要學詩也沒必要求林黛玉,只求薛寶釵就可。雖然原文輕描淡寫說薛寶釵讓香菱拜會園中姐妹,香菱趁機向林黛玉討教。但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寫法,明顯香菱就是想學林黛玉的詩!薛寶釵有意不教她,讓她跟林黛玉學習,顯然明晰香菱想學的是林黛玉之神韻一二,也知道香菱學詩的目的是為了薛蟠!
三,林黛玉為何不讓香菱學陸游
林黛玉不讓香菱學陸游與詩無關。雖然陸游的詩確實與林黛玉追求的詩詞意境有差別。最主要的並不是這個。林黛玉不喜歡陸游主要因為陸游聽從母意休妻唐婉!
陸游和唐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首痛斷肝腸的《釵頭鳳》也讓人唏噓不已!陸游和唐婉婚後恩愛,陸母因唐婉不勸陸游上進,耽擱兒女私情,不喜歡唐婉,逼迫陸游休妻唐婉。這與寶黛愛情的困境非常相像!賈寶玉說:林妹妹何曾說過這混賬話,豈不爭應了陸游和唐婉夫妻的困境。王夫人一定也像陸母一樣,因此不喜歡林黛玉。不勸兒子上進。耽於閨房之樂,必然不受待見!林黛玉不讓香菱學陸游,就是表達對陸游的不滿意。作為追求愛情自由的林黛玉,敏感如她,對王夫人不喜歡自己早有覺察。作者借林黛玉不喜歡陸游暗喻林黛玉對王夫人的態度的不以為然,契合林黛玉對寶黛愛情所面對的阻力的認識!
紅樓夢的巧妙就在於能夠再細微處連波瀾。林黛玉一句話將自己面臨的處境講的清清楚楚,根本沒必要作者另費筆墨再重新描述。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說再多也不懂!何必再費口舌!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我覺得答案裡面好像都沒有切入正題啊!原句是這樣的:香菱說喜歡陸游的詩!尤其是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兩句。黛玉說的是切不可學這樣的詩。我覺得她針對的重點是這樣的詩!而並不是陸游的詩!有題主也說過陸游寫的詩存世量巨大,裡面也有很多立意深遠的佳句!難道那些也不能學?所以我認為黛玉的意思不是不能學陸游的詩!也不是單指陸游的詩!而是對所有詩裡面淺近的都不應該去學!當然了!可能陸游的詩裡面這樣的多一些。所以才讓人誤會是不能學他的詩!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你看不見42
黛玉只是提示香菱不要學那種堆砌的沒有靈魂的詩,並沒有貶低陸游的意思,只是就詩句本身議論。有些人看不懂紅樓夢在那兒分析黛玉的性格喜好,進而附會出很多理由解釋黛玉為什麼不喜歡陸游。真是順杆兒就往上爬。
小老頭203258135
林黛玉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有所不妥,每個詩人的風格都不一樣。當時候香菱說喜歡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卻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然而而且我並不認為這兩句詩是淺顯的打油詩。這兩句不是表達主題的詩句,是直白的描述,但並不淺顯。
何況每個詩人都有意思淺顯一點的詩句,就像是駱賓王的詠鵝和李白的靜夜思,難道不比上述的兩句淺顯麼?那為什麼我們小時候學詩,都是從這些詩句學起來。李白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也不直白吧,難道這樣的詩就不好了。林黛玉讓香菱學這個一百首,那個一百首,難道都是精品,都不淺顯?既然每個人都有淺顯和深刻一點的,那麼為什麼不選陸游好的詩句給她學習,九千首選不出一百好的出來嗎,我看未必?
林黛玉的行為並不是林黛玉的行為,她是曹雪芹書中寫的人物而已。那麼到底是曹雪芹本人不喜歡陸游,還是其中有所寓意。大家都知道陸游的釵頭鳳,她和表妹被拆散的故事。林黛玉是個敏感的人,個人喜好重。我覺得其實就是不喜歡陸游,在古代女子身份低,難以自主,陸游與表妹分開,說明了陸游是服從封建禮教的,沒有抗爭。而林黛玉最害怕的是這個,因為她喜歡的也是自己的表哥,她不想賈寶玉變成陸游,不敢抗爭,最後與自己分開。然而這種想法雖然可笑,卻成了事實,林黛玉比唐婉的下場更慘。因為她她不願意服從安排,但又無法抗爭。心愛神傷,紅顏薄命。
圈裡圈外的娛樂
林黛玉不讓香菱學陸游,其實反映了她的詩歌觀念。
1.我們需要搞清楚陸游的詩歌是什麼風格。
陸游,南宋著名抗金詩人、詞人,其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並稱“南宋四大家”。其詩風格雄奇豪放,沉鬱悲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因為唐詩是詩歌史上無法跨越的一道高峰,名家輩出,而且都在各自的領域獲得了超高的成就,所以宋人想要作詩就很難再超出唐詩的框架範圍。宋人只能在風格上另闢蹊徑。所以唐詩和宋詩的風格對比比較鮮明,唐詩豐腴,宋詩瘦勁;唐詩重情韻,宋詩重理趣。可以說各有千秋。但是,一般人還是覺得唐詩比較好。唐詩就像一個人的青年時期,青春激昂,奮發向上,充滿濃墨重彩,酣暢淋漓。宋詩就像一個人的中年時期,深思熟慮,哲理深刻。正所謂“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析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
就陸游而言,他仍然是在向唐詩中的高峰前輩學習,陸游的詩,豪放似李白,沉鬱若杜甫,應該說是有效地吸收了“詩仙”和“詩聖”的營養。據說其詩《臨安春雨初霽》傳入皇宮後,皇帝也十分讚揚,於是將“小李白”之譽冠於陸遊。
但是,即便如此,一流的詩人另闢蹊徑,自成一派,如李白,如杜甫。二流的詩人學習能力超強,能做到酷似。在這方面,陸游未能有所發展,雖然學誰都學得惟妙惟肖,但畢竟是向別人學習。故而已經落中乘。
南宋詩人兼詩論家嚴滄浪在其《滄浪詩話》中說:
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遠,由入門之不正也。
從這個角度來說,宋代的詩人就很容易被鄙視了。畢竟好東西都被唐人開採得差不多了。“學我者死”,陸游差就差在這裡。
2.我們需要搞清楚林黛玉喜歡的詩歌是什麼風格。
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的詩,也不喜歡陸游的詩。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 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
林黛玉推薦給香菱的,都是唐代詩歌裡面最高峰的人物,可以說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物。從王摩詰到老杜再到李青蓮,充分說明了她對於“情韻”的重視。而且這個順序不能錯,王摩詰的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神韻”,清初詩論家和詩人王士禛就非常推崇這種詩歌風格,由此建立了“神韻派”,且最推崇的就是王維。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神韻派講究詩歌創作要朦朧含蓄,吞吐不盡,好象有言外餘情,深意寄託。這和林黛玉的詩歌觀念是一致的。而且和林黛玉整個人的氣質也非常像。薛蟠喜歡林黛玉的風流婉轉,賈寶玉喜歡林黛玉的風流蘊藉,都是因為她整個人就體現了這種詩畫一般的氣質。
再到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也充分說明了她對於嚴羽“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的認同。也可以說明林黛玉是真正懂詩的人,是一個清高無比的人,要學自然要從最好最源頭學起,她自然看不上陸放翁那樣的。
3.最後,林黛玉作為嬌滴滴的一個大家小姐,自然喜歡的是那種婉約一些的詩歌。
林黛玉和賈寶玉志同道合,都認為古代那些什麼“文死諫,武死戰”之類的人無比討厭,覺得他們沽名釣譽。所以不太可能理解陸放翁的那種高貴情操。這是非常符合她的身份的。作為足不出戶的大家小姐,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含蓄婉約的,怎麼可能喜歡那些“淺近”的詩作呢?
當然了,這個原因不是主要原因,畢竟她也沒有否定李杜。只是基於個人身份立場,她更容易喜歡王維的詩歌。
半瓣花上閱乾坤
我們先看看,原文的這一段是怎麼寫的:
香菱道:“我只愛陸放翁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切有趣。”
黛玉道:“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做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這樣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從原書文本上看,林黛玉說因為不懂詩,才會喜歡陸游這種詩,那麼在林黛玉看來,懂詩的人眼中詩歌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詩歌要有真切的感情,這個,陸游的那兩句詩只是寫出了一個現象,也許想說一個什麼道理,可是我們看不出它要表達的感情,更不要說真切的感情了。
其次,文貴創新,詩也貴有新意。陸游的這兩句詩,看不出什麼新意,更談不上創新了。
再者詩歌最迷人的應是情景交融創造出來的意境,這兩句詩也是沒有的。
所以以黛玉的標準,陸游的詩只是講求字句的工整,形式的華麗,內容卻貧乏蒼白無力,實在不是好詩。
其實,詩歌到了宋代,追求對哲理的表述,漸漸脫離了對詩歌內容充實的基本審美要求,的確很難有高水平的詩作了。黛玉推崇唐代的三位詩人和兩晉時期的幾位詩人,而沒有一位宋代的詩人,原因就在此吧?
煙花三月09
這都是沒關注員外的原因,趕緊點也,這段兒員早解過了,這裡簡單來兩句。
《紅樓夢》是講丹法的,這兒的學詩也是這樣,並不是陸游的詩不好,而是和順序有關。你想,修煉丹道第一步是幹啥?你得知道在哪兒煉吧,誰煉呢?唉,就是陸放翁的詩講的。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重簾不卷”,幹什麼?這是喻丹鼎,“留香久”,丹鼎是為了收攏這煉出的陽氣的,“古硯微凹”,這是喻丹爐,凹的盛丹的爐子,“聚墨多”,墨色黑,水黑,坎水也,丹爐中放的什麼?坎鉛,水中金,真藥也。
所以這兩句是講爐鼎的,還有更妙的,讀者看看,用陸放翁,而不用陸游,為什麼?讀《紅樓夢》要一字一字讀,草草滑過,員外講那是牛嚼牡丹。不賣關子了,陸,為土,喻丹道的中土,放翁,悠閒的老頭,合起來,爐鼎中誰在煉丹呢?悠閒的中土,實際就是悠閒的真意之火也。你看妙不妙?
下面再看問題,爐鼎有了,煉丹的人有了,你得有藥物呀,所以下一步你得放人材料。黛玉不讓學陸詩是講,下面該放藥物了,是借詩講丹法,而不是真的陸詩不好,不用學,你看明的了嗎?
就解到這兒,下面更妙的,關注員外再聽吧。為了讓讀者真正體會到紅樓的精髓,員外設一問,你知道上文“古硯”的“古”有何玄機?看懂《紅樓夢》者,試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