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看完電影《芳華》,心情久久難以平復。人性中的複雜,執念堅守的意義感,期待他人認同的被接納感,等種種詞彙齊聚腦海,紛繁複雜的情緒需要文字來捋清。

故事發生在充滿理想、激情的軍隊文工團。在當年的文化背景下,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質樸善良的劉峰,被集體歧視的何小萍,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令人噓唏的愛情故事。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何小萍父親在文革中被“勞改”,母親帶著她改嫁何廳長,“拖油瓶”的身份讓小曼極度缺乏安全感、自卑、謹小慎微。揹負著“出身不好寄人籬下”的沉重心理包袱,跨進文工團大門時,她以為,她會因此擺脫過往的壓抑屈辱陰霾,而綻放出一段絢爛的青春人生。事實證明,她錯了!

她依然被孤立,被欺負。她有限的人生經歷中,幾乎沒有得到過友善和愛。她內心渴望得到承認,接納和認可。她努力,在別人休息時,依然去練功房揮灑汗水;她討好,一見同宿舍的舍長,敬軍禮示好;她隱忍,被其他戰友欺負時,她落淚躲在蚊帳裡,偷偷給“勞改”中的父親,寫信哭訴;她勇敢,在劉峰遭遇不公平對待時,所有人都回避,唯有她,以她的善意,回饋他曾經對她的幫助!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心理學家朱恩.坦尼說:如果一個人,所受到的批評,不是因為所做的事情,而是因為他個人本身,便會引起這個人的羞辱感和無助感。

何小萍在自己的人生歲月裡,不斷體驗到羞辱感和無助感,所以當劉峰出現時,她體會到一個善良人對她的友善和支持。當時的劉峰,還是模範標兵,總是他,挺身而出,護佑何小萍,儘管劉峰心愛的姑娘並不是她,但並不妨礙她深愛他。所以,在劉峰被集體唾棄的時候,只有何小萍站出來,給予他最後的溫暖。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正如影片中的旁白:也許小萍是我們當中唯一一個真正識得劉峰善良的人。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當遭遇人生的苦難、殘酷,當人性的兇險和深不可測展露眼前時,劉峰與何小萍,這兩個被集體拋棄的人無可避免地相遇了。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從心理學意義來說,對於每個人,孤獨和疏離感是非常可怕的。在某些時候,這種感覺可以殺死人。溫暖、支持和安全的親密關係,使我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讓我們感到自己被愛、被關心和被在乎的,建立和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也使我們更愛自己。

何小萍,劉峰,兩個被集體拋棄的人,相互憐惜,相互取暖。他們最後雖然沒有結婚,但是相依相偎,成為生活中,最能知足和滿足的人,雖然他們的人生,曾經充滿著不公和坎坷,但他們擁有彼此時,心靈是充實且幸福的!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他們都不再強烈渴求外界的認同和接納,曾經為了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認可,付出那麼高昂的代價。何小萍,精神分裂過,劉峰,在戰場祈求渴盼通過犧牲,來得到心愛姑娘的歌頌。如今,他們彼此發展內部心理能量,把心理能量指向自己,快樂和滿足由心而生。

在心理學涵義上,內向、外向主要指人的精神指向,比較關注內心的是偏內向,比較關注外部世界的是偏外向。關注內心的人著力發展自我感,首先面對的是如何喜歡自己;關注外在的人,著力發展能力,首要面對的是被人喜歡與被環境認同。兩種力量對每個人都必不可少。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心理學認為:內向的力量是樹根與樹幹,外向的力量是枝葉、花蕾與果實。兩種心理力量,並存相依的。內向,把心理能量指向自己,快樂由心生。外向,將心理能量指向外部世界,期待被別人喜歡,認同來獲得快樂。

人的一生,兩種個性力量同時存在。人只有發展好內向的力量,讓心靈成為快樂的源泉,外向的個性才能慢慢有根基,既能沉靜下來,也能放得開。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芳華》試圖探究每個人的內心、甚至集體無意識。替他們解答,體諒人性的軟弱、恐懼與自私。同時,也試圖說服觀眾:蒼茫時世、苦難人生,需要選擇繼續相信人性。

與何小萍同文工團的戰友,為什麼要疏離何小萍?與她同宿舍的舍友為何要欺負她?嚴歌苓小說中寫道:我們都是可憐蟲,一旦有一個可憐蟲遭殃,危機就被轉嫁了,暫時不會降臨於我們,我們也就有了短暫的安全。於是我們要確保這個可憐蟲遭殃的時間長久一些,把我們的危機轉嫁得長久一些。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說,這是一種環境氛圍和文化上的內心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在當時文化定義下,人內心對安全感會有不同需要。這取決於人的內心有三個基本假定,一是對世界,二是對人類,三是對自己。如果假定世界美好,人類友善,大家都是互助與親近,自己是可愛的,有價值的,那麼內心比較平和,快樂樂觀的情緒就多,對他人要求就寬鬆。如果假定世界是充滿危險的,人類是自私與好鬥的,自己是無意義和脆弱的,就會高度敏感、沮喪、緊張和害怕,不得不謹小慎微,會恪守某個價值體系,某種規則,過一種在被你選定文化下的生活。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芳華》故事中的文工團,主要是一群正值芳華的風華正茂年輕人組成,在當時的政治氣氛和凝重語境下,在當時的文化生活中,內心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使得他們在面臨偶然出現的狀態和問題時,高度敏感,在近乎嚴苛的規則下,在近處禁錮的思維中,恪守既定的價值觀和意義觀。

「原創」看馮小剛電影《芳華》,從何小萍的心路歷程說起

《芳華》是在歲月深處的瞬間光華,是喧騰在記憶之中的驚濤駭浪,可以回望回味,但再也觸及不到,猶如生命中那些是不得不告別的信念,不得不放手的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