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这座何氏家庙有啥来头,为什么这么多台湾同胞到这里祭拜

福建云霄何氏家庙,俗称何氏大宗,坐落于云霄县马铺乡“何地”——枧河村后厝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民国十年(1921年)重修,1999年再修。家庙坐西北向东南,两进硬山顶。主堂建筑面积273平方米,大木满绘彩画。2006年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点,2009年“升格”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霄这座何氏家庙有啥来头,为什么这么多台湾同胞到这里祭拜

与福建省诸多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的何氏宗祠相比,云霄何氏家庙显得有些“土”,但她是闽台有名的宗祠,是云霄、平和何氏族人的总祠,在台湾省还有众多分祠。

改革开放后,台湾省一批又一批何氏宗亲来到云霄何氏家庙祭祖。他们或捐资整修家庙;或捐资助学建校;或投资创业,造福桑梓。他们说,这里才是他们的根……

何氏先祖从哪来到云霄

据有关史料,唐高宗李治初年,光禄大夫何嗣韩跟随朝议大夫陈政(616-677年),从河南光州固始进入闽南一带平定啸乱。何嗣韩的子孙就在漳州、泉州一带繁衍生息。何嗣韩的后裔何添河于元末明初从泉州携眷迁居厦门,后迁漳浦,再迁居平和南胜何仓。有一天,何添河登上平和与云霄马铺交界处的矾山,环顾山下四周环境,发现马铺乡顶河一带地理环境很好,利于垦荒种植、休养生息。于是,他举家搬迁到顶河居住,后子孙繁盛。明弘治末年,何氏子孙开始陆续向外地迁移。目前,云霄“何地”何氏子孙遍及全国各地,仅云霄就有七千多户,3万多人,分别居住在20个行政村,243个自然村。他们都尊奉何添河为云霄何氏开基始祖。

云霄这座何氏家庙有啥来头,为什么这么多台湾同胞到这里祭拜

云霄何氏家庙内景。网络图片。

何氏子孙何时到了台湾

明末清初,云霄“何地”乡人何义、何佑率150名何氏族人加入了郑成功的军队,参加并见证了收复台湾的战斗。收复台湾后,他们的幸存者大部分留在了台湾。

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撰修的《何氏家谱》记载,云霄“何地”何氏第六、七世开始陆续外迁。明万历年间,第八世子孙开始向台湾迁居。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云霄“何地”何氏子孙迁居台湾人数已达547人。尔后,陆续又有“何地”何氏迁往台湾。1949年,又有一批“何地”何氏迁台。

在台湾省的台北、台中、嘉义、基隆等地,均建有多处何氏祠堂。其中嘉义何氏祠堂取名为“何大宗会”,与“何地”大宗同名称。旅台何氏宗亲不忘云霄何地之根,他们爱国爱乡。清乾隆年间(1753年),何地何氏修建开祖大宗祠,居台何氏后裔纷纷捐资捐物。据《何氏家谱》记载,居台何氏捐资物有251人(户),捐金、银、钱等折合银共1415大圆,占建大宗祠总捐资数4735圆的30%。现大宗祠内的六根石柱,就是当时迁居台湾林仔头第十二世子愚(柴)、奕熙(汉)、建候(国)等三兄弟乐捐的。敏生乐捐桥仔头祀田五甲三分;台湾双缓(现属嘉义县)德承捐银220大圆;烨(住台湾的西庄或西势潭)捐银80大圆。据1921年维修大宗祠碑文记载,居台湾的何天静、何能近各捐龙银600大圆,还有何永芳、何阿枝、何水盛、何学诗、何兴化等捐银650大圆……今碑记尚存。

台湾何氏苦苦寻找“何地”

这里的何地,是指云霄何氏的祖居地。上世纪80年代,旅居台湾省的云霄何地子孙纷纷返回福建云霄寻根。定居在台湾省南投、台北一带的“何地三杰”(何斌 、何义、何佑)后裔几经周折,根据迁台祖先关于“祖地在平和何地顶河”的记载,到平和找寻祖地,因代远年湮,每次均失望而归。1988年,台湾嘉义县何义后裔写信向云霄县台办求助。云霄台办遂与县政协文史专家共同协助找寻“何地”。经查阅《云霄厅志》、《何氏族谱》等大量文献史料,并认真仔细考证,最后确认“马铺枧河一带就是清朝时期的平和何地”。台胞之所以曾多次找寻未果,是因为,云霄马铺何地一带在清朝时期曾划归平和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云霄县成立后,才重新回归云霄县管辖。何地当时叫“顶河”,后改名为“枧河”。旅居台湾省的云霄何地子孙与祖地联系中断的时间太长,不了解祖地行政区划变化情况。所以,当云霄台办与政协公布考证结果时,从云霄何地迁台的何氏后裔们激动不已,直呼“我们的根找到了…

云霄这座何氏家庙有啥来头,为什么这么多台湾同胞到这里祭拜

云霄何氏家庙庆典仪式。网络图片。

…”

云霄“何地三杰”与台湾

云霄何氏尊何添河为开基始祖(一世祖)。该族谱还把明末清初出自“何地”的何斌 、何义、何佑尊为“何地三杰”。历史上,这“三何”与台湾省有着“剪不断”的千丝万缕关系。

何斌:驱荷第一功

何斌,又名何廷斌,生卒年不详,出生于云霄县马铺乡何地(一说泉州南安)。早年曾在日本经商。明代天启年间,他随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到台湾。荷兰人占据了赤嵌(在今台南市)时,何斌被荷兰人聘为“甲螺”(小头目)兼商务通事(翻译)。

明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下令禁止大陆沿海港口及外国商船与台湾荷兰人通商。荷兰人急忙派通事何斌前往厦门与郑成功商谈通商之事。谈完公事后,郑成功宴请何斌。席间,何斌极力“游说”郑成功率部到台赶走荷兰人。郑成功要求何斌返台后做准备,于是他留心观察荷兰人的动态和布防情况,还派人暗测鹿耳门港道,并绘制沿岸地图。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何斌投奔郑成功,并把台湾地形与布防地图献给了郑成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300船舰、2.5万大军乘风破浪,扑向台湾。何斌作为向导随大军进发。四月,在何斌与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郑成功大军顺利登上台湾岛,与荷兰侵略者人作战,终于全部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对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完成了祖国统一。台湾平定后,何斌成了郑成功的重要幕僚,随郑成功巡抚诸“番社”,稳定台湾秩序。何斌后裔因此在台湾留居下来,世代繁衍。当时,台湾有人作了一首五言诗赞誉何斌:“献图成决策,领港率艨艟。台海升平日,驱荷第一功。”

何义:两度参与收复台湾

何义(1628年—1696年),云霄县马铺乡何地石鼓村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何义与何佑率150多名何姓子弟加入郑成功的队伍。何义被封为偏将。郑成功率大军攻打潮州时身陷险境,何义数次挺身掩护郑成功,后提为左虎卫将军,郑成功还将表妹马氏许配给他。此后,何义随郑成功征战闽粤沿海各地。

何义一生两度参与收复台湾。

第一次是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北伐失败,率部退守厦门、金门,遭清军围攻。何义率军奋力抵抗,被提为虎卫总镇。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何斌的协助下,郑成功率部进攻台湾岛。何义留守南日岛、围头、湄洲为前卫,防备清兵南下,解决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后顾之忧。

第二次是跟随施琅收复台湾。清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逝世,郑氏政权内部爆发夺权之争,郑经杀死堂伯父郑泰等夺得政权,何义属郑泰部下也岌岌可危,其夫人马氏见此形势力劝何义携子逃走。何义携幼子何祥振逃到厦门,归顺清将李率泰(平和人,原郑成功部将),被封为副将。其夫人马氏在金门却被郑经下令缢死。此后,清军攻克厦门、金门与浯屿,次年攻克铜山。从此,台湾郑氏政权在大陆沿海所占的岛屿丧失殆尽。

清康熙三年(1664年),何义随清军两次攻打台湾,都因天气原因无功而返。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病逝,郑克爽袭位。由于郑克爽年幼,部下争权。清政府决定乘此机会收回台湾,即命施琅率军攻台,施琅调派蓝理、何义为前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何义等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消灭了郑军主力。同年九月,清军入台接受郑克爽投降书。

何义回京复命后,以军功先后被授予昂邦章京世袭骑孝尉、都统内大臣兼左都督、封一等伯爵,敕封光禄大夫。其夫人马氏追赠为一品夫人。康熙三十七年(1696年),何义病卒于京。云霄马铺何地族亲以诰赠的金盒收敛何义的骸骨,葬于马铺何地呈奇岭。

何佑:爱台湾更拥护祖国统一

何佑(1643年-1718年),云霄县马铺何地枧河村人。清初,他和何义两人率何地150名何姓子弟投身郑成功麾下,立下许多战功,被提为左武卫将军。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何佑随郑成功在金门兴兵攻打台湾,他作为前锋将领,参与了收复台湾的战斗。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病逝,郑经袭任。当时何佑全力辅佐郑经。郑经利用“三藩之乱”,乘机攻占闽粤沿海。何佑率军从台湾渡海抵达厦门,先后攻占同安、黄岗、平和等地。清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和围攻,郑经军队全线败退,何佑只好退守台湾。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病逝,其儿子郑克爽断位,部下争权夺利。清政府决定趁机收复台湾。何佑奉命驻守台湾“北门之镇钥”鸡笼城(今基隆)。鸡笼城原是一片荒野之地,何佑修筑了城墙、炮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于招架不住清军的进攻,郑克爽向清政府投降,何佑的军队也被清军收编。何佑视台湾为第二故乡,但他更拥护清政府的祖国统一主张,后被清政府任用为襄阳、梧州等地副总兵。曾率兵参加收复被沙俄占据的雅克萨战役。(2017-9-4)

云霄这座何氏家庙有啥来头,为什么这么多台湾同胞到这里祭拜

何氏家庙前的旗杆石。网络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