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究竟有多慘烈?

胖胖超人影視匯


淞滬會戰之慘烈程度,我們可以用一句參戰過的老兵的回憶來形容:

“有時一個師派上去,兩天就打光了。新來的士兵或是壯丁,連稍息立正都不教,教會瞄準開槍就得送到前線去了。”

在這句話所講述的情景,足以看出我們國家在這場世紀大戰中表現之慘烈。那麼,淞滬到底激烈到什麼程度?就讓我們從整場戰役的過程去探索,一睹當年前線之壯烈。

一、出擊:上海灘

8月13日,駐守在上海的第九集團軍開始對日本駐上海的部隊發動反擊。其中,主力第87、88師是國民政府聘請德國軍事顧問親自訓練的,裝備清一色德制武器,堪稱當時中國軍隊中的精銳之師。除此以外,還有兩個裝備150毫米榴彈炮的重炮團掩護。

一開始,日軍在上海的駐軍僅有海軍陸戰隊三千人,因而不得不緊急動員租界日僑參戰。但縱使中國軍隊在人數上佔優,面對日軍修築的工事仍然久攻不下。經過數日苦戰,才艱難地在上海佔領了一些要地,將日軍驅趕到江灣一帶。

日軍眼看中國軍隊突然發動進攻,認為是擴大侵華戰爭戰果的絕佳機會,因而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之下,松井石根馬上就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8月21日,日軍援軍開始在戰列艦長門號、陸奧號的護航下陸續登船開往上海。

面對更多日軍來勢洶洶,中國軍隊也在淞滬戰場不斷投入增援,周邊的中國軍隊也源源不斷地被派往淞滬前線。只可惜,由於軍隊素質的較之日軍略顯劣勢,縱使坦克、重炮和飛機都被派上了戰場,部隊之間協同卻極差,導致在許多日軍陣地面前久攻不下,最終錯失良機。

轉眼,時間很快來到了8月23日,松井石根派遣的援軍先頭部隊兩個師團到達了上海。此時,中國軍隊將日軍驅逐出上海的可能性更低了。而日軍則在隨行戰艦炮火的支援下迅速登陸並投入戰鬥,向寶山、月浦、羅店等地猛烈進攻。為此,

第九集團軍倉促應戰,雙方圍繞著羅店展開了激烈的拉鋸,但最終仍未能阻止日軍攻佔羅店。

隨後,日軍又對駐守寶山和月浦的中國軍隊展開瘋狂的攻擊,駐守於此的98師與日寇進行慘烈的肉搏戰,終因傷亡過大而退出陣地。而後,戰線慢慢往內陸發展,來到了在寶山城。駐守該地的98師583團3營,在營長姚子青的帶領下,與敵人殊死搏鬥兩天。面對日軍的軍艦和坦克,官兵們毫不退縮,最後除一人受命突圍傳達軍情外,全營將士500餘人都為國捐軀。

二、一寸山河一寸血

從八月份戰到九月份中旬,日軍的援軍大部隊陸續抵達戰場。中國軍隊在重新審視戰場情況後,認為自身缺少對淞滬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又缺乏據點攻堅和反登陸的能力,因而只能被迫轉向防禦。此時,第三戰區發佈的命令裡明確提出,要“以長久抗戰為目的”、“對登陸之敵,力求各個擊破”。

在另一邊,日軍大本營則認為,他們在淞滬戰場處於上風,於是把侵華的重心放到上海來。不僅將華北方面軍所屬的三個師團調給上海派遣軍指揮,還從臺灣調來大量步兵部隊。加上此前的上海派遣軍,日軍此時在淞滬戰場的力量已經達到了20萬人。

面對敵軍的調兵遣將,國民政府也迅速將中央軍主力和附近各省的地方軍增派到上海方面。在原有的三個集團軍基礎上,又投入了第10、第19和第21集團軍。同時,將部隊分為左翼、中央、右翼三個兵團,分段防守。

就在中國軍隊剛剛轉入防禦之時,日軍便向中國軍隊的防線發起進攻。松井石根首先向左翼兵團的防線開刀,以兩個師團衝鋒開路,很快就打垮了中國軍隊兩個師的兵力。第三戰區司令部見勢不妙,要求左翼兵團保存力量,退到二線陣地防守,這才勉強保住了防線的左翼。

而松井見進攻側翼失敗,便把矛頭指向中央兵團,力圖從中央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10月1日,日軍分南北兩路,向中央兵團防守的蘊藻浜河一帶進攻。由於攻勢猛烈,中國守軍多支部隊被迫撤出陣地。激戰兩週後,日軍也突破了蘊藻浜河一線,隨後又以優勢火力攻克大場。這樣一來,中央兵團的防線徹底被打穿,中國軍隊全線後撤到二線陣地。

在長達三個月的血戰中,中國軍隊雖頑強抗敵,但因為軍備實力較為懸殊,遭到了慘重的損失。而在戰役的整個正面對剛期間,中國軍隊寸土不讓,往往都是打到無法支撐才撤出陣地。到了11月5日,何應欽無奈宣佈:中國軍隊已付出了高達十八萬七千餘人的傷亡。這個數據以及其背後的堅守抵抗精神,完全可謂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了。

三、大撤退:敵在金山衛

雖然日軍牢牢掌握著戰場主動權,但中國軍隊仍然沒有徹底失去對上海的控制,日軍大本營對於拖沓的戰鬥也非常不滿。因此,他們再次加強日軍力量,又策劃著進行一次登陸作戰以打開局面。

可在此時,正當中國軍隊在向二線陣地撤退時,委員長因為輕信國際列強,認為他們能夠調停戰爭,忽然下令取消撤退。朝令夕改之下,中國軍隊軍心開始動搖,而更壞的消息也同時傳來:日軍在防線的背後——杭州灣北部的金山衛突然登陸,將尖刀狠狠捅向中國軍隊的背後。

隨即,日軍在幾乎無人設防的杭州灣北部肆意進攻,迅速撲向松江城和滬杭鐵路。右翼軍團連忙派出部隊進行反擊,但都很快被日軍打退。松江城淪陷之後,日軍又兵分兩路,一路為主力,直指嘉興、平望;另一路則直取南京,嚇得國府高官們魂不附體;

委員長見狀,連忙下令所有部隊撤出上海。由於命令倉促,他甚至沒有說哪些部隊先撤、哪些留下殿後,導致各部軍隊爭先恐後地往南京、蘇州等地撤離。禍不單行,日軍又在此時於上海以北、崑山以東的太倉登陸,截斷京滬鐵路,中國軍隊的撤退路線面臨著被截斷的危險。就這樣,連串的晴天霹靂使各部軍士士氣大跌,最終讓大撤退變成了大潰逃。

噩夢就此開始:撤退的士兵們全無秩序與紀律,擁堵在路上的隊伍成為日軍炸彈與炮火的靶子。據統計,在撤退階段,中國軍隊約有十餘萬傷亡,且大軍撤退散亂,為南京保衛戰的失敗埋下伏筆。

大軍樹倒猢猻散,留下只有零星的抵抗。11月9日,日軍輕而易舉進駐上海,佔領虹橋機場等要地。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除部分地區仍在戰鬥,日軍已基本控制上海,這意味著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終於落下帷幕。

在這場激烈的會戰中,中國軍隊付出的慘重代價超乎世人想象:根據統計,在這場會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約三十萬的慘重傷亡,其中不乏精銳部隊。更令人嘆息的是,在凇滬會戰中居然有十四位將級軍官身亡,其中還有一名中將。這十四人均在與日軍交戰的第一線陣亡,更是對於抗日力量的重大損失。

▲吳克仁中將,於會戰11月率部掩護大軍撤退時犧牲

淞滬會戰雖名為淞滬,但作戰地域包括了幾乎整個長江三角洲,滬寧杭地區一帶到處都是烽火狼煙。據統計,僅在上海地區,無家可歸的受難民眾就達130萬。而周邊的經濟生產、交通線路都受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這一切都昭示著戰爭的殘酷,侵略者的可恨。

今日再看滬寧杭大地,滿眼是和平安詳、充滿活力。但誰又能想到,中華人民在短短數十年間能治好沉重的戰爭創傷,把遍地狼煙變為國富民強。然而,三十萬男兒、一百三十萬難民、一千軍官……這些沉重的數字仍提醒著我們勿忘歷史,仍揭露著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犯下的罪行,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


《蔣介石與淞滬會戰》餘子道

《淞滬會戰後至南京保衛戰前中日兩軍華東戰場作戰史實考察》張程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重要戰役介紹》中國革命博物館研究室 編

《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國軍隊參戰部隊考》張建基

《血灑淞滬: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紀實》木森

《一二八和八一三淞滬抗戰比較研究》湯梓軍

《滬寧、滬杭甬鐵路和淞滬會戰》邵壅

《淞滬會戰後上海難民的社會救濟》丁倩


協虎戰爭史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也稱“八一三抗戰”。這次會戰是蔣介石主動想打的,主要出於兩點考慮:

第一,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想把日軍戰略進攻方向由“從北向南”(歷史上統一中國的戰爭多是這一進攻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使其處於仰攻的不利態勢,以利於長期作戰。

第二,蔣介石選擇列強勢力集中的上海與日軍會戰,是想讓列強的利益受到日軍損害,從而讓國際力量阻止日本侵略中國。

此役,中日雙方共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前後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500多架飛機,40多艘軍艦;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第87師、88師等共約70餘萬人。這一戰,不僅僅是中央軍,幾乎大部分地方軍閥的部隊也參戰了——包括川軍、桂軍、粵軍、湘軍、西北軍、東北軍等。

由於受1932年《淞滬停戰協定》的制約,中國正規軍不能進駐上海市區,所以國民政府不得不讓第2師補充旅第2團換上保安隊服裝,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等戰略重點,以充實上海兵力。日方兩名士兵持械衝擊虹橋機場,被中國守軍當場擊斃,“虹橋機場事件”成為淞滬會戰的導火線。

根據現在的資料來看,當時日軍可能察覺中國正規軍違反規定進入上海,所以派人擅闖虹橋機場以探虛實。我方可能發現了日方企圖,故開槍擊斃日軍士兵。總之,這一事件讓上海中日關係處於崩潰邊緣:日方要求中方解釋,並懲治開槍人員;中方則認為兩名日軍擅自駕車持槍強闖機場警戒線是嚴重的挑釁行為,要求日方道歉。

事件發生第二天,中日雙方就此事開始交涉和談判。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隊,撤除所有防禦工事”,上海市長俞鴻鈞秉奉蔣介石之命嚴辭拒絕。日軍第3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命令日艦開進黃浦江、長江各口岸,所屬分艦隊緊急開赴上海待戰,同時命令在佐世保待機的海軍第1特別陸戰隊以及其他部隊增援上海。中方也不甘示弱,為奪取戰爭主動權,趕在日本援軍到達之前消滅駐滬日軍,張治中率領第9集團軍(下轄3個師和1個獨立旅)準備圍攻日軍。

8月13日,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對上海市區之敵發動全面進攻,同時出動空軍轟炸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匯山碼頭及海面艦艇。其攻擊重點最初為虹口,後轉向公大紗廠。

淞滬會戰持續約三個月。11月13日,國民政府宣佈從上海撤軍,併發佈告上海同胞書: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這一戰到底有多激烈?

淞滬會戰爆發後,由於上海屬於第三戰區序列,故由第三戰區司令部統一指揮。第三戰區的司令長官是誰?國民政府副委員長、西北軍老將馮玉祥。按說,這個級別已經很高了。但開戰之後沒多久,由於戰事太激烈,投入的部隊太多,除了中央軍主力,還有各類地方部隊。為了統一指揮,蔣介石調走了馮玉祥,親自出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一職。大家可以想想,能讓蔣介石親自出馬當一個戰區司令,可見戰爭有多激烈,他有多重視!

淞滬會戰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後,白崇禧作為參謀長,在中樞統籌全局。當他最引以為傲的桂系子弟兵到達戰場後,白崇禧迅速組織桂軍主力,發起大場反擊戰,希望憑藉桂軍強悍的戰鬥力,給日軍以決定性打擊。桂軍主力6個師7萬餘人,對當面之日軍發起絕地反擊,血戰三天。廣西子弟兵一次次發起排山倒海的進攻,喊著“丟他媽”的口號,向日軍陣地衝鋒,這個場面,令人動容。可惜,日軍畢竟不是北洋軍閥,用猛烈的炮火和精準的射擊,導致桂軍傷亡慘重。三天下來,7萬多桂軍傷亡過半。如團長謝志恆率部投入作戰時是1689人,血戰後只剩下685人,到最後大撤退僅剩下不到300人,謝志恆本人也英勇殉國。

這樣的事例實在太多。死守寶山的黃埔六期生姚子青營長,月浦惡戰陣亡的第98師583團團長路景榮少將,顧家宅之役衝鋒在前、壯烈犧牲的第1軍1師1旅副旅長楊傑少將,還有黃梅興少將、蔡炳炎少將、龐漢禎少將、秦霖少將等等。

1937年11月5日,何應欽在南京召開國防最高會議時宣佈: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傷亡已達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在後撤途中傷亡約10萬人;兩項合計約29萬人。我軍陣亡將軍長1人,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陣亡團長28人,陣亡營長44人。真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滬會戰是慘烈的,是中國軍人用生命打出來的,這場慘絕人寰的戰役使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徹底破產,讓日軍也損失慘重,把中日之間的戰爭拖向了長期對抗的局面。雖然已經過去81年了,但我們還是要對在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中國將士們說一句:謝謝你們,你們永遠是華夏之光!

1.宋希濂 :《淞滬會戰》

2.張洪濤 :《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淞滬會戰是全面抗戰爆發以來中日兩軍規模最大的一場對決,雙方共投入100餘萬兵力,在上海地區展開了一場從空中到陸地再到海上的殊死搏殺。中國和日本戰史對此戰都有著極為血腥的評論,中方稱之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方稱之為“血肉磨坊”。

1、日軍轟炸上海

8月14日,也就是後來被稱為“中國空軍節”的這一天,日軍飛機轟炸上海。距離外灘不遠的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和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相交處有一處救濟站,當時有5000難民在那裡領取救濟粥,不防兩枚重磅炸彈從天而降,其中一枚在距離地面數英尺處凌空爆炸,炸彈爆炸橫飛的彈片令數百名難民頓時被炸的血肉橫飛、四分五裂,血肉模糊的屍體中有男有女有兒童,大部分人的衣服都被燒光。街面上數十輛汽車被另一枚在地面爆炸的炸彈弄的擠成一團,不少車輛油箱爆炸燃燒,車內的人被活活燒死。 後來,屍體全部被集中堆放在距此不遠的一處廣場,高達五英尺! 隨後,最繁華的南京路也慘遭轟炸,5顆炸彈直接在當時上海最最著名的兩家飯店——匯中飯店和華懋飯店門口爆炸,擠滿在這裡去租借裡避難的難民又有數百人瞬間倒在了血泊中。

2、血肉磨坊——羅店之戰

8月23日,日本本土派來的日軍增援部隊第3、11師團從川沙鎮登陸,很快攻克重鎮羅店,嚴重威脅到中國軍隊最重要的後方聯絡線——滬寧鐵路。為了奪回羅店,中國軍隊調集最精銳的第18軍全力進攻,就連蔣介石也一度越級指揮第18軍戰事。 雙方在羅店你來我往連續廝殺兩個月,武器裝備遠遜於日軍的中國軍隊官兵在充滿積水的戰壕裡忍受著日軍的炮火,身下積水齊腰,頭上彈片橫飛,戰鬥到最後往往只能靠白刃格鬥。不僅如此,有時候還要忍受因後勤供應不足而發生的飢餓。戰事最激烈的時候,中國軍隊每天的傷亡都在1000人以上。由原湘軍改編、作為精銳部隊的第14師8000餘人,剛上戰場僅6天就只剩2000餘人。 而兇殘驕橫的日軍也在羅店付出了近萬人死傷的巨大代價。

3、寶山之戰

日軍在進攻羅店的同時又向寶山進攻。守衛寶山的中國軍隊500名官兵用全員壯烈犧牲的壯舉讓日軍開始重新認識中國和中國軍隊。 守寶山的是中國軍隊98師583團3營(98師主力在羅店與日軍血戰),在營長姚子青率領下在方圓不過幾裡的寶山縣城頂著日軍陸海空的立體進攻達三天兩夜。 就在攻克寶山的當天,日軍總參謀部派往上海視察戰事的視察組向東京請求第二次派兵增援上海作戰。

4、大場之戰

10月1日,在上海作戰的日軍第三次得到增援,重新發起進攻。中國軍隊雖然遭到重大傷亡卻還在苦苦支撐,特別是國際上探討中國問題的國聯會議正在布魯塞爾召開,中國軍隊特別需要一場勝仗來證明實力。於是主持上海戰局的第三戰區決定集中第15、19、21集團軍向日軍發起反擊。 三個集團軍只有原桂軍改編的第21集團軍是生力軍,因此作為突擊部隊擔負一線作戰。反擊行動於21日晚開始,第21集團軍下屬的第48軍首先向日軍第9、13師團發起攻擊。和其他中國軍隊一樣,桂系部隊雖然英勇剽悍,但是缺乏火力支援,相反,日軍輕重武器並用,地空協同,橫掃潮水般攻擊的中國軍隊。付出巨大代價突破中國軍隊與日軍近身肉搏,刺刀對刺、槍托對砸、工兵鏟對劈。由於日軍佔據火力優勢,最後突入敵陣的中國軍隊也全部壯烈犧牲。 22日天亮,日軍調集兵力在飛機、坦克掩護下向第21集團軍發起反擊。反擊還不到兩天的第21集團軍就被迫於23日轉入防禦,同時由於傷亡重大,根本難以穩定戰線,很快退守大場附近。 日軍隨後殺到,在絕對優勢火力掩護下向大場發起攻擊。據守大場的中國軍隊有4個師,與日軍殊死搏殺。陣地前死屍遍野,守軍官兵甚至用屍體堆成掩體作戰,子彈打光就用大刀,直至壯烈犧牲。守軍26師4位團長中的2位、14位營長中的13位連同連排幹部,共有200多人壯烈犧牲,全師5000多名官兵最後僅有600多人生還。第18師師長朱耀華這位參加過武昌起義的湘軍老兵,戰至大場失陷的最後一刻,憤而舉槍自盡。 大場失守,標誌著中國軍隊在淞滬戰場的失敗已成定局,第三戰區著手準備戰略退卻。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淞滬會戰,其慘烈程度,對日軍來說,僅次於日俄戰爭。對我們來說,不敢言絕後,但一定空前。



國家承平日久,今天的人很難通過一串冷冰冰的數字來理解淞滬會戰之慘烈,也很難體會國人抗戰之英勇和艱難。


所以,我們從小人物說起……

1937年8月23日,一個名叫荻島靜夫的日本農民應召入伍,時年27歲。一個月以後,荻島成為日本上海派遣軍的一名上等兵。



同年同月,一個名叫東史郎的日本青年也應召入伍,時年25歲。一個月以後,東史郎成為第十六師團第二十聯隊的一名上等兵。

很多日軍士兵以為,到上海把圍攻日租界的中國軍隊趕跑,是一項非常輕鬆的任務,就像是在1931年的滿洲。上等兵東史郎在出發當天的日記中並沒有「一去不復返」的悲壯,而是饒有興致的記錄了戰友與愛妻的分別:

野口後備兵的愛妻四處奔跑,尋找她親愛的丈夫的身影。野口也大喊了好幾聲,揮過好幾次手,但妻子沒發現丈夫。妻子深切的離別之情通過這熱烈的氣氛傳給了她的丈夫。“嗚”的一聲,汽笛聲如箭一般劃過天空,機車吐著白煙轟隆轟隆地響了起來。列車開動了。人們的叫喊聲更加響徹夜空。“萬歲!萬歲!”只有這一句話。



而在吳淞河一線的荻島靜夫面對的場景顯然沒有這麼詩情畫意:

天好不容易亮了,敵方的射擊達到了極致。從各個地堡和散兵戰壕裡面射出的彈丸有如雨下,迫擊炮爆炸的巨大聲響震撼長空。我軍炮兵也開始還擊,還發射煙幕彈,飛機也趕來轟炸,真是撼天動地。第6中隊終於渡河不得,進退維谷。在敵軍猛烈射擊之下,隊長下了決心,命令本部繼續前進……工兵脫光衣服、光著膀子拼命撥舟猛進。此時是上午10時。河岸上,友軍死者的屍體疊了幾層,重傷員得不到治療,只有呻吟苦撐

在敵軍的反攻中,加納部隊也遭到被全部殲滅的悲慘命運。整個聯隊(3000多人)只剩下兩三百人了,死者的遺骸散於泥濘的田野中。

大隊長,中隊長和小隊長及以下的幹部大部分都戰死或負傷了,兵力減為原有的一半,整個聯隊的精神面貌委靡不振,完全失去了日本軍隊原有的風采。不久,至十一日,聯隊長也戰死了,聯隊基本上全部被殲滅了。

荻島靜夫所說的「敵軍」正是國民政府稅警總團第2支隊,時任支隊司令孫立人(級別大致相當於旅長)。



傷亡慘重的絕非只有荻島所在師團!

第3師團、第11師團、第101師團戰死人數都分別超過3500人。參戰日軍最精銳的第9師團戰死人數超過5000人,算上受傷,這個師團的傷亡率接近50%。

第9師團還不是傷亡最高的,第101師團經過多次兵員補充,累計死傷超過15000人。算上第10軍的損失,日軍戰死近20000人,其中包括兩位大佐(倉永辰治和加納治雄)。受重傷而喪失戰鬥力的日軍也達到20000多人。

因此,一般認為淞滬會戰中日軍傷亡40000多人。但實際上,如果算上輕傷後重返火線的情況,這個數字接近80000!



看到小鬼子死傷這麼多固然振奮人心,但有一個數據請別忘了,由於戰力的差距,中日雙方的傷亡最少是5比1。換言之,我們是用五倍於日軍的代價才換來這樣的戰果。

淞滬會戰,國軍傷亡超過20萬人,如果算上重複受傷人數,這個數字接近40萬。

把日軍打的「失去風采」的孫立人也差點在吳淞河殉國。11月4日凌晨,一顆榴散彈在孫立人上方爆炸。他身中9塊彈片,被部下拼死送到租界醫院撿回一條性命。

下圖,抗日名將孫立人——



孫立人不是特例!此役,國軍團、營一級校官傷亡達三分之二以上。連、排一級尉官傷亡不計其數。旅長(含)以上高級指揮官殉國超過15人,其中包括軍長1名,師長2名。

淞滬會戰,大部分是硬碰硬的陣地戰,雙方都是拿人命往裡面填。按第14師參謀長郭汝瑰的說法,即使第一流部隊也只能頂七天。

戰鬥打到激烈時,旅長、團長直接投入一線作戰的場面屢見不鮮。比如,第87師第261旅旅長陳頤鼎(黃埔軍校3期,1945年率第70軍赴臺灣受降)在戰鬥中不僅充當過機槍手,還多次投手榴彈與日軍短兵相接。



在劉行爭奪戰中,胡宗南指揮第1軍與日軍拼死血戰,一週過後第1軍傷亡慘重,以至於軍長鬍宗南都給自己配發了步槍以備與日軍隨時接火。

以第1軍第1師為例,團長以上死傷8人,除通信連外,其餘各連連長全部因傷亡換人。部隊指揮官尚且如此,士兵傷亡的慘烈程度就可想而知。

淞滬會戰,有無數的高光時刻,但最後依然想說兩個「小人物」……

8月17日,國軍第五飛行大隊閻海文(筧橋航校6期,遼寧北鎮人,滿族)駕機轟炸日軍陸戰隊司令部,不幸被高射炮擊中。

閻海文跳傘後,落到了日軍陣地,被幾十名日軍圍捕勸降(俘虜一名飛行員的情報價值是非常大的)。閻海文不為所動,用飛行員佩槍英勇還擊,在擊斃五名日軍後,舉槍自盡壯烈殉國,時年21歲。

下圖,閻海文紀念郵票——



當四行倉庫成為蘇州河北岸中國軍隊最後一塊陣地時,四行倉庫四圍,三面是旭日旗,隔著蘇州河,在公共租界上空,是米字旗,唯獨沒有中國國旗(死守四行倉庫的第88師第524團第1營沒有攜帶國旗)。

一個名叫楊惠敏的女生,時年22歲,冒著槍林彈雨,孤身泅渡蘇州河,將一面國旗交到中國軍人手中。國旗在四行倉庫上空飄揚,向世界宣告了我們誓死抗爭的決心,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真理。

下圖,楊惠敏的事蹟被改編成電影,此為楊惠敏和飾演她的林青霞合影——



11月11日,時任上海市長俞鴻鈞在《告上海人民書》中說道:

……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這樣的國家即使貧弱,也是不可戰勝的!


月下沒有花


淞滬會戰國軍參戰官兵累計達到70餘萬人,至於有多慘烈,我認為應該由當事人說話,比如第78師參謀長吳允周,他的回憶文章可以充分說明,淞滬會戰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年9月,第78師增援到達上海戰場,吳允周說:“記得我行至某一村莊,見不少人坐在路邊靠著牆休息,黑夜間看不清,我就問你們是哪單位的?連問兩聲無人答應,勤務兵跑上前去推了一位一下,那人就順勢倒在地上,勤務兵又摸摸其他人,他像觸電似地、緊張地跑過來說,參謀長,那些人都已重傷死了!”

吳允周心裡很難過,“他們負傷還能掙扎到後方村莊來,諒其傷勢還不會太重,再說能在敵火下倖存,總算很幸運,假若有醫務人員在此替他們裹傷止血,再送到後方醫療,多半可拯救活命”。


繼續向前,又遇見一群零亂的部隊,約六七十人,其中有很多挑行軍鍋及籮筐的炊事兵,但也有少數帶步槍及手槍的。吳允周說:“我判斷他們是後勤人員,就問他們是哪個部隊的?他們回答是98師某團,再問他們戰鬥部隊是不是在後面,他們聽了苦笑起來說,我們就是戰鬥部隊,我們團打了這麼久,就只剩下這麼多人了!”

幾天後,第78師師部特務連長告訴吳允周:他曾經碰見兩個伙伕,擔了大半擔飯菜,由火線下來,他有點奇怪地問,怎麼飯菜都沒吃完?伙伕說,清晨送去的全連搶著不夠吃,晚上送上去,陣地上只剩下十幾個人,僅僅吃了一點點,其他的人都不見了!說罷大哭起來。

由此可見,陣地戰遠比游擊戰慘烈,但總要有人承擔正面戰場的防禦和犧牲吧?尤其是抗日戰爭防禦階段,政府軍隊守土有責,如果大家都去打游擊戰,誰來保衛我們的城市和重要交通據點?


馮傑


淞滬會戰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真實寫照,是抗日戰爭以來中日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也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役,當時雙方之間的戰役傷亡比差異巨大,日軍對外宣佈死傷四萬餘人,而國民黨軍死傷統計為三十萬人,中國軍人以極其慘痛的代價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當時蔣介石為了能阻止日軍由北向南進攻的路線,決定在上海進行一次大規模阻擊,日軍投入了八個師團,兩個旅團約20萬人,國民黨派出150個師和62個旅以及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共計80萬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會戰開始之前,國民黨還是有絕對優勢的,日軍東拼西湊了4000人,且裝備不好,而國民黨除2個精銳師外,還有2個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均配備150毫米榴彈炮,加上坦克、空軍助戰,理論上應具有壓倒性優勢,但是因為日軍依靠堅固的防禦工事頑強抵抗,導致國軍遲遲無法突破。原本張治中和陳誠原計劃率領98師和36師,把日軍從中間截斷,然後從中間向兩端攻擊,但無奈,雙方配合不默契,36師戰鬥打響,98師卻遲遲沒有增援,導致戰鬥局勢發生逆轉,我方由攻轉收。



後來日軍增援部隊在國軍側後方上陸,中方已經無力消滅日軍陸戰隊,蔣介石考慮在上海作戰比北方補給方便,因為可以避開機動力佔優勢的日軍。加上在租界開戰,有可能會在外國調停下贏得一個光榮的和平,進而打破日軍對華北的野心,這對相對弱小的中國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但是沒想到西方國家卻實行綏靖政策,還以中國在非軍事區挑起戰鬥破壞和平為由,對蔣的請求不予理睬,就是因為蔣把希望寄託在西方國家的調停上,導致貽誤撤退時機,在日軍增援部隊到達,對國軍進行包圍後,前線部隊大亂,只有部分軍隊為了保存實力提前離開,而蔣卻遲遲不肯下令撤退,最後關頭下令撤退時,又沒有做好撤退準備,順序也沒有排好,各路部隊扎堆在幾條路上炮,被日軍飛機掃射空襲,導致部隊大潰敗。



還有因為通訊不暢,各部隊之間的聯繫遲滯,不能高效率的配合作戰,同時部分軍隊之間關係並不緊密,將領各有各的打算,人心不齊,先撤退的部隊,為了阻止日軍的追擊,將很多道路橋樑毀掉,造成了後撤退的部隊無法順利撤出,造成了更大規模的傷亡,為後來南京保衛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軍事一點通


1937年8月13日,被形容為“絞肉機之戰”的淞滬會戰打響,蔣介石採納陳誠的建議,竭盡全力組織此次會戰,幾乎把當時全國範圍內所能調動的一切機動兵力統統調集到上海以及附近地區,準備與不可一世的日寇一決雌雄。

淞滬會戰,中日雙方共投入了約100萬兵力,戰役持續了約3個月的時間,為抗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戰況最慘烈的一場大型戰役。是役,中國軍隊不惜血本、盡遣精銳,其中裝備最精良 、兵員素質最高、戰鬥力最強的中央教導總隊以及王牌87師、88師(德械師)、148師全部開赴淞滬戰場,另外還有蔣的嫡系部隊以及川、桂、粵、湘、贛、晉綏等地方部隊共62個旅近80萬人參戰,日軍共投入8個師團兩個旅團20萬兵力,並在8月13日這天率先發動了對上海的大規模進攻,淞滬抗戰正式打響。14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宣佈“實行自衛,抵抗暴力”。中國從此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8月14日,駐紮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9集團軍在張治中將軍的指揮下,向駐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發起進攻,國民黨僅有的兩個德械師87、88師開始圍攻日本海軍虹口基地,國軍戰鬥機也趕來助戰,試圖將敵人驅逐下海。“8.13”淞滬抗戰由此展開。

淞滬抗戰開始後,馮玉祥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為副司令長官兼第5集團軍總司令,並負責實際指揮,先後有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陳誠的第15集團軍、薛嶽的第19集團軍以及朱紹良、羅卓英、胡宗南、廖磊、劉興等部約80萬兵力投入戰場,英勇抵抗,浴血拼殺,給驕狂的日軍以重創。

陳誠出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在羅店附近率部與敵血戰,他還擔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兼第4預備軍副司令長官,負責防守瀏行一帶,11月又被任為3戰區前敵總司令,責任十分重大。他的一位部將說陳誠在淞滬抗戰的3個月時間裡從沒有解衣睡過覺,每晚都是和衣而睡,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頭髮、鬍鬚長的像個野人,人也瘦脫了形,可謂篳路藍縷、盡職盡責。在全民族團結抗戰的激勵下,國軍參戰部隊前赴後繼,奮勇殺敵,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歌。

但陳誠在戰術指揮上偏重於單純防禦,或許迫於日、中軍隊間的武器裝備以及技戰術實力差距巨大,陳誠主張“固守陣地打死仗”,實屬過於保守的失策之舉。

11月11日,在日軍的大舉進攻下,上海淪陷,陳誠親自指揮下轄部隊,在掩護右翼主力撤退後,最後才在當晚撤出上海,其嫡系黃維第6師,在蘇州一帶與日軍慘烈血戰,有的團將士已經全部戰死,後來餘部又奉命到車站掩護主力撤退,再次遭遇重大犧牲,幾乎全師覆沒。陳誠、黃維等人顧全大局的做法很得淞滬參戰各軍的好評,特別是陳誠在凇滬會戰中的表現,被高層點贊為“戰術戰鬥之敗北,而得政略戰略之成功”。

白崇禧將軍事後回憶道:千里馳援淞滬的(桂系)第7軍一個師被拉上去後,不到一個時辰即全部犧牲殆盡。再調一個師上去,不多時也因傷亡慘重而失去了戰鬥力。桂系第7軍素有“鋼七軍”之美譽,以英勇頑強、彪悍善戰著稱,但和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鬼子比起來,各方面還有不小差距。淞滬之戰戰況之慘烈,犧牲之巨大,由此可見一斑。

11月15日,日軍最精悍的第10軍團8萬餘人在強大的海、空炮火配合下,由杭州灣金山衛強行登陸,對淞滬中國守軍實行迂迴包抄,致使中國軍隊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狀態。

顧祝同奉命指揮中國軍隊全線撤退,因組織、協調不暢,建制混亂的大部隊擁擠在一條不寬的公路上,慘遭日機轟炸掃射,傷亡慘重。此後,淞滬會戰基本結束。

凇滬會戰中,中國軍隊在上海以及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與戰力兇悍、武器精良的30餘萬日本侵略者浴血苦戰了近3個月,以極其慘重的代價,驚天動地的拼死搏殺,為中央政府和上海各界的撤退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還一舉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軍隊奮不顧身的英勇抵抗,也讓日軍3個月速亡中國的美夢徹底破滅。

據事後統計,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傷亡多達30萬人,日軍被打死打傷6萬餘人(日軍自己宣佈為4萬人)。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為網圖】




鐵馬冰河wu


淞滬會戰不等同於淞滬抗戰:後者是指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為掩護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陰謀,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意在上海製造一二八事變,由蔣光鼐、蔡廷鍇指揮的十九路軍奮起反擊日寇侵略。這固然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壯舉,但鑑於這個問題問的是淞滬會戰,那還是言歸正傳吧。

淞滬會戰是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場上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已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的領導人都發表了堅決抗戰的講話。時任軍政部政務次長的陳誠提出牽制日軍主力使敵其自東而西而不是由北而南侵華——這樣做的目的是立足於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地緣格局,試圖依託江南地區縱橫的水網遲滯日軍的進攻,又依託西部險峻的天險地形阻擊日軍,從而實現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目標。當時的中國統帥部試圖在江陰封鎖長江航道,將當時中國境內的日軍引誘到上海聚殲。然而這一絕密情報卻被日本特務機關破獲,日本長江艦隊開始倉皇逃出長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軍中尉大山勇夫等兩人駕車闖入上海虹橋機場挑釁,被駐軍保安隊擊斃。8月13日中國空軍奉命前往上海配合陸軍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淞滬會戰由此爆發。

淞滬會戰的次日中國空軍同入侵的日本飛機爆發了八一四空戰,此後這天被定為中國空軍節。也是在這一天日軍對上海進行了狂轟濫炸,兩星期後的8月28日下午2時日軍轟炸了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本有南北兩個車站,淞滬會戰開始後北站在戰區,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進出上海的通道,日軍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完全切斷了難民們的逃生之路,使上海淪為人間地獄。當時日軍出動兩批十二架飛機轟炸上海南站:第一批四架日機首先向南站投彈炸死難民500多人。第二批又有八架日機飛抵南站上空投彈,炸死200多人。1937年10月4日美國《生活雜誌》刊載了美籍華裔戰地記者王小亭8月28日在上海南火車站拍攝的戰火中的中國娃娃成為對這一事件的絕佳註腳。然而氣急敗壞的日軍一方面堅持聲稱這張照片是擺拍,一方面又開出5萬美金懸賞這名記者的項上人頭。

8月20日夜12點國軍第36師各部隊向匯山碼頭髮起總攻:第216團沿北豐路、公平路突擊前進,官兵們冒著敵人如飛蝗般射來的子彈個個捨生忘死、奮勇爭先。當隊伍行進至唐山路和華德路口時敵軍火力形成密集火網,團長胡家驥身先士卒帶頭衝在最前面,士氣大振的216團官兵們一鼓作氣衝過華德路、百老匯路,逼近匯山碼頭。眼見支撐不住的日軍調集碼頭兩側的援軍發炮轟擊,致使我方官兵死傷570餘人。36師其他各部也趕來支援216團,但由於缺乏攻堅重型武器,敵方工事安然無損。21日36師師長宋希濂調來戰車部隊支援,但此時日方軍艦已抵達戰場,趕來增援的我方戰車部隊在日軍強大的火力優勢之下退回百老匯路北側。在撤退過程中36師僅有2個戰車連被敵方火力全殲。22日敵我雙方開始逐街逐屋進行爭奪:日軍數次向第36師212團堅守的復旦大學圖書館陣地進攻,均被我擊退。其間第36師一度突破敵陣地,奪取了匯山碼頭,但因遭敵艦炮火阻擊,又因敵便衣隊和漢奸乘機縱火騷擾,部隊前後隔絕,失去指揮,混亂中官兵死傷200餘,被迫撤回唐山路原陣地。23日從日本本土派來增援的第3和第11師團從川沙鎮登陸,很快攻克重鎮羅店,嚴重威脅到中國軍隊最重要的後方聯絡線——滬寧鐵路。我軍第33旅冒著敵機狂轟濫炸向羅店展開突擊,趁敵立足未穩擊潰500日軍,一度收復羅店。8月25日凌晨我軍第67師201旅在旅長蔡炳炎帶領下奉命向陸家宅之日軍第11師團一部3000餘人發動攻擊,戰前蔡炳炎旅長向全旅官兵立下軍令:"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進者生,後退者死,其各凌遵!"戰鬥進行到當天中午時分201旅大部陣亡,蔡炳炎率領全旅惟一的特務排和1個營殺入敵陣,被迎面飛來的子彈貫穿胸部當場陣亡。此後中日雙方圍繞羅店進行逐街逐屋的白刃爭奪,戰鬥一直持續到29日,中國軍隊每天的傷亡都在1000人以上,最終中國軍隊在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後成功拖住日軍——使其半個月內只推進了3公里並付出近萬人死傷的代價。

1930年代國民政府曾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國民革命軍,因此經過改組整編後的國民革命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被統稱為德械師。1937年9月日後在緬甸戰場上領導中國遠征軍痛殲日寇的孫立人將軍率稅警總團第四團開赴淞滬會戰前線,在蘇州河畔連續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11月3日拂曉日軍大舉偷渡蘇州河,孫立人部激戰8小時將日軍趕回,當晚孫立人帶人趁夜色慾破壞浮橋,被日軍發覺並遭猛烈炮火襲擊,全身被炸傷13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同日在日軍的攻擊下稅警總團第5團團長丘之紀陣亡,全團官兵死傷過半。除稅警總團外,其他德械師部隊也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慘重: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時間德械師就損失過半。

1937年10月27日凌晨2時時八十八師524團團副謝晉元臨危受命率400餘人守衛四行倉庫:此時四行倉庫的西面和北面均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這意味著進入四行倉庫的謝晉元部成為了一支孤軍。從27日下午至到31日四行倉庫連續遭受日軍四天進攻:在第一天的戰鬥中謝晉元部擊斃日軍200多人;而我軍無一陣亡,只有幾個輕傷,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了。在第二天的戰鬥過程中日軍突破了四行倉庫的外圍陣地,試圖用烈性炸藥炸燬底層牆體,藉此打開突破口。危急關頭一名叫陳樹生的敢死隊員渾身捆著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進安放炸藥的日軍小隊中,一聲巨響後敢死隊員陳樹生與日軍小隊同歸於盡。在持續四天的戰鬥中四行倉庫400餘人的孤軍面對兵力、武器皆佔優勢的日軍的瘋狂進攻在付出十餘名士兵戰死、三十餘人負傷的代價後斃敵200餘,傷敵無數,成功掩護88師撤退到上海郊區。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首先我先說一下,百度上能查到的知識點大家就別複製粘貼到這裡說了好吧。說的那麼專業,長篇大論還加入圖片,搞得別人問度娘問不出來一樣。

平臺只是讓你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複製粘貼,最鄙視這種行為,搞得很專業一樣。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以及不成熟的見解,不到之處,請海涵!。

首先淞滬會戰是當時我國執政黨下定決心組織的一次會戰,意義不同。決心之大,超出日軍高層的認知。導致日軍內部意見不同,這一點說明日軍高層是不團結的。

其次當時我國鐵路與公路不是很完善,國土面積之大兵力運輸支援不力,就變成添油戰術了。那些噴國軍將士的是真的該死!不懂歷史,你有什麼資格來評論。

要說淞滬會戰慘烈那肯定是必須的,畢竟當時我國和日本的工業對比以及軍事力量的對比都是不成正比的,

一個師一個師的往一個百十萬人的會戰裡添可想而知,這一個一個師會變成什麼樣子。

…………………………………………慘烈


吾乃古今奇人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全面抗日階段後第一場大規模正面戰場會戰,這場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持續到11月12日,歷時三個月,中日雙方在淞滬會戰中投入了近百萬兵力(中方七十萬七十個師,日軍三十萬十個師團),同時日軍還運用了軍艦三十艘,戰機五百架,中方出動了艦艇四十多艘,戰機二百五十架。

最後的戰局以日軍佔領上海地區結束,整個會戰中,日軍傷亡四萬人,中國軍隊傷亡二十五萬人。

雖然淞滬會戰是中方失利,但這卻是一場振奮人心的戰役,面對日本侵略者,南京國民政府終於不再一味妥協退讓,而是傾其精銳,與日在淞滬地區與日決戰。

這場戰事由中方主動發起,打亂的日本從華北自上而下的戰略,將日軍大量軍力從北引向南方,不得不雙線作戰,慢慢陷入戰爭泥潭。

淞滬會戰,也促進了全民族統一抗日戰線的形成,淞滬抗戰爆發後,陝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集團軍,半個月後,即當年9月,蔣介石公開發表講話,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11月,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新編第四軍。

雖然整個會戰的過程體現出了中日雙方軍事實力懸殊的對比(雙方的傷亡比達到七比一),中國軍隊一時還無法適應這種大規模會戰,但是我們面對強權,亮劍了,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是待宰的羔羊。

從此,神州大地一寸山河一寸血,想佔領中國的日本鬼子,每走出一步,都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

最後讓我們讓做那些浴血淞滬,為保衛這個國家而獻出了生命的國軍將領:

吳克仁中將,國軍第67軍軍長
黃梅興少將:國軍第9集團軍264旅旅長
蔡炳炎少將:國軍第18軍第64師201旅旅長
路景容少將:98師58團團長
楊傑少將:國軍1軍1師1旅副旅長
龐漢禎少將。國軍第7軍第170師第510旅旅長
秦霖少將。國軍第7軍第171師第511旅旅長
官惠民少將。國軍第4軍第90師第270旅旅長。
劉啟文少將。國軍第67軍第108師第322旅旅長。
吳桐崗少將。遼寧人,國軍第67軍參謀長
鄧玉琢少將,國軍第67軍第107師參謀長。
朱之榮少將:遼寧人,國軍第67軍第107師第321旅旅長。
李伯蛟少將:國軍第28軍第63師第187旅旅長。
吳繼光少將: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體《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 夜狼嘯西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