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種糧食,農民吃什麼?

兵斌208


我是一個農民,對友友所提問題略感驚訝。我理解友友的提問,肯定是基於一些地方進行退耕還林,或者一些土地被集體流轉出去,看到耕地減少從而產生了憂慮。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憂慮大可不必,農民不種地,自然就會從事其它的行業,穿衣吃飯仍然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首先,對於土地的流轉和建設佔地,國家和地方政府是有嚴格的控制措施的。土地因為建設或流轉作他用所減少的面積,是完全控制在計劃之內。


其次,社會在發展,國家在轉型,過去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不可能永遠都以農業大國的性質發展下去,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時期,社會形式必然要從農業向工業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國家必定會採取措施,解決好農民的穿衣吃飯問題。

再次,由於科技的高速發展,技術革新的週期縮短,傳統的耕作方式已經更多的被先進的機械化作業所替代。

而機械化作業形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減少了人力,增加了效率。雖然農業機械化加強了,可是也並沒聽到有農民因為不種地而沒飯吃的啊。

最後,退萬步來講,假設國家對耕地不管不問,從當今社會來看,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的數量巨大,很多農民早就已經放棄了種地的方式,在農村,丟荒或隨意耕耘一下的現象比比皆是,也沒見有那一個農民被活活餓死啊。


所以,農民就算不種地了,農民仍然可以過得很好,完全不必杞人憂天,擔心農民的生活沒有著落。我是華華看三農,你們認可我的觀點嗎?歡迎關注一起探討!


華華看三農


農民的職業是種田,不種肯定沒得吃。農民如果種,時下的糧價,為了醫療,子女教育,自己的養老,用糧食交換後,肯定也沒得吃。農民就象先前的下崗工一樣,處於尷尬的境地。把地流轉,把地轉包,不得不洗腳上田,有多少農民願洗腳上田?沒有文憑,沒有技能,到城市去出賣自己的廉價勞動力。其中的苦向誰說。


零界10


農民的土地不種糧食農民吃什麼?我想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今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隨著土地流轉,國家鼓勵土地承包,農業的機械化的普及,會有更多的農民放棄原來土地,轉而其他行業和工作!

雖說農民不種地了,但是耕地面積也不會減少,國家對於土地耕地早已劃好了紅線,因此,保證我國糧食供應穩定,解決全國人民溫飽早已不是問題,即使農民不種地,我們還是有糧食吃的!

對於農民把土地承包,個體老闆有的種樹,有的種糧,有的作其他產業,那沒有土地種的農民怎麼辦,怎麼生存呢?

我想這是個發展趨勢,將會有更多的農民放棄土地,轉而尋找其他就業機會!

比如,現在許多農民外出打工,每到春節過後,許多農民工踏上大城市的列車,到工廠,電子廠或者工程建築等行業工作,一年下來收入在30000到50000之間,即使年齡大點收入也有萬吧兩萬的,要比在家種地收入多好多!

出了外出打工,許多人選擇學習新的技術或手藝,自己工作謀生!比如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學習麵點,到城裡買個小吃,煎餅果子,涼皮等收入也十分可觀。而更多的農村年輕人選擇開車,步入運輸行業,如果自己有個大車,收入更可觀!

因此,對於農村兄弟們,不再種地,也不是多麼可怕的事,只要努力工作,發財致富不是難事!隨著城鄉建設加快,農民將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民朋友有著天生的勤勞和幹勁,憑著自己的雙手和付出,將來生活的會越來越好!


路慢慢


筆者來自農村,由於工作原因,經常穿梭於縣城和農村之間,對農村的情況比較瞭解,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題主提問是對現在耕地見少了,變成林地有些顧慮。其實不必那麼擔心,國家有政策,地方有措施,都會確保全國18億畝的耕地紅線。耕地紅線分為國家耕地紅線和地方耕地紅線。



地方耕地紅線,每個地方都有明確的耕地畝數。地方部門會嚴格保護這個耕地紅線,進行宏觀調控。而且,現在租地不是很容易,政府把關很嚴格,租地都要經過國土部門嚴格審批。



另外,租耕地,變成林地,這是要改變土地的屬性用途。一般很難申請成功。加上村民對土地也相當重視,很多村民寧願自己耕種,也不願意出租土地賺錢。所以,村民在租地的時候,是會考慮自身的問題,保留足夠的糧食自給。

好了,以上是筆者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歡迎評論。


有點意思的事兒


土地流轉後,農民怎麼辦?

土地流轉政策很好,改變了小農經濟模式,讓更多能人和資本進入三農這片天地。



很多農民伯伯也有疑惑,自己是農民,如果不種地,不知還能幹啥?

沒有種糧食,怎麼吃飯?

細細品讀一下惠民政策,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開的地方。

土地流轉後,租賃承包者每畝給你千元左右的地租費用,國家給的糧補一分不少,自己還可以在租賃地打零工掙錢,真是好處多多。

種一畝小麥和玉米,除去農藥、種子、化肥、機械收割、耕耘、播種的投資和人工的投入,一年還掙不到一千元。

不如土地流轉出去,放開手去大城市做生意,做點早餐、開個饅頭包子店、麵條鋪、大餅油餅店,這些生意不愁銷路,人人都吃,比種地強很多。

官方媒體報道,鄧州市小河北村農民靠外出炕油烙饃發大財。



央視網報道:河南農民外出炸油
條發大財
“觀念一變天地寬,走出去前面有個天”,

農民土地流轉後,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您。

瞭解更多“農業、農村、農民”最新信息,敬請關注“農村百事通”劉金山,每天都有精彩問答分享。


打工作家劉金山


這不是什麼問題。

現在,對絕大多數農民來說,糧食收入早已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更不是唯一的收入。

現在,也不再是計劃經濟時代,而是市場經濟時代。只要手上有錢,有什麼吃的東西買不到呢?

何況,老闆承包土地,是要付租金的。農民雖然不種地,沒法收糧食,但是有錢,可以買糧食。

就說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END ——

農村房地產問題,來找“土磚家”。


土磚家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來回答。不一定全面,但大概就這些情況。


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越來越少。他們大多年事已高,六七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有。他們一生與土地打交道。早些年或許也外出務工。工地上幹不了了,工廠裡也不會要了。只好回家種點土地以度日。條件好的,子女有出息的早就進城安家落戶,他們的父母也就隨子女們進城頤養天年了。

另一部分條件不太好的。子女們在外打拼。負擔較重,房子,車子,票子,媳婦,小孩讀書…這一切足以讓年輕一輩以工為生的子女們喘不過氣來。父母只能在家種點地,守住一個家。農藥,種子,化肥,人工,這一切的一切不允許他們有能力種多少。自種自吃不給兒女添負擔。


地勢比較平坦的農村,可以機械化作業的,也有部分以種田為職業的農民。山區地方,到處是撂荒的土地。過去退耕還林,現在不用退了,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失,成了野生動物們理想的樂園。

天生一人,必有一路。與其無力耕種,租出去不失為一種方法。既有了收入,也給那些想在農村創業發家的人一條生財之道。兩下歡喜,何樂而不為?

回不了的農村,入不了的城市。這是當下農二代們的尷尬處境!


BMLGGZSGCS秋水長天


自古農民都是以種地為生,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也能自給自足。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家鄉外出打工,把土地租給別人來種。


現在外出打工的不只是年輕人,也有一些中年人,甚至六十幾歲的人也會外出打工。不是他們不想種地而是種地實在是無利可圖,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離開祖祖輩輩依賴的土地,來到陌生的城市為生活奔波。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水平也是水漲船高,這裡面漲的最多的應該就是結婚的彩禮了,已至於有很多的貧困家庭的孩子結不起婚。就算結了婚,也是欠了很多的外債,為了添補結婚花費的窟窿,一家人又不得不外出打工。


由於早期實行計劃生育,有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現在雖然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經濟的壓力,教育問題……讓很多的家庭不想要二胎,那同為獨生子女的夫妻,二個人要贍養雙方父母,還要養育孩子,這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為了減輕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多的老人也出來工作,掙取養老金,實屬無奈。


外出打工就不能照顧土地,把土地租出去,可以避免土地荒廢,還會有租金,對於農民來說,這些租金也是一筆收入。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經濟來源不只倚靠土地,他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獲得收入,但這些收入都是他們辛勤工作的血汗錢,不管種地與否,農民都會憑藉自己的努力積極的生活。農民真的很不容易!!!



毛毛蟲3234


老闆承包農村土地種樹,農民沒土地種糧食了,農民吃什麼?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我很負責人的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老闆承包農民的土地,自然是要給農民一定的費用,否則農民也不會把土地出讓給他們,農民既然有錢了,吃當然不用發愁了,現在到處都有賣麵粉,賣成品麵條的,農民可以自己買麵粉,買大米吃。

其次,現在農作物價格比較低,種植玉米每畝純收入也就幾百塊錢,而且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年景好的時候或許會多賺點,但是賺的錢依然是有限的,所以還不如將土地出讓給別人,直接收租金划算。


另外,現在農村發展迅速,老百姓再也不是指望種地養家餬口了,農民們大多都選擇出去打工掙錢,而種地一年的收入都不及打工兩個月收入多,所以農民把土地出讓,自己到城裡打工賺錢,有了錢,吃穿自然不愁。就像城裡人一樣,他們沒有土地,不種糧食但是他們依然吃的上等麵粉和大米一個道理。

現在農民已經不是靠土地過活的年代了,新農村建設將讓農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你好特先生


首先給觀點,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農業性問題,而是涉及到農村、農業、農民,包括政府、農業機構的複雜性命題。

結合地合君一貫的分析問題邏輯,首先對於問題本身進行解讀,農民土地不種糧食,農民吃什麼?

先解讀一下,關於農民的概念界定

地合君以為: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相關人員。

但是現在很多的專家學者喜歡,以地域、戶籍、甚至於收入來界定何為農民。

依照地合君的此種標準,不在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應該不能在算作農民。而從事農業生產的,是不存在吃什麼的問題的...

在參照多數的專家學者的概念界定:戶籍屬於農村戶口的這類農民,確實有很多不在種糧食,那他們吃什麼的問題...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一百年前,那確實是個問題,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土地意味著希望,土地意味著有飯吃。那個時代,導致農民不種糧食的原因,不是農民不想種,而是沒有地可以種。如果一個農民沒地種糧食,那真的可能會餓死...


但是現在,社會生產力已經有了較高的發展。這裡尤其要著重提到一個人——袁隆平,及其相關的雜交水稻研發團隊。確實為中國做出了卓越貢獻,雜交水稻,尤其超級雜交水稻的出現,使得中國農業的,單位面積產能逐年攀升。這才是為什麼中國的耕地面積在持續縮水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全國糧食總產量的逐年攀升。尤其在幾大產糧區,其生產的糧食已完全足夠彌補農村對外務工人員的基本口糧需求,還遠遠有富餘。

尤其最近幾十年時間,國民經濟的長足進步,多數農民的主要收入都已經不在依靠單純的農業生產來獲取,

具體點講,就是,農產品,尤其是初級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太低,導致農民單純從事農業生產並不賺錢,有很多很形象的解釋就是,種一年田,辛辛苦苦還不如出去打一個月賺的多。


所以很多農民都不願在繼續種地。

在回答第二個問題,土地被流轉出去,老闆承包種樹了,農民怎麼辦?

首先解讀一點:基本農田保護法規定,基本農田是不能直接用來種樹的,這個問題理論上是不存在的。

而實際來講,部分地區,對於國家法規政策的執行力度有一定差異,所以有可能會出現個別現象。

這裡地合君以為,題主更想問到的,應該是,土地都被流轉給了相關的農業公司、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這樣的“老闆”,那原先靠這些地生存的農民怎麼辦?

這裡還要從土地的三權分置講起:
在中國農村土地分為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

所有權,不用質疑,中國的所有土地所有權都歸國家、集體所有。

承包權,在最近幾十年,中國都是實行包產到戶,也就是承包權屬歸土地所在集體的農業生產戶所有

經營權,在之前沒有三權分置之前,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一個主體,分置之後,經營權與承包權進行了剝離,也就是說,不是這個村集體的“外人”,也可以獲取這個地方的農田的經營權,從事農業生產。

而承包權、經營權屬,都是有年限設定的。

問題中提到的土地流轉,也只是流轉了土地經營權而已,土地承包權屬依然歸原來的“農民”所有,流轉期一到,土地經營權繼續回到“農民”手中。所以這就不存在“農民”怎麼辦。


有很多人會有一種擔憂,就是中國現行的“三權分置”"土地確權”“土地流轉”運動,會不會導致像清末民初那般,中國農村的嚴重土地兼併,也就是絕大多數的的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首先,從中國現行土地政策上來進行分析,土地權屬確定以後,是不會出現那般情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