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 為啥明星們都會刻意經營自己的人設?
  • 為啥我們身邊有那麼多特別愛演的“戲精”?
  • 為啥朋友圈裡的大家,都跟現實的自己有點不一樣?

你肯定聽過“人生如戲”,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有一部社會學經典,用“表演”解釋了整個人類社會——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 作者:[美] 歐文·戈夫曼
  • 譯者:馮鋼
  •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1. 如果用四個字概括這本重量級的社會學著作,那就是“人生如戲”。社會就像舞臺,每個人都像是演員,人與人相處就像在舞臺上表演。社會就是在人與人的聯繫、互動中產生的。

2. 現在看來這道理很簡單,但如果把時間倒回到1956年,它可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當時人們認為,社會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個人不過是其中的螺絲釘,只能被動地履行職責,沒什麼主觀能動性。這本書率先強調了人的作用,全盤顛覆了這套舊理論。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3. 既然人生如戲,那人們是如何表演的呢?答案是:根據不同的場景,展示出不同的自己。一句話,就是“見機行事”。比如職場上,下屬一般表現得謹慎細心,領導則表現得更加果斷;同一位明星,走紅毯時光鮮亮麗,做慈善時則平易近人。

4. 人們為什麼要選擇“表演”呢?可不是因為人人都是“戲精”,而是因為表演作為重要的人生策略,能帶來更多的利益。下屬通過表演,給領導留下好印象,有助於職業發展;領導通過果敢的表演,能提升自己的權威。與此同時,公司就在員工與領導的互動中,被建構起來。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5. 你也許會說:這樣太虛偽了,真實的我從來不演。事實上,不演是不可能的。這種表演既不可恥,也沒人能置身事外。仔細想想,你的朋友圈裡是不是有分組?你出門和在家的狀態是不是有所不同?只要與他人有接觸,我們就會有意無意地通過“表演”來管理自己的形象,調整他人對自己的印象

6. 同樣是表演,有人演得精彩,有人卻演得蹩腳。怎樣才能提升自己的“演技”呢?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方法一:理想化。有意識地把一種風格走到極致,與大多數人拉開距離,能明顯提升別人對你的好感度。明星們會努力經營特定的人設,就是這個原因。如果你有某項特長,不妨持續把這個標籤強化,比如每天在朋友圈分享相關內容,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成為大家眼中這方面的達人

7. 方法二:表達控制。就是儘量照顧到所有細節,保證自己人設的一致性。舉個例子,一位定位“優雅”的女明星在公共場合說髒話,會讓粉絲大失所望。同理,如果你希望給朋友們留下樂觀隨和的印象,就要儘量避免在朋友圈裡發洩負面情緒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8. 方法三:誤導。就是通過語言或者行為引導“觀眾”,只讓他們接收到你想向外傳達的信息。日常生活中,精緻的妝容、一絲不苟的髮型、避免暴露身材的衣服,就是很常見的“誤導”。這個方法雖然好使,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比如,發到朋友圈的自拍如果修圖過猛,就要被人嘲笑了。

9. 方法四:神秘化。就是限制和“觀眾”的接觸,保持一種神秘感。同一個人,戴墨鏡時比不戴墨鏡更有吸引力,就是因為被遮擋的雙眼增加了神秘感。放到個人形象管理上,就是要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社交媒體。那些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的事,少發為妙。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10. 大家都在表演,不小心“演砸”了怎麼辦?好的演員能做到鎮定自若,合格的觀眾也最好選擇視而不見。比如自己不小心出糗,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鎮定地演下去,而高情商的人會選擇視而不見,過後也不再提。這樣,雙方就通過“表演”,維護了彼此的形象,有效避免了尷尬。

11. 看完這本書,你可能會感到扎心,彷彿生活就是相互的表演算計。這可不是這本書的本意。把生活比作演戲,只是一種理解社會的方式。用這種視角審視社會之後,還是要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畢竟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而最棒的演技,還是真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最後,與你分享金句:

社會就像舞臺,每個人就像是演員,人與人相處就像在舞臺上表演。社會就是在人與人的聯繫、互動存在的。

轉《羅輯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