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 为啥明星们都会刻意经营自己的人设?
  • 为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特别爱演的“戏精”?
  • 为啥朋友圈里的大家,都跟现实的自己有点不一样?

你肯定听过“人生如戏”,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一部社会学经典,用“表演”解释了整个人类社会——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作者:[美] 欧文·戈夫曼
  • 译者:冯钢
  •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1. 如果用四个字概括这本重量级的社会学著作,那就是“人生如戏”。社会就像舞台,每个人都像是演员,人与人相处就像在舞台上表演。社会就是在人与人的联系、互动中产生的。

2. 现在看来这道理很简单,但如果把时间倒回到1956年,它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时人们认为,社会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个人不过是其中的螺丝钉,只能被动地履行职责,没什么主观能动性。这本书率先强调了人的作用,全盘颠覆了这套旧理论。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3. 既然人生如戏,那人们是如何表演的呢?答案是:根据不同的场景,展示出不同的自己。一句话,就是“见机行事”。比如职场上,下属一般表现得谨慎细心,领导则表现得更加果断;同一位明星,走红毯时光鲜亮丽,做慈善时则平易近人。

4. 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表演”呢?可不是因为人人都是“戏精”,而是因为表演作为重要的人生策略,能带来更多的利益。下属通过表演,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有助于职业发展;领导通过果敢的表演,能提升自己的权威。与此同时,公司就在员工与领导的互动中,被建构起来。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5. 你也许会说:这样太虚伪了,真实的我从来不演。事实上,不演是不可能的。这种表演既不可耻,也没人能置身事外。仔细想想,你的朋友圈里是不是有分组?你出门和在家的状态是不是有所不同?只要与他人有接触,我们就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表演”来管理自己的形象,调整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6. 同样是表演,有人演得精彩,有人却演得蹩脚。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演技”呢?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方法一:理想化。有意识地把一种风格走到极致,与大多数人拉开距离,能明显提升别人对你的好感度。明星们会努力经营特定的人设,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你有某项特长,不妨持续把这个标签强化,比如每天在朋友圈分享相关内容,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大家眼中这方面的达人

7. 方法二:表达控制。就是尽量照顾到所有细节,保证自己人设的一致性。举个例子,一位定位“优雅”的女明星在公共场合说脏话,会让粉丝大失所望。同理,如果你希望给朋友们留下乐观随和的印象,就要尽量避免在朋友圈里发泄负面情绪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8. 方法三:误导。就是通过语言或者行为引导“观众”,只让他们接收到你想向外传达的信息。日常生活中,精致的妆容、一丝不苟的发型、避免暴露身材的衣服,就是很常见的“误导”。这个方法虽然好使,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比如,发到朋友圈的自拍如果修图过猛,就要被人嘲笑了。

9. 方法四:神秘化。就是限制和“观众”的接触,保持一种神秘感。同一个人,戴墨镜时比不戴墨镜更有吸引力,就是因为被遮挡的双眼增加了神秘感。放到个人形象管理上,就是要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社交媒体。那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少发为妙。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10. 大家都在表演,不小心“演砸”了怎么办?好的演员能做到镇定自若,合格的观众也最好选择视而不见。比如自己不小心出糗,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镇定地演下去,而高情商的人会选择视而不见,过后也不再提。这样,双方就通过“表演”,维护了彼此的形象,有效避免了尴尬。

11. 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感到扎心,仿佛生活就是相互的表演算计。这可不是这本书的本意。把生活比作演戏,只是一种理解社会的方式。用这种视角审视社会之后,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毕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而最棒的演技,还是真诚。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教你用4招,做到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

社会就像舞台,每个人就像是演员,人与人相处就像在舞台上表演。社会就是在人与人的联系、互动存在的。

转《罗辑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